1. 除非十萬火急, 或者有重大的case要來'交關', 不然不要影響人家作業, 例如他正忙著修車,就不要拿些純打屁的問題纏著人家不放, 乖乖的一旁賞車或是翻雜誌去.
2. 用一些比較有營養的問題或是交談內容來顯示是自己是'巷子內的',可以點到為止,就算真的懂的比他多也無需咄咄逼人, 讓店家覺得下不了台. 現在有些車行的老闆很年輕, 一部份對自行車的背景知識方面可能真的沒自己多.
3. 時不時買點用得到的小配件or消耗品, 像是水壺, 袋子, 隨車工具, 補胎片, 潤滑油, 甚或是氣嘴蓋或是打氣筒轉接頭什麼的, 這些都是單價不高的小東西, 就算是比網購貴一點點, 差價也有限, 省去運費說不定比網拍還便宜. 畢竟店家每天門一開就是要成本, 多少照顧一點人家的生意也是一種誠意的表現.
越是跟自己關係和感情好的車店越是不要企圖討折扣或是其他雜七雜八的奧客要求...
不然哪天倒了本來經常收到迅速確實的優質服務和福利就瞬間沒了...
那才真正是欲哭無淚...

要我說的是...
騎鐵馬就騎鐵馬...對買方來說...
專業知識是很必須要沒錯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被賣方當作是憨頭扒皮...

但不需要把自己對自行車的維修技法搞的跟車店技師一樣專業...
留點錢給人家賺才會產生互相互惠的供需效應...

賣方開店就是為了要賺錢而不是為了做慈善...
不管是直營店或是單車工作室都一樣...
賣方賺不到蠅頭小利...
當然只能往高單一報酬的服務項目去獲得利潤...

商品買賣的基本供需型態不就是這樣...
而且不單只是單車適用不是嗎?
小葉綠茶 wrote:
個人目前對於單車消費...(恕刪)
講白一點拉 熟客跟老闆就像朋友一樣 難道你們會對自己的朋友刻薄 不讓他生存嗎? 高階級產品本來就是貴 打折下來也是要給老闆賺一點,就像以前跟幾個老闆聊過所聽到的 有的車組個20萬 大約才賺1萬多元! 這有沒有人相信? 為何呢? 因為就是折扣被打的死死的 能坳就坳 自然利潤少 就像以前我呆的車店老闆跟我說過的話:要想開車店 別肖想只賣高級車 除非你周遭都是高薪份子 不然最好還是什麼車都要修 什麼車都要賣!~
我個人認為,真正好的客人是會替老闆設想 也會讓他賺錢的客人 真正好的老闆是會替客人在CP值盡量打平的情況下互惠的老闆 態度是一回事 生意又是一回事 態度影響到生意有沒有機會接上線 生意手法影響到成交機率!~~~做人還是要互相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