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自行車賽一參賽者心肌梗塞死亡

這篇取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有談到症狀:

急性心肌梗塞

心臟血管內科 李碩粲醫師 許勝雄教授(91年2月)


--------------------------------------------------------------------------------

一家人團圓吃年夜飯,正是歡樂相聚時刻,如果長輩突然抓緊胸口,你該怎麼辦?經濟不景氣,老闆發表年終訓話,越說越激動,呼吸越來越急促,你該怎麼辦?

隨著邁入工業化社會,國人飲食逐漸西化,以及現代人的生活緊張節奏下,股市漲落已成許多人的心情指標,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有日漸升高之趨勢 ,且年齡越來越低。

心臟是身體內的幫浦,位於身體胸腔的左下方,大小如拳頭,而供給心臟營養及氧氣的血管為冠狀動脈,其分為:(一)右冠狀動脈,(二)左主冠狀動脈,有二分枝,左前降冠狀動脈及左迴旋冠狀動脈。

心肌梗塞即是供應心臟的血管發生阻塞,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而引起心臟肌肉壞死,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嚴重時危及病人的生命。需要立刻住院及接受治療。心肌梗塞臨床表現,一般為持續性的前胸部劇痛,病情輕微者,只是感到有點胸悶;重者可出現嚴重心律異常,發生猝死或出現休克、心臟衰竭而導至死亡。病人胸痛是最常見、最突出的症狀,疼痛比一般心絞痛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通常硝化甘油不能緩解,病人反覆輾轉不安。但臨床上如果病人年紀越大,疼痛反應就越不明顯。老年人由於心臟功能退化,如果再發生心肌梗塞,很容易引起心臟衰竭,臨床上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時間為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患者在發作六小時內就醫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六,八小時內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七,十二小時內就醫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八,發作超過十二小時以後才就醫,死亡率達百分之十六。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應立即就醫,有心臟病史者出現胸痛症狀,含舌下硝化甘油無效時,應立即就醫。

緊急治療方面

(一)藥物療法:

1.血栓溶解劑:將冠狀動脈內的血塊溶解,以使血管再暢通,供應心肌所需的氧氣與養分,但至少必須在發作梗塞後的十二小時內,才能發揮療效。此種療法,少數病人有出血之危險性,但卻也是較容易得到及進行的療法。

2.其他輔助性藥物:止痛劑、鎮靜劑、抗凝血劑或血小板拮抗劑、血管擴張劑等。

(二)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

利用心導管的方式,從下肢股動脈(或上肢動脈)插入導管,利用導引線,將氣球導管置入冠狀動脈狹窄部位,再將氣球擴張,利用其壓力將阻塞部分撐開,以得到較大的內徑,增加血流量。輔助使用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利用心導管將「血管支架(Stent)」送入冠狀動脈狹窄處,而達到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可得到更好的效果。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需要較多的人力與設備,且較不是一般設備的醫院所能進行,但較不會出血之危險性。

長期治療方面

首重去除危險因子如:控制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戒菸、減重等,另外適當的運動則是防止此類心臟病最便宜亦最有效的方法。

林林總總說了這麼多的治療方法,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千萬不可存著「撐一下就過了」的心態,而本院對於上述的所有治療方法,多年來一直不斷的研究求進步,治療的成果,也一直不斷地得到好成績,得到病人及家屬的肯定。但仍舊一本服務之精神,繼續吸取新知、減少風險,以期帶給病患更安全、更有希望的未來。

allan613 wrote:
心跳180........(恕刪)


唔 . . . 您所在的醫院可能都是些心臟有點問題,或是年紀比較大吧?

您應該有聽過 333 運動吧?這不用在醫院,很多地方都有倡導:

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超過130以上。

所以我真的覺得您所在的地方,大家心跳的狀況有點奇怪 . . .



小弟正常時候的心跳是 56,躺著的時候是 48 ,開始騎車暖身的時候是 115-125。

長距離騎乘(80KM以上)會保持在 140-150之間。

正式開始運動的時候是 145 - 155。

要練 LT HR 的時候是 165 。

爬坡的時候可以衝到 180 大概 2 分鐘,然後就要降到 150 休息了。
www.cycliving.com
另一個論壇似乎有拍到這位車手的照片~
http://www.moto-lines.tw/moto_forum/dispbbs.asp?boardid=93&ID=14517&replyID=14517
不知道是不是..
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心血管也是屬於沉默的疾病之一,記得廖風德爬四獸山猝死的消息嗎他也是心肌梗塞~
肥胖是病因之一還有家族史的更要小~有一位藝人的弟弟打籃球猝死年齡不到三十歲也是心肌梗塞!
通常大家都已為自己很壯又年輕不會有問題因此都忽略了一些警訊..只要你感覺胸口悶呼吸不順立刻到醫院檢查
不要太鐵齒..我本人今年五月去雲南麗江旅遊第四天感覺胸口很悶剛好當時發生廖風德事件因此返台後隔天就到醫院做檢查做了運動心電圖後結果是有"心肌缺氧"狀況後隔週就住院做心導管檢查..直至目前為止一切良好
心肌梗塞沒有年齡問題,奉勸肥胖體重過重有家族史的又喜歡激烈飆車的一定要注意身體發出的警告才不會發生悲劇.....


這場比賽造成這位大哥過世
我想沒有人會願意這樣吧
這位大哥沒有心臟病史卻死於心臟病
是很出乎意料的事情
不過我覺得活動沒有妥善安排跟規劃
主辦單位應該要好好檢討
出發沒有分組就是很大的問題
怎麼可以把專業的選手跟一般選手放在一起比賽
97公里都沒有設補起站也很誇張
我是不清楚專業比賽是不是會設補給站
如果專業比賽是不會設補給站的
就不應該開放給一般選手參賽
既然開放給一般選手參賽
就應該要設補給站
尤其個人名義參賽的人哪裡會有人力資源去協助他沿途的補給
請美利達愛惜羽毛
單車逍遙遊辦得這麼成功
不要因為這樣的疏忽毀掉大半江山
曾有次與朋友相約早上騎山路,但前一天晚上工作熬夜到凌晨二點才下班,睡眠時間不到四小時,隔天,出發到集合地點也只不過5、6k,心臟已感覺到不適感,結果,開始爬坡不到500公尺,眼前一片暈眩、白茫茫,心跳猛跳,停車休息一下再騎,不到十公尺,不適感依然浮現,前前後後走走停停,直到隊友們回來,我只前進不到二百公尺,心臟的不適感一直未散去,就這樣保持10kM/H的速度回家,可想而知,暖身故然是重要,但「睡眠」是更重要的。願 往生者一路好走,無遺憾!
hoot wrote:
曾有次與朋友相約早上...(恕刪)

健康檢查是最重要的,很多意外都是發生在身體強健的年輕人。
其次是配個心跳表....知道自己當時的狀況,以免衝過頭
lokusan wrote:
這場比賽造成這位大哥...(恕刪)


1..據我所知~國內100公里內的競賽是沒有設補起站
→而這路線沿途有很多商店,隨時都可以停下補給

2..怎麼可以把專業的選手跟一般選手放在一起比賽
→報名表就有區分出..競賽組 和 挑戰組

這種高強度的競賽~風險本來就很高...保險公司除了壽險會理賠,意外險是不賠的
比賽當天有千人報名...估計約有半數人是去完賽的,會不會得名次從上橋放行數公里就知道了
登山車領先集團平路速度在4X~5X之間..強度真的很高..過程中要拼速還要注意四周擁擠的車
真的蠻危險的
我是報名登山車40歲組,
當天也有看到很多人到商店停下來補給,還有跑去吃綠豆蒜的

要挑剔主辦單位缺失也有好幾項....活動不精細

我的看法是:把這次比賽成績記起來...明年想參加者,建議要先衡量自己身體狀況,
如擠不進排名、求平安完成就好。



活塞環 wrote:
另一個論壇似乎有拍到...(恕刪)


登山車只落後領先集團不到半小時的話,速度算是相當快了
說實在的很可能是拼過頭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