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規畫在19世紀末發展出來的理念是把城市當作有生命有機體,使用蒸氣或汽油交通工具會產生廢氣而有城市之肺的設計,台北市的仁愛路與敦化南路寬大馬路與類似森林的行道樹就是台北城市之肺。
仁愛路的腳踏車道除了本身路幅在現有的人行道路幅(0-2公尺寬)劃設自行車道(0公尺部分車友自己揮發找路走),也有交岔的次要幹道的跨路腳踏車道。台北、高雄市各挑選一張給大家參考。
台北市仁愛路與次要幹道交岔的跨路腳踏車道。剛完工的,人行道與綠島交錯,腳踏車道與機車轉彎交錯。圖中是昨晚元宵節現場有大批警力指揮交通的[台北市最佳理想狀態]的模樣。

高雄市中山一路與大同路交岔口。七賢路人行道還沒看到有腳踏車道闢設。還維持上一世紀七賢路人行道的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