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最近想購入新的自行車
以前只騎過十幾年前買的捷安特"通勤車"和20"小折
這次買車目的主要是為了運動,所以不考慮小輪徑的(騎過後也不太喜歡)
騎乘範圍多是北市河濱公園和大安森林公園
但也有預計假日可以騎到淡水等地方(沿著河濱騎)
因為以前從來沒騎過登山車和公路車等車種
不知道現在該選擇哪一種車或哪一款會比較符合我的需求呢?
預算大概在2W左右,希望不要更高,但也覺得再低的可能又不夠好
(當初買小折就是預算不夠,所以買了一台配備不上不下的,和騎1W多自行車的朋友出去都跟得很辛苦)

在板上爬文後,也看過許多登山車和公路車的比較
最後都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畢竟車友們心中都是有個底了
但小妹因為都沒有體驗過兩者的好與壞...所以想以需求面來考慮
也許以後騎出心得了也會想要兩台都買齊來交換騎
不過現在是以當下的需求來抉擇
麻煩各位單車先進給予一點意見!感恩~~

p.s.我不想要買那種"綜合"登山車與公路車種的~總覺得有點怪^^"
以你列出的騎乘地點來說...任何車種在速度上都占不到多大的優勢...

因為幾乎都是在市區內..走走停停..紅燈一堆..路況不好..單車道狀況太多..

所以車種的挑選..就選順眼的..

而你之前與同伴騎乘的經驗..1W多的與你的小折..基本上跟得很辛苦是人的問題..

在運動的方面..體力因素大於器材因素..你並沒有時常騎乘當然是無法跟常騎的人相比..

以2個實力相當的人..讓其中一人休息一個月不騎車..一個月後2人的差距會很明顯..運動就是如此..一鬆懈就效果立現..

登山車=崎嶇路線能有極大優勢..(崎嶇路面跨越能力高.制動效能較好.)

公路車=省道..爬山..路況好狀況少的路段有極大優勢(車輕.胎細.風阻小.穩定度高)

小徑小折=個人風格.休閒.市區運動.等較偏向休閒的種類

以上這3種車款不管價格多少..在市區..基本上不會贏淑女車..學生通勤車太多..畢竟..1000的單車要停紅燈..10W的單車也要停紅燈..

而運動效果?..那就是效率越差的車種運動效能越好..就好比飛輪一般..阻力越大..消耗的體能越多..燃燒的卡路里也越多..
我確定不是體力問題...因為那時候我已經連續兩三個月早上都去騎河濱
每天來回40km,在一小時半內騎完(包含從家裡到河濱的市區路段),進入自行車道後碼表速度都保持22km以上
但有一天朋友臨時起意說要和我一起
只看她悠閒的踩踏就將我拋在後面
而我調到最重檔位卻很辛苦才跟得上
後來和她借來騎騎,發現我也可以騎得很輕鬆又快速
所以我想是輪徑和齒輪比的問題ˊˋ"
至於為什麼會想要好一點的車
就是想在同樣時間內可以騎得更遠
否則早上出去騎車,騎得再怎麼辛苦也就那點距離,還得在固定時間內回家準備上班
另外也是想和朋友出去時不需要再跟得那麼累~~

所以我是想知道就我騎乘的路段來說~
公路車和登山車~哪種可以最適合,又最能享受到騎乘的樂趣?
想在同樣時間內可以騎得更遠~~`

只能選公路車了,但是長時間騎乘不會舒服就是了
您可以搜尋看看,由先有登山車再有(換)公路車的多,還是由有公路車再有(換)登山車的多就可了解大眾的想法了。提供給您方向參考!祝您早到一台適合您的車。
Harold
公路車+1...

現在不太讚成女孩子騎登山車....

不過比較ok的公路車可能會超過妳的預算一點點...
40KM..1.5HR...均速26.6KM..但是你只有進入自行車道時才有22以上的時速代表在自行車道之前速度都低於22..那到底是如何得到26.6的均速呢?..

在市區均速想要有26.6...一上車的巡航速度需要有35以上..不然光是紅燈的路段就已經扣除你的均速很多了...(見紅燈開始減速..綠燈開始加速到達巡航速度都算在均速裡)而且你的1.5HR似乎沒有扣除停紅燈的時間...那..你的巡航速度又更加驚人了...

一般來說..2-3個月都只騎40KM上下是不太可能達成的..尤其你的工具是台..等級不高的小折..

等級不高的小折有幾個共通點..

1.速比不綿密..會造成肌肉群負擔大..體能損耗較快..

2.齒比不足..會造成最高時速幾乎無法突破30..

3.輪胎較寬..阻力大..

4.車架設計差..以致於騎乘效率差..迴轉速無法提高..

等等因素..而推算出要達成你的市區+自行車道26.6AVG(40KM..1.5HR完成)有很大的困難..

強烈的懷疑..碼表壞了..或是..你的錶壞了..

.................以上...只是討論40KM完成時間1.5HR的可能性

接下來才是勸敗..

以你..需要運動..又要跟朋友出遊..又想要能夠輕鬆保持時速..又很在意速度..

那..公路車肯定是你最好的選擇..

各大品牌都有平價款的碳纖維公路車..入門都在4萬以內..

請洽各大捷安特..美利達..富士..等單車行詢問
chentcj大大您好~~
我指的同樣時間內可以騎更遠
是和之前的小折比起來而已~~
它讓我有很嚴重的"力有餘而車不足"的感覺

請問公路車長時間騎乘會不舒適
是因為騎乘姿勢的關係,還是因為公路車沒有避震的關係呢?
如果像河濱公園那樣,有些路段鋪設良好,有些路段卻是有些殘破的石板道路
公路車能夠應付嗎?每次看那樣的細胎騎起來很是帥氣,卻讓人有點膽顫心驚呢~~


pupu0821大大

我都是進入自行車道後才開始注意碼表~所以時速22以上是最低限度
只要有點累了或恍神了就要提醒自己不低於這個數字~
在市區可以騎很快是因為我都清晨五點左右出門@@"
路上車少...加上有些小路口紅燈沒車就..~~
至於為什麼騎兩三個月都是一樣的距離
因為我從大佳河濱公園進去~騎右側到南港機廠就沒路了
除非到對面~那還可以往汐止
但騎同樣的距離比較好抓時間回程~
不過碼錶也只是個參考...兩個月來體力有進步到是自己真實的體會
剛開始騎的時候要維持時速20以上就很累了(那時候同樣距離要騎兩個小時)
漸漸到可以一路上輕鬆保持20~再來就是讓均速越來越快
最高時速是有在平坦直路上踩到腿快沒知覺~碼表有到40km(只能撐十秒吧)

話說回來...那台的確是齒比不好所以騎起來又慢又不痛快啊~~
如果換了車也許可以一開始就騎到對面重新計算距離和時間挑戰更遠的距離了~

另外請問大大~為何您推薦碳纖維公路車呢?鋁製或鋼管車架不好嗎?
為何推薦碳纖維?..因為你在意速度與騎乘效率阿..當然是越輕越好囉..而碳纖維大多數都比其他材質來的輕量..且..外觀感覺質感較好..路面高頻振動也能比他款的吸收一些..

不過碳纖維就要稍微的保護一些..不過也不用太誇張的保護..基本上就是別雷殘..(不過其他材質的也一樣..別雷殘)..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別被硬物敲擊到..不過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情況..至少沒人會故意去敲車子吧..

而且..這1-2年內..碳纖維的技術越來越好..成本也壓下來..讓入門款的也有全碳纖維車款了..那當然就要買碳纖維的啦..

而..購買單車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尺寸..人穿的衣服有長短..單車也相同..請找對尺寸..才不會買了好的單車卻騎得全身痠痛..

2..CT盤..台灣多山.多陵地..CT盤會比較有足夠的齒比讓你爬山..就算你不爬山..CT盤也夠你用了..非專業人員也很少將標準盤的效能完全發揮..

3..坐墊..好的坐墊讓你上天堂..不好的讓你痛不欲生..不過這零件..卻因人不同..需要多看看多比較..然後靠運氣..畢竟人人生理構造不相同..有人屁股有肉有人屁股扁扁..有人骨盆叫小有人大..都不太一樣..

大概就..這些吧..不過最重要的..

挑一台順眼的吧..順眼的外觀..能夠增加你的使用頻率唷..

就好比漂亮的衣服你會常穿...可是不漂亮的衣服..就算她是名牌..你也是放衣櫃阿..
pupu0821

謝謝您的建議~
但是我的預算........最多2W5 > <
而且我對車輕不輕和極速並沒有太大的要求
可能我的回答讓您誤會了^^"
會提到速度是因為上一台小折的騎乘效率實在"太"差
我想如果齒比符合需求的話,剩下的我可以靠腳力!(其實是預算不足)

另外想請問
如果新手的話都比較建議買成車嗎?
或者用同樣預算組車會比較划算呢?

如果任何大大在台北地區有認識良好的店家也可以PM給我~~感激不盡!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