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應該向政府爭取單車高架專用道,有團結才有力量

如果各縣市有單車高架專用道
好處實在說不完
環保免於溫室效應,(等溫度上升到45度稻米種的活嗎?沒糧食吃就饑餓,你可以去避免減緩發生)
安全又快速
不用道路維修費用(單車要壓碎柏油路有可能嗎?)
免除恐懼,安全寶貴的空氣
節省您上下班通勤時間,至少少一半
沒有紅綠燈,除非人實在太多再增設
遊樂吃美食,更有動力
省油錢,稅金,保養費
折舊低
最重要促進身體健康
你還在上健身房嗎?(錢多跟錢過不去)
我騎腳踏車約半年
身體狀況好的超過我想像
腰酸背痛全沒了
我只說一句話
細胞復活了
這...太扯了 整個就是很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可行
腳踏車需要分等級上高架嗎??
連重型機車的騎士都哀嚎了很久,今天凌晨550cc以上的車才能上快速道路。

連一般道路都沒辦法好好規劃了,大哥...你這個夢還需要做很久~也許才會成真吧!
乾脆玩大一點~
爭取單車上高速公路好了~

===== 我是分隔線 =====

有些事情是可以適度的爭取開放~
有些事情開放可能會弊大於利~
爭取行人可以在高架橋上蹓狗散步
畢竟我們也有交稅金....
openet wrote:
乾脆玩大一點~爭取單...(恕刪)


何不爭取讓台灣成為無車島,禁止所有汽機車,成為世界的典範

等到石油的沒了,大家都剩腳踏車這項交通工具時,人類才會好好思考這樣的可行性,不過如果可以加個雨棚,那騎車就風雨無阻了
想和你再去吹吹風.......阿慎
openet wrote:
乾脆玩大一點~爭取單...(恕刪)



等大部分的人能夠騎到時速60公里以上,再說吧!
EVGA Associate Code: 2XR7V4UXB6SEXV3


這跟我想要買"任意門"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耶~

....
如果在台北市能有一條十字加環狀高架單車專用道
我從台北車站到信義計商圈,時速30公里,沒紅綠燈不用10分鐘
整個台北市30分鐘內,都可騎腳踏車底達
這時一路暢行無阻,可不比機車慢
騎過市民大道上下班尖峰時間的機車族,紅綠燈一路塞就知道
而不用為了安全,只能選擇河堤繞一大圈
非不能也乃不為也
如果真的開放,在入口處會看到很多婆婆媽媽排隊牽車。
騎上高架橋的斜坡大概就要耗掉五分鐘了…

再來,
婆婆媽媽在路肩騎10km/h,請問一般騎士要怎麼辦?一路快車道超車過去?
別忘了婆婆媽媽不會是一個的,會是一整列的。


自行車專用快捷道是很好的idea,但別忘了自行車的體能差距非常的大。
選手隨便都可以上50km/h,婆婆媽媽最高可能破不了10km/h。

對於自行車是不能以高速公路最低限速的方式進行要求的。
再爛的車都能上60km/h,「願不願意」油門踩下去而已。
但是婆婆媽媽再怎麼用力踩也踩不到15km/h,這個已經不是主觀意願的問題了,而是在生理上直接否決了一堆國民的使用權。

如果婆婆媽媽佔總自行車人口的60%。
一般可達20km/h巡航的男士佔30%。
把50km/h巡航當飯吃的選手級當10%。
請問這自行車公路要怎麼定速度?

車道的60%給慢車,30%給中速車,10%給高速車?
很可惜,偏偏就速度來講,越高速需要越大的車道,在1米寬的車道上,就算是阿姆斯壯也不敢騎到50km/h。
而1米寬的快車道若佔總車道的10%,那全車道就是10米,雙向就是20米了。再加上公路的必要設施,這自行車專用道沒有30米寬,大概設不起來。
若給高速車多一點的空間,卻要天生就是騎不到高速車速的納稅人幾剩下的一點空間,這會有很大的問題喔!


其實曾想過在高架橋下吊掛單向道2米寬的付費快捷道,定水平,無人孔蓋,單車重量不高,應該是可行的。
但是一想到車速差距問題,麻煩就來了。
大家都討厭擋路的龜,但是騎單車,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更高速的人眼中的龜(偏偏這又不是每個人自己願意的)。

讓路嗎?這是理想化,但是開過高速公路的人都知道,有時就是沒路可以讓。這個問題在自行車會更嚴重。

比如外線是延綿不斷的10km/h的媽媽車、學生車。
你以30km/h在外線要超過,然後前面遇到一輛已經很努力騎25km/h的新手騎士。你要他怎麼辦?爆心臟嗎?
你後面有輛40km/h巡航實力的單車,他也要你爆心臟嗎?

再來,終於你繞過了媽媽車,很有水準的讓路給後頭的40km/h騎士過去。
現在你的速度是和媽媽車們一樣,10km/h。
但是內線車速是高達30km/h。
單車以為自己是法拉利嗎?
踏板踩下去一秒鐘就由10km/h拉到30km/h?
20km/h的車速差,就算是對汽車來講都是很可怕的。有在公速公路外線被卡在80km/h,想要切上內線100km/h的人應該都有經驗。
你會在內線上找不到足夠的車流空間加速插進去。(什麼?先在外線加速?最好是外線有空間讓你加速啦)
萬一你硬插進去,內線車流一定要大幅度的降速,等你把速度拉起來。

這是單車耶!不是汽車耶!汽車是油門踩著速度就回來了。
單車速度一降下去,要再拉起來是很累人的。一公里的路上來幾個人給你上上下下,你在內線高速的人一定會發瘋。
到最後是內外線速度不會差太遠。

公路設計上,本來就是有這種現象,當車輛的平均動力不足時,內外線的速度差就是會上不來。不是公路單位爽規定多少就可以規定多少的。
已經很久沒有搞公路設計了,但我估計以自行車的動力水準,內外線速度若能到+5km/h就很偷笑了。
而若外線媽媽車平均只有10km/h,那內線就算是無限速自由騎,受上下車道加速動力不足的影響,內線能有個15km/h的車流均速就謝天謝地了。

15km/h的自行車道?嗯,很好。非常吸引人。
有些事在元件觀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但是在系統觀卻是不能也,非不為也。因為元件觀會忽略了元件間的彼此干擾因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