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小的打算在1月中從基隆騎車回家,我住臺南 我有騎長程的經驗(一日260k ,所以想挑戰自己

路線有點長,所以我想在把手上裝休息把,鋁合金的價格如何呢?裝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文章關鍵字
500元以內就有了,
我個人裝在彎把上過一次,
但說實在的不好用,
又佔位置,
裝完後上把不太好握,
我自己比較喜歡握在靠近龍頭附近的上把位,
如果想要靠著,
其實把煞車把往內調一點,
有點內八手肘就可以靠在把手上了,

如果我穿長袖的上衣,
有時候我也會把手肘放在上把上,
姿勢跟握休息把一樣,
只不過我是握空氣。


其實用休息把並非可以休息,
反而那個姿勢是在降低風阻,
利用核心的力量,
讓踩踏更有效率,
名稱應該要改成衝刺把才對。
休息把是台灣人在叫的
國外叫作空力把
如樓上所說握空力把時需要強大的核心肌群
和平常騎車時用的肌群不完全相同
沒練過的話握個5分鐘就騎不下去了
建議先買個幾百元的練一練
練出心得再買好一點的
rice7361 wrote:
休息把是台灣人在叫的...(恕刪)

原來休息把反而耗體力啊
被常用的名字騙了。
我是小柏 wrote:
原來休息把反而耗體力...(恕刪)


應該說,握那個把手的姿勢能降低風阻

只要有一定的體力

就能長時間維持這個姿勢

雖然耗體力、但少了一些風阻

實際上可能因為速度變快,體力總消耗反而比一般少
scientistyi wrote:
應該說,握那個把手的...(恕刪)

受教了受教了,我來去二手市場找個便宜的來玩玩吧
我是小柏 wrote:
是這樣的,小的打算在1月中從基隆騎車回家,我住臺南 我有騎長程的經驗(一日260k ,所以想挑戰自己
路線有點長,所以我想在把手上裝休息把,鋁合金的價格如何呢?裝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
=========================
.
咪嗚~
.
我是小柏 喵喵~
.
偶是粉紅貓M
.
=======================
.
休息把,一般來說,是三鐵車或是場地車在用的東西
.
在三鐵車上的設定是,游完泳要再拼騎車
.
有部份的鐵友上半身真的沒力了,
.
所以會用趴的~
.
而三鐵車的設定會是 坐墊調的挺前面的,上身趴休息把,腿不是用踩的,是用往後蹬的。
.
~~
.
如果是空力車的話,一般來說是不裝休息把的。
.
~~~~
.
以上是一般的情況,
.
以下是貓自己的經驗 ~
.
~~~~~
.
貓小時候拉過腳筋,所以腰腿柔軟 (並沒有很軟,只能說比一般車友軟一咪咪)
.
再來就是貓比較瘦弱,腿沒力以外,上半核心肌群也很柔弱。
.
所以在騎登山車===>小徑===>公路車 的過程中
.
貓都有安裝休息把~
.
因為貓 腿筋比較鬆,就算整個骨盆往前傾,抬腿時也不會有卡卡的情況~
.
而上半身的肌群在騎小徑或公路車時,
.
一般來說出去騎車車出去玩~在 15分鐘左右就沒力了,
.
要咩就要用肚肚的肉硬撐,
.
再不然就只能用雙手硬撐,
.
裝了休息把後,可以用手肘趴在上面,
.
因為貓跨的那邊外側很鬆軟,會把臀部退到座墊的最後面
.
騎乘時是往前踢著用力前進的,跟一般標準的公路車騎乘姿勢不太一樣。
.
一方面可以讓上半身休息,一方面,可以降低風阻
.
直接的情況就是,可以騎的比較遠,又可以節省上半身的力量
.
更可怕的是,因為風阻低,真的可以騎的比較快~
.
所以,從主觀的方向來看~貓自己是很喜歡休息把這東西的。
.
.
.
公路車使用休息把一週左右,車店老闆表示,休息把會影響騎乘姿勢
..
如果長期依賴這東西,會把不良的姿勢養成,後面很難改過來
.
建議貓拆掉,然後努力把核心肌群練起來~~ (人家好懶.....)
.
所以貓就把公路車上頭的休息把拆掉~試看看
.
~~~~~~~~~~~~~~~~~~~~~~~~~~
.
貓的建議~
.
如果 我是小柏 的身子夠柔軟~可以買一組來玩玩看。
.
如果不夠軟,就別試了~會趴的很辛苦~
.
.
.
可以在 goole 上頭輸入"時尚家"
.
他們家賣場裡頭有一組休息把才 298
.
(貓是買 418 的那組)
.
整體的規格很不錯~能調整的地方很多~
.
可以伸長縮短,左右寬度也能調
.
24X 的那組~把手管徑只支援到25mm ,公路車可能不能用喔。
.
粉紅貓M wrote:
.=========...(恕刪)

身體柔軟度嗎......肢體前彎53cm應該還行有點肚肚
我是想說因為要長途騎乘(接近400km
所以裝個休息把來轉換姿勢(核心不是太有力,騎久了手肘會緊繃
這東西真的不是休息把,用過就知道不是像爛泥灘在那裏,你可以試看看跪姿肘撐,就知道對於核心肌群有一定要求。

不知道你騎哪種車?彎把公路車只要多換姿勢,不必用到低風阻把,我以前環島一天就從台北騎到後壁(台南),多變換姿勢,兩個小時就找便利商店補給一下,才十來個小時就騎到了。(五月沒有順風,你如果最近騎有東北季風就更輕鬆了。)

低風阻把後來也買過,但是畢竟不是計時車,所以實際安裝距離遠了一點,肘墊離手肘有點遠,對於肱三頭肌其實有點吃力。如果是登山車,通常上管比公路車更長,靠起來只會更不舒服而已。

登山車的話只好安裝牛角,不時變換手握的位置來變換姿勢,配合休息次數也不需要用低風阻把。

順帶一提,我立姿前彎可以讓手掌全貼地,但是用這個東西還是覺得有些吃力,所以柔軟度除非太差,否則吃不吃力和柔軟度關係不算太大。
Tony懶得動 wrote:
這東西真的不是休息把...(恕刪)

嗯…看來大大的柔軟度也不差啊!我騎彎把公路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