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內胎系統用了好一陣子(3000公里左右),最近終於開始遇到遭到刺穿的情況了。
目前遇到了兩次,皆是無法瞬間完全補上。
胎壓降至一定程度後,洩漏才停止,之後放棄行程用低胎壓龜回起點的情況。
仔細的研究了這兩次的傷口...
發現一次是後輪的約3mm割傷(舊胎),並未割破編織層。
一次是前輪約1mm的穿刺傷(新胎),穿透編織層。
割傷的部分,由於傷口大,雖然未整個割穿(割穿大概掛了),但胎壁變薄,氣體還是漏了出來。
穿刺傷的部分,雖然傷口小,不過整個刺穿編織層,很意外的,補胎液居然無法及時補上...
目前,割傷的外胎是在內側貼上狗皮膏藥後,換下穿刺傷外胎打算續魂。
看來是可以打到100psi以上,不會漏氣,打算試試看能撐多久。
穿刺傷的胎也是打算這麼做,不過...用的是燕子牌的Pro One...
這兩次的經驗讓我開始對於這支胎的耐用度有了疑慮,舒適度不用說,路感也是超級讚。
但...會不會是因為過度輕量化的關係,導致耐受度變差了呢??
補胎液也是使用燕子牌的,大概2個月前打入,穿刺後,幾乎快噴光了才補上...
目前市面上由於捷安特的加入,無內胎外胎的競爭開始激烈,價格也開始亂了。
再加上環花東時,看到建大也信誓旦旦的表示年內會推出無內胎競品,市場開始活絡。
(瑪吉斯倒是也早就推出無內胎產品,但稀有度實在高...)
不過,實際上能夠選擇的外胎種類目前還是比較有限...
不知道,相較於Pro One目前是不是有耐用度更高的外胎可以選擇呢?
畢竟,個人成績實在不怎麼樣,目前傾向尋找耐用度高於效能的外胎種類。
另外,補胎液應該也有分別,用過Joe's跟燕子牌的,感覺燕子牌的補胎液較稀較不黏。
不知道關於補胎液,大家會選擇使用哪款呢??
文長,感謝閱讀與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