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騎過內湖彩虹橋到東湖段的
應該都知道有一段很討厭又很痛苦的路
路不平 又不規則型 還是紅磚道
尤其屁股在痛時 還要顛大約1-2km的路回家

看到淡水線那一段都改成柏油路了
好想告訴市政府重鋪一下路面吧…
當初的立意應該是"美" 但…其實騎起來好苦…

而且顛一顛 車上好多東西 也都掉了…@"@

不知道 該打什麼電話 或去那邊伸訴好呢?
有沒有人知道啊 1999熱線 有用嗎
1999專線是處理違停和噪音的專線電話哦~~~我記得現在台北市有一個"路平"專案,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 路平專案專線電話:0800523888 ,可以打電話去問看看
這真的是令人非常無奈的事阿
之前淡水那每期一次就罵一次
現在終於
所以多罵他幾次吧
政府做事事都不請專家嘛
一定址事請那種都市美化的設計
不知道騎腳踏車的需求﹦﹦
會慢慢改的
去台北市交通局的局長信箱投書吧...
應該會有用....
事情要知道始末...因果
河濱會有球場跟自行車道的空間置入...主要是為了增加民眾的休閒空間...也就是希望這些空間在河水沒有氾濫的期間....至少可以增加一些用途

但是
但是

河濱公園或灘地有一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緩衝
也就是每當大雨河流積水超過河道所能負荷的程度時....這些綠帶可以阻隔潮水

另外....所有鋪面也是以透水為考量....這樣才能讓水滲透進地底土壤....所以才會有連鎖磚跟紅磚的設計
因為它們的透水性都比瀝青跟水泥好(水泥根本不透水)......

當然對騎車的人來說.....尤其是小折或公路車...那些路段是非常不好受的
但是請仔細思考....究竟是大自然重要還是那不到1分鐘的振動來的重要

更何況現在的上位者為了不和民意作對(怕惹事生非)
所以民眾說瀝青就瀝青....洗石子就洗石子......混凝土就混凝土

俗不知這些材料對整體環境的影響........
所以淡水那一段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但難道沒有其它材料可以兼顧透水以及休閒上得舒適嗎???
是有的....但是造價高....而台灣的工程案多以施工經費為第一考量....因此最後都鋪上瀝青了事........
各種路面滲水性的說明,言之成理,但自行車道在整個河川綠地的面積中,佔多少比例呢?

在堤防外寬度動輒寬數十公尺甚至百公尺以上的綠地上,開闢一條柏油或水泥鋪成、寬約兩公尺的自行車道,會使那個路段的滲水性降低多少?或者樓主提到的這個路段是特別的窄?

1999市民我最大專線...現在正在主打,不管什麼疑難雜症都可以打!
24小時專人接聽,會幫你轉接相關單位
小吳2000 wrote:
0
自救法...
換台雙避震車吧....

至少柏油、透水磚還是爛泥巴騎起來都差不多... (所以說颱風過後也能騎)
小弟夜騎就是從彩虹那邊進去,每晚運動必經之路,大多數人到那邊都會減速,我則是加速,享受一下雙避震的效果。
小吳2000 wrote:
1999專線是處理違停和噪音的專線電話哦~~~我記得現在台北市有一個"路平"專案,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 路平專案專線電話:0800523888 ,可以打電話去問看看...(恕刪)


現在市政府的單一窗口就是1999, 如果路平專案還有專線電話存在,那可以去投訴,哈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