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來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免得大家一開始就看的霧煞煞不知我在說什麼

簡單的說,我是個夜校的大學生,早上則是一個朝八晚五的上班族。
而我今年就讀台中嶺東夜間部的視覺傳達設計系,時間也進入了第四年、要開始進行專題製作的時候了!
而由於我蠻看重我的專題的,畢竟是畢業前替自己學習了四年的成果做一次成果展現,所以我不想選擇簡單的動畫類或是商品設計類的設計專題,選擇了"拍攝影片"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專題內容,而很幸運的也找到了幾個志同道合願意一起出來完成我們覺得"有意義"的專題內容!
而原先我們想了很多類型的拍攝型式,最後選擇的是"紀錄片"的製作。
而很妙的是…我們也想了很多可以拍攝紀錄片的提材(當然我自己也想過單車,但我不希望因為自己的興趣而硬要同組的組員們照著我的興趣走,畢竟我們終究還是個team)
但最妙的是,因為老師突然發的一通E-MAIL,改變了我們專題製作的方向與目標…
也使得最終組員們一致同意拍攝一部關於自行車的紀錄片!
而為什麼會這麼突然的就決定以單車為主題呢?
其實就和老師的E-MAIL有非常大的關係…
-
我熱愛單車,也很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心力來減輕地球的負擔(所以我平常時或開車皆不開冷氣…一些有的沒有的節能環保的動作在我身上也己經變成了一種必然的習慣)。
但卻壓根兒沒想到我居然會愛上單車這個運動…
而為了避免文章篇幅過長,所以愛上單車的過程我就自動省略。
簡單的說,自從愛上了單車之後,我的代步方式也從以前的汽、機車改變成了自行車。
上下班騎自行車,上下課一樣騎自行車。
不但能把自己的興趣融入到上學的過程裡,也能順便替這個地球盡一點點微薄的心力(當然這個只是副加的,最主要還是興趣)。
一天5、60公里的路程,一開始騎的確是累的哇哇叫,但久了之後也就不會在有任何勞累的感覺,反而是越騎越起勁。
-
而文中提到的、老師所發給我的E-MAIL。
老師的MAIL內容裡說著,他在一個星期五晚上10點下課時間,他開著車經過嶺東望高寮準備回家休息時,在望高寮的"清新溫泉好漢坡"那看到了我賣力的踩著踏板往山上騎去,讓他心中有著一股莫明的感動與衝動。
他提到原先是想要停下車來載我回家(因為順路),但由於道路狹小與燈光昏暗,顧及到安全因素所以最後還是沒有停下來接我(當然我當時也不知道)。
而回到家之後他便有感而發的發了篇E-MAIL給我,告訴我他因為見到我每天這樣騎車來回上下課而給啟發了一些感想。
那就是既然我都這麼身體力行的去執行"節能減碳"這個政腐裡的腦殘症所想出來無聊又籠統的口號(如果真的照牠們的那種想法,我看不是要節能減碳而是要節能燒碳了
)。那我是不是更該替廣大的自行車族們在盡一份心力,用紀錄片的方式去替廣大的自行車族們爭取路權,或是能不能夠靠著我們的力量去替台中市的單車族群們爭取到一條屬於台中市的專屬"自行車道"。
因為他曾經在澳洲留學,他見到國外對於自行車道的規劃在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台中市。相較於其它縣市,台中市才真正的算是一個沒有真正能夠稱的上是"自行車專用道"的都市(不要說太原路那種在馬路邊畫一條線的自行車道就是自行車道
相信很多台中市的車友們是絕對不能認同的)他也說到,他每天下課回家經過望高寮,總是見到一大群可以稱的上是"冒著生命危險"在享受單車生活的車友們賣力的在危險的山路裡騎行著,那為什麼我們的政腐就不能夠替這些廣大的單車族群們做一點事呢?
-
老師提到了很多,我也感觸良多。因為我也是真心熱愛單車運動的人,我站在台中市的街頭上,看到的景像是污煙瘴氣的"繁華"景像,心中只有無奈。
熱愛單車、想替這個地球盡一點心力的人,總是灰頭土臉的騎在危險的市區裡,接受著其它汽、機車排放出來的放氣外還要整路祈禱不要被後面的冒失鬼給撞上…
久了,一些有計劃將單車從運動進階成"代步工具"的人們,看到這個景像,一定會退縮的。
我只能說,為什麼我們單車通勤族是這麼希望替這個地球盡一點點心力,也很符合政腐的政客所說的"節能減碳"的訴求,但為何我們卻一點被尊重的感覺都沒有?(當然排除那些本身就不守規舉的車友…我相信大部份的車友都是理性與守法的)
我們要求的不多,只是希望政腐能真正好好的重視一下單車族的路權。
我雖然不奢望說看到馬路上淨空只剩單車,讓我們有一個乾乾淨淨無污染的環境。但我們只希望能夠擁有一條能夠讓我們安全的道路,就只有這樣!
只要有辨法讓願意改變通勤方式的人能夠更有勇氣的選擇以自行車代步,那我相信慢慢的我們的世界也會跟著改善的。
-
說了這麼多,也許有很多人只是覺得我在痴人說夢話,屁了這麼多沒用的字也不可能喚的醒任何人支持的心,但我還是要抱著熱愛單車的心情下去進行這份專題計劃。
因為有做過、有奮鬥過也絕對贏過什麼事都不做。
而在這邊也先簡單的與各位朋友們聊一下我們大概的目標。
我們小組的目標是以"舉行一場爭取自行車路權的集會、遊行"過程來拍攝而成的紀錄片。
也許聽起來很像是頭腦空空的小孩在作的夢,但我們也是會努力去進行的!
紀錄片的內容大概分類成幾個重點。
-
前言:
我們必需要扭轉社會大眾對於自行車的一些偏見與想法。
因為很可悲的…
過去社會大眾對於自行車的看法,就是"窮人或未滿十八歲的小朋友"在騎的東西。
但隨著單車熱潮的興起,盲目的大眾又轉而改變了他們對於自行車的看法。
從以前的"死小孩的東西"慢慢轉變成而了另一項可悲的東西,那就是"追隨流行的炫耀工具"
以前別人看到你騎腳踏車,可能會說你怎麼這麼窮酸或懷疑你是不是未滿十八歲;現在大家看到你騎自行車,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的車貴不貴,怎麼可以有閒又有錢的來騎腳踏車。
腳踏車的地位早己被扭曲成一種炫耀、追隨流行的"物品"而非帶來健康的"運動器材"。
我們所想要說的,是希望透過我們的講解,讓大家重新看的到"單車運動真正的精華所在"而非"單車所帶來的炫耀與虛榮心"。
盲目的改裝追求流行與比較行頭這種行為,並不是真正的單車運動。
我認為單車的確有改裝的必要,因為人總是希望配出一部最適合自己的單車。但並不是盲目的追求或是炫耀性質的改裝,那種用錢所換過來的"成就感",說穿了就是份虛榮心,與單車帶來挑戰自我能力的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靠體力換來的成就感絕對不是用錢所能換來的。
而接著,我們小組也希望透過我來分享一些關於個人對單車的想法與希望,正是因為老師認為我達到了他說的,對環保是真正身體力行去做的行為,所以組員們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分享來聊一些關於單車相關的事與看法。
在來就是希望訪談一些單車團隊或車隊的車友們,聊一下大家對單車運動的想法和希望(這部份會希望01上的單車團車友們可以提供些許協助…),還有關於爭取單車路權的想法。
最後在整合大家的想法下一個結論,而我相信大家最希望的當然就是替自己熱愛的運動爭取到一份應該有尊重與權利。
-
而在一些個人與團體的紀錄、訪問完之後,最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台中籌辨一場大型的單車路權推廣活動,不管是單純的車友們聚集或是更為正式的申請集會遊行(會努力以這個目標前進)。
在紀錄其過程,將之整合成為一部完整的紀錄片,主旨就是"單車族群站起來,一起替我們的路權來奮鬥"這個目標來進行與呈現。"
讓大家看到台灣單車族群們團結的那一面,並且讓大家知道我們單車族不是一群默默無聲的最低權級族群。
我們沒有誇張的要求,也沒有想要剝削其它車輛用路人的權利,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替我們大家去贏回一份尊重!
也許遊行辨成功,訴求也有達到…但最後還是失敗。
至少,大家會看見與知道我們單車族群的吶喊的。
以上冗長的文章,也感謝您的耐心觀看…
也希望得到各位車友們的支持!
感謝各位!
此篇也同步發表於教士's BLOG
也歡迎車友們提供意見給小弟我分享!謝謝各位!

,學不到東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