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版友們大家好!
我先來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免得大家一開始就看的霧煞煞不知我在說什麼

簡單的說,我是個夜校的大學生,早上則是一個朝八晚五的上班族。
而我今年就讀台中嶺東夜間部的視覺傳達設計系,時間也進入了第四年、要開始進行專題製作的時候了!

而由於我蠻看重我的專題的,畢竟是畢業前替自己學習了四年的成果做一次成果展現,所以我不想選擇簡單的動畫類或是商品設計類的設計專題,選擇了"拍攝影片"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專題內容,而很幸運的也找到了幾個志同道合願意一起出來完成我們覺得"有意義"的專題內容!

而原先我們想了很多類型的拍攝型式,最後選擇的是"紀錄片"的製作。
而很妙的是…我們也想了很多可以拍攝紀錄片的提材(當然我自己也想過單車,但我不希望因為自己的興趣而硬要同組的組員們照著我的興趣走,畢竟我們終究還是個team)

但最妙的是,因為老師突然發的一通E-MAIL,改變了我們專題製作的方向與目標…
也使得最終組員們一致同意拍攝一部關於自行車的紀錄片!

而為什麼會這麼突然的就決定以單車為主題呢?
其實就和老師的E-MAIL有非常大的關係…

-

我熱愛單車,也很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心力來減輕地球的負擔(所以我平常時或開車皆不開冷氣…一些有的沒有的節能環保的動作在我身上也己經變成了一種必然的習慣)。

但卻壓根兒沒想到我居然會愛上單車這個運動…
而為了避免文章篇幅過長,所以愛上單車的過程我就自動省略。

簡單的說,自從愛上了單車之後,我的代步方式也從以前的汽、機車改變成了自行車。
上下班騎自行車,上下課一樣騎自行車。

不但能把自己的興趣融入到上學的過程裡,也能順便替這個地球盡一點點微薄的心力(當然這個只是副加的,最主要還是興趣)。

一天5、60公里的路程,一開始騎的確是累的哇哇叫,但久了之後也就不會在有任何勞累的感覺,反而是越騎越起勁。

-

而文中提到的、老師所發給我的E-MAIL。

老師的MAIL內容裡說著,他在一個星期五晚上10點下課時間,他開著車經過嶺東望高寮準備回家休息時,在望高寮的"清新溫泉好漢坡"那看到了我賣力的踩著踏板往山上騎去,讓他心中有著一股莫明的感動與衝動。

他提到原先是想要停下車來載我回家(因為順路),但由於道路狹小與燈光昏暗,顧及到安全因素所以最後還是沒有停下來接我(當然我當時也不知道)。

而回到家之後他便有感而發的發了篇E-MAIL給我,告訴我他因為見到我每天這樣騎車來回上下課而給啟發了一些感想。

那就是既然我都這麼身體力行的去執行"節能減碳"這個政腐裡的腦殘症所想出來無聊又籠統的口號(如果真的照牠們的那種想法,我看不是要節能減碳而是要節能燒碳了)。

那我是不是更該替廣大的自行車族們在盡一份心力,用紀錄片的方式去替廣大的自行車族們爭取路權,或是能不能夠靠著我們的力量去替台中市的單車族群們爭取到一條屬於台中市的專屬"自行車道"。

因為他曾經在澳洲留學,他見到國外對於自行車道的規劃在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台中市。相較於其它縣市,台中市才真正的算是一個沒有真正能夠稱的上是"自行車專用道"的都市(不要說太原路那種在馬路邊畫一條線的自行車道就是自行車道相信很多台中市的車友們是絕對不能認同的)

他也說到,他每天下課回家經過望高寮,總是見到一大群可以稱的上是"冒著生命危險"在享受單車生活的車友們賣力的在危險的山路裡騎行著,那為什麼我們的政腐就不能夠替這些廣大的單車族群們做一點事呢?

-

老師提到了很多,我也感觸良多。因為我也是真心熱愛單車運動的人,我站在台中市的街頭上,看到的景像是污煙瘴氣的"繁華"景像,心中只有無奈。

熱愛單車、想替這個地球盡一點心力的人,總是灰頭土臉的騎在危險的市區裡,接受著其它汽、機車排放出來的放氣外還要整路祈禱不要被後面的冒失鬼給撞上…

久了,一些有計劃將單車從運動進階成"代步工具"的人們,看到這個景像,一定會退縮的。
我只能說,為什麼我們單車通勤族是這麼希望替這個地球盡一點點心力,也很符合政腐的政客所說的"節能減碳"的訴求,但為何我們卻一點被尊重的感覺都沒有?(當然排除那些本身就不守規舉的車友…我相信大部份的車友都是理性與守法的)

我們要求的不多,只是希望政腐能真正好好的重視一下單車族的路權。
我雖然不奢望說看到馬路上淨空只剩單車,讓我們有一個乾乾淨淨無污染的環境。但我們只希望能夠擁有一條能夠讓我們安全的道路,就只有這樣!

只要有辨法讓願意改變通勤方式的人能夠更有勇氣的選擇以自行車代步,那我相信慢慢的我們的世界也會跟著改善的。

-

說了這麼多,也許有很多人只是覺得我在痴人說夢話,屁了這麼多沒用的字也不可能喚的醒任何人支持的心,但我還是要抱著熱愛單車的心情下去進行這份專題計劃。

因為有做過、有奮鬥過也絕對贏過什麼事都不做。

而在這邊也先簡單的與各位朋友們聊一下我們大概的目標。

我們小組的目標是以"舉行一場爭取自行車路權的集會、遊行"過程來拍攝而成的紀錄片。
也許聽起來很像是頭腦空空的小孩在作的夢,但我們也是會努力去進行的!

紀錄片的內容大概分類成幾個重點。

-
前言:
我們必需要扭轉社會大眾對於自行車的一些偏見與想法。

因為很可悲的…
過去社會大眾對於自行車的看法,就是"窮人或未滿十八歲的小朋友"在騎的東西。

但隨著單車熱潮的興起,盲目的大眾又轉而改變了他們對於自行車的看法。
從以前的"死小孩的東西"慢慢轉變成而了另一項可悲的東西,那就是"追隨流行的炫耀工具"

以前別人看到你騎腳踏車,可能會說你怎麼這麼窮酸或懷疑你是不是未滿十八歲;現在大家看到你騎自行車,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的車貴不貴,怎麼可以有閒又有錢的來騎腳踏車。

腳踏車的地位早己被扭曲成一種炫耀、追隨流行的"物品"而非帶來健康的"運動器材"。


我們所想要說的,是希望透過我們的講解,讓大家重新看的到"單車運動真正的精華所在"而非"單車所帶來的炫耀與虛榮心"。

盲目的改裝追求流行與比較行頭這種行為,並不是真正的單車運動。
我認為單車的確有改裝的必要,因為人總是希望配出一部最適合自己的單車。但並不是盲目的追求或是炫耀性質的改裝,那種用錢所換過來的"成就感",說穿了就是份虛榮心,與單車帶來挑戰自我能力的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靠體力換來的成就感絕對不是用錢所能換來的。


而接著,我們小組也希望透過我來分享一些關於個人對單車的想法與希望,正是因為老師認為我達到了他說的,對環保是真正身體力行去做的行為,所以組員們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分享來聊一些關於單車相關的事與看法。

在來就是希望訪談一些單車團隊或車隊的車友們,聊一下大家對單車運動的想法和希望(這部份會希望01上的單車團車友們可以提供些許協助…),還有關於爭取單車路權的想法。

最後在整合大家的想法下一個結論,而我相信大家最希望的當然就是替自己熱愛的運動爭取到一份應該有尊重與權利。

-

而在一些個人與團體的紀錄、訪問完之後,最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台中籌辨一場大型的單車路權推廣活動,不管是單純的車友們聚集或是更為正式的申請集會遊行(會努力以這個目標前進)。
在紀錄其過程,將之整合成為一部完整的紀錄片,主旨就是"單車族群站起來,一起替我們的路權來奮鬥"這個目標來進行與呈現。"

讓大家看到台灣單車族群們團結的那一面,並且讓大家知道我們單車族不是一群默默無聲的最低權級族群。

我們沒有誇張的要求,也沒有想要剝削其它車輛用路人的權利,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替我們大家去贏回一份尊重!

也許遊行辨成功,訴求也有達到…但最後還是失敗。

至少,大家會看見與知道我們單車族群的吶喊的。


以上冗長的文章,也感謝您的耐心觀看…
也希望得到各位車友們的支持!
感謝各位!


此篇也同步發表於教士's BLOG

也歡迎車友們提供意見給小弟我分享!謝謝各位!
拍紀錄片就要採訪自行車騎士跟汽機車駕駛人
可以想像到汽機車駕駛人會說單車不實用
順便講一下關於節能減碳的話題
如果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每天都騎車通勤50,60公里的話
那溫室效應會增重
你讀嶺東會不會太可惜
從你的文筆可以看出你是人才呀!!

還是我對嶺東有偏見!!

總之,我支持你!!
有需要PM我...我盡力幫忙...
看完了大大的文章之後覺得『打鐵要趁熱』。

小弟加入單車運動大概只有兩年,這兩年的單車狀況改變之大,小弟也很驚訝!應該跟油價有關。

以下的想法也許可以提供大大的思考方向,參考看看。

一、各縣市的單車道都在進步,但都集中在觀光地及河濱,對於一般人日常之使用並無助益。
二、政府對於交通的建設九成以上都還是以汽機車為主,不管是政策規劃還是資源分配都幾乎沒有。講白一點就是單車是沒有收益的不用有專人機構負責,一切規劃都是以權責單位『附屬』辦理即可。河濱交給河川局,觀光地交給各縣市政府。沒有整體之目標,比如將單車通勤人口提高多少百分比之類的。
三、除了道路,單車之相關設施付之如闕。單車停車場、坡道輔助人力設施等,連個『示範』性的規劃都沒有,沒有感覺政府是想為單車族做點事。

以前拜讀過PT-教士的機車環島文,文筆真的不錯哩,滿有想法的年輕人...

加油!



PS."攏長的文章" 應該是 "冗長的文章"....
PT-教士 wrote:
各位版友們大家好!我...(恕刪)


爭咩路權啊? 有人看到誰在爭嗎?
那你不就沒得拍了? 還是要"製造"出來一段記錄?

是我的話自然以"環島"為主軸來做啦。
再不然以"不足的自行車道"來做也行。
"不知死的自行車族"也不錯。
"We Are The World"(自已猜!)也會是很棒的題目。

但有誰看到哪一隻自行車族在爭路權了嗎?

畢業專題,在好的老闆眼裏可是好工作的敲門磚啊!
(尤其是米系老闆…)
千萬別大意了!
fattywalker wrote:
拍紀錄片就要採訪自行...(恕刪)

如果說大家騎單車的目的就是一昧盲目的改車,那的確不會環保只會造成更多的污染與浪費…


jonchannile wrote:
你讀嶺東會不會太可惜...(恕刪)

會不會是人才也是要看畢業當完兵之後的成就呀…
讀的學校是哪間我是覺得還好,畢竟我覺得夜校都一樣,沒有更加認真就是準備混吃等ALLPASS,學不到東西的。
我就在二上的時候接觸到3D課程,本來學的非常起勁很想繼續鑽研,但就是因為"想學的人太少"而讓這門課從我們科系裡被攔腰斬斷…

但當然,也非常謝謝您的支持的!


mas3751 wrote:
看完了大大的文章之後...(恕刪)

"打鐵要趁熱"這點與我的想法也是不謀而合,因為要是無法掌握這段單車發展的黃金時期,等待大家的熱情都冷卻、繼續把單車視為是一項純"運動與品味人生"的工具時,一切就都來不及了。

但當然以我們這種小小的團體是無法對整個社會整個政腐造成什麼衝擊的,但至少有個開頭也是好的,至少能夠先從台中市開始做起。

也許一切都想的太美好,美好到讓人覺得我像個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但我還是會努力去試的!
而也非常感謝您的提議!

mastyx wrote:
以前拜讀過PT-教士...(恕刪)

哈…不好意思…
下課到家洗好衣服洗好澡也都12點快1點…恍神恍神的打文章難免還是會跑出錯字出來的下次會注意的


少林 wrote:


爭咩路權啊? 有...(恕刪)

就是要拍一支從無到有的紀錄片。
雖然這個夢也許做的很大,但就是要努力去試才知道。

最美好的情況下當然就是找到支持的贊助單位來舉行一場大型的遊行活動,而這個也是我們最主要的目標。
在者,要是真的無法舉行大型的集會遊行,那也會盡力試著去募集對於單車運動的愛好者,舉行一個騎乘活動來達到訴求的目標…

總而言之,一切就是要努力在努力!

-

而我的BLOG也收到一些台中車友的留言,其中有一項資訊非常的有用,那就是在10月12日捷安特有與中部五所大專院校配合舉行一場限額2千人的活動"轉轉希望轉轉愛"。

我會想辨法去拍攝該日的活動並且與他們聯繫,為做一個開頭…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支持!現在的 人生活節奏太緊湊太複雜,買個小東西也要開車騎摩托車,一切只求快速,希望能藉由版大的紀錄片,回歸到以前簡單樸實的生活。
這記錄片應該很少人會看,沒人看就沒有傳達到意思了......
剛上班又看到一位車友無視紅綠的存在

我認為該為單車族爭取取締自行車違規權先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