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彼此互相指責, 還不如大家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法, 讓以後的主辦單位能改進呢?
其實自行車賽事所製造的垃圾以及相關環境議題,絕非只有台灣才有
大熊先在這兒舉一個國際比賽當例子, 供大家參考:
不久前剛落幕的 "南非開普敦自由車賽" 根據主辦單位統計,
來自世界各地參賽的35,000名選手以及他們的後勤人員, 一共製造了大約65立方米的垃圾 (還不算觀眾所製造的)
雖然比賽路線都會經過南非的國家公園與世界遺產等景點
但是每年的賽事都還是有大約 七萬個 被食用過的Energy gel 空袋被選手們丟棄在比賽延線的路上
主辦單位以及當地的志工團體雖然都會盡力地清掃這些垃圾,
不過還是有許多被丟棄的食物包裝袋 ,先一步被守在路旁等候的動物們揀走了

(圖為正在享用 Energy gel 的非洲狒狒)
因此, 開普敦賽的主辦單位決定從2009年的賽事開始, 啟動環境管理計畫
除了加強宣導參賽的各國選手們, 不要隨意丟棄食物包裝外
並且在比賽路線上 " 每隔定點" 設置垃圾箱, 敦請參賽者食用完畢後先收著, 等到了定點再丟棄
盡力將比賽對自然環境的衝擊減到最低
他山之石可供借鏡,
往後我們的300K主辦單位,除了應該跟沿線超商合作加強垃圾清運
是不是能協調沿線的鄉鎮公所等單位, 也 " 每隔定點 " 多設置些垃圾箱呢?
如果還有其它的好方法, 也請眾多車友們一起想想辦法
到時候再將這些建議給主辦單位以及沿線的鄉鎮機關參考, 說不定以後能逐漸改善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