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正逢BMW性能部門「M」成立五十週年,有關這個地表最強字母的慶祝活動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展開。BMW台灣總代理汎德特地於台北萬豪酒店舉辦M 五十週年特展,並於現場發表小改款M8車系,M8 Coupe的建議售價為927萬元,M8 Gran Coupe則是937萬元。而為慶祝五十週年,總代理汎德另推出BMW M8 Coupe M 50 Jahre Individual Edition與BMW M8 Gran Coupe M 50 Jahre Individual Edition,車主可於BMW原廠官方網站訂製最符合個人風格的Individual車色,建議售價分別為950萬與960萬。除此之外,先前處於預售階段的純電性能休旅iX M60也同步登場,建議售價為620萬元。
- M8-1
- M8-2
- M8-3
- M8 GC
- 內裝-1
- 內裝-2
- 內裝-3

動力方面,小改款M8車系搭載代號S63的4.4升V8雙渦輪引擎,最大馬力達600hp,高達76.5kgm的最大扭力可在僅僅1800rpm就全數爆發。變速箱標配M部門調校的運動化八速手自排,並採M xDrive 跑車化可調式四驅系統,其中車重1,900公斤的M8 Coupe可於3.3秒內完成百公里加速,而車重再增加95公斤的M8 Gran Coupe,百公里加速成績同樣也是3.3秒。兩車另標配M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及M運動化差速器,結合M部門出品的底盤設定,動態表現肯定更上層樓。
- iX M60-1
- iX M60-2
- iX M60-3
- iX M60-4

高科技的極簡座艙以兩具相連的螢幕為視覺焦點,分別為12.3吋數位儀錶及14.9吋觸控螢幕,內建最新版本的iDrive 8多媒體系統。雙前座採橄欖葉揉製天然真皮鋪陳,並將通風/加熱功能列為標配。附30支揚聲器、最大輸出1,615瓦的B&W沉浸式4D頂級音響系統也是標配項目之一。

iX M60導入全新第五代eDrive電能科技,於前後軸各搭載一具電動馬達,分別可輸出258hp與489hp最大馬力,使得綜效輸出來到619hp/112.2kgm(1,100Nm),是品牌旗下首款峰值扭力超過1,000Nm的高性能車款。不僅如此,iX M60另配備Launch Control彈射起步功能及M專屬純電動能音效,0~100km/h僅需3.8秒,還能享受不亞於燃油車的熱血感官體驗。底盤方面搭載xDrive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M專屬設定氣壓懸吊系統與整合式主動轉向系統等多項利器,透過過My Mode即可進行不同行車模式調整,讓iX M60在不同用車情境之下都能兼顧穩定性與靈活性表現;置於底盤的111.5kW鋰電池模組可提供561公里的最大續航里程(WLTP規範)。

除了發表眾多新車外,特展中更展出眾多珍稀典藏M車款,包括M3 Sport Evolution、M3 CSL、M3 GTS、M4 GTS、1M、Z4 M Coupe、M2 CS以及全台唯一的M4 GT3,對BMW M狂粉而言絕對是不容錯過的盛事。
- E30 M3-1
- E30 M3-2
- E30 M3-3

於E46世代推出的M3 CSL,是以標準版再進化而來的競技版,也是BMW史上第二個掛上CSL名號的車款。特殊之處便在於車身多處如車頂、前保桿及後下擾流等皆採碳纖維材質打造,前進氣壩的不對稱開口更是一大特點,整體較標準版減重達110公斤,且外觀僅提供黑、銀兩種車色選擇。引擎蓋底下代號S54的3.2升直列六缸自然進氣引擎是當年聲名遠播的六缸銘機之一,經重新調校後的最大動力從343hp/37.2kgm上漲至360hp/37.8kgm,變速箱則只有SMG II單離合器自手排可選。

進入到E92世代即是量產版M3車系首次換上排氣量更大的V8自然進氣引擎。於2009年登場的M3 GTS基本上可視為「道路版賽車」,追求的是更極致的競技精神,且限量只有135輛。全車輕量化自然是少不了的步驟,內裝更是直接附上一體式賽車桶椅及防滾籠,車重較標準版甩去136公斤之多。動力方面則是將原本的4.0升V8自然進氣引擎擴缸至4.4升,最大動力從420hp增加至440hp,最大扭力則從40.8kgm上漲至44.9kgm,在全新開發的M 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助威下,百公里加速僅需4.4秒。

F世代的M4再次回歸直列六缸引擎的懷抱,但和過去不同的是有了雙渦輪增壓的加持。M4 GTS延續舊世代的競技精神,於車身引擎蓋、車頂及前後下擾流等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質,車尾的固定式尾翼也依然沒有缺席;內裝亦改裝固定式碳纖維賽車桶椅、防滾籠及輕量化車門把手。原先搭載的3.0升直列六缸雙渦輪引擎加入水噴射系統並經原廠團隊重新調校一番之後,最大馬力一舉來到500hp門檻,最大扭力也有61.2kgm,比標準版多出69hp/6kgm之多,再搭配優化過後的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3.8秒內就能完成百公里加速,較標準版再縮短0.3秒,極速更高達305km/h。

另一旁的Z4 M Coupe、1M及M2 CS或許不是M家族中的主力,卻都是「短小精幹」的操駕樂趣製造機。Z4 M Coupe是敞篷Z系列之中的「異類」,承襲上一世代Z3 M Coupe的經典地位,由Chris Bangle主導操刀的外型顯得大膽前衛,當年評價相當兩極。引擎蓋底下置入和E46 M3相同的3.2升直列六缸自然進氣引擎,具備343hp/37.2kgm最大輸出,並標配六速手排變速箱,百公里加速可於5秒內完成。極短軸(2495mm)的先天設定就是Z4 M Coupe與M3的最大差異之處,更不容易被馴服的動態反應才是讓人津津樂道的一大魅力。

初代1系列曾經發展出五門、三門、雙門及敞篷等多種車格,其中雙門版被M部門給看上,但為了不與70年代的M1超跑混淆,因而改掛名「1M」。1M Coupe的外觀如同當時的M3 Coupe都採專屬空力套件,外擴的前後葉子板亦顯現出暴力氣勢。動力單元以135i的3.0升直列六缸雙渦輪引擎為基礎,最大輸出達到340hp/45.9kgm,且僅提供六速手排變速箱,百公里加速僅需4.9秒。由於重量輕且馬力大,1M Coupe不僅擁有極致靈活的動態表現,加速性能也非同小可,成為M家族史上難得一見的入門經典。

雙門版1系列在進化至F世代後分家成了2系列,按往例自然也逃不過M部門的「染指」。M2 CS是繼M2、M2 Competition後的終極版本,和M3 CS、M4 CS一樣都以輕量化為目標,諸如引擎蓋、車頂、後視鏡、前後下擾流及尾翼等都採碳纖維複合材質製成,就連足下的19吋鋁圈也經過輕量化設計。引擎蓋內代號S55的3.0升直列六缸雙渦輪引擎源自於M3/M4,最大馬力達到450hp/56.1kgm,較M2 Competition再增加40hp,變速箱為由M DCT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擔綱,於4秒內就能完成0~100km/h加速,搭配M升級套件可讓極速來到280km/h。

最後也是最新發表的M4 GT3賽車,是取代現行M6 GT3參加未來賽事的新作。外觀以M4 Competition為基礎改裝而來,超級霸氣的寬體車身及高聳入天的大型擾流尾翼是不容錯過的看點,而M4 Competition特色十足的直立式雙腎水箱護罩更是加快引擎散熱速度的重要單品。動力方面採3.0升直列六缸雙渦輪引擎,可壓榨出590hp最大馬力,不只更勝M6 GT3的V8雙渦輪引擎(580hp),更輕的重量也對性能表現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