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60年代的通用汽車開始,機器人運用於汽車生產至今已有數十年的時間,至今早已是生產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包括運輸、焊接、噴漆、組裝等任務幾乎交由機器人來處理,但在面對今日生產線上差異愈來愈多樣化的產品,這些依循標準化流程的機器人便無法展現足夠的彈性與靈活性來因應。而在在AI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擁有更高機動性與靈活性可適應不同領域的工作,並具備強大學習與進化能力的人形機器人便成為了全球各大車廠下一步的目標。繼Tesla於上個月展出了他們最新的「Optimus Gen 2」人形機器人後,BMW集團也在今日宣佈,他們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斯帕坦堡工廠(Spartanburg)已經完成最新一代人形機器人「Figure 02」於真實環境下的測試,並確定人形機器人未來將可應用於生產流程。不過對比Tesla喊出明年將會有1000個人形機器人進駐生產線,BMW則說明這次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確認人形機器人在生產流程中的可能應用方式,以及如何整合到現有的生產系統當中,要將Figure正式導入工廠目前則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BMW可說是一間向來不吝在工廠與製造流程中投資並導入各項最新技術的車廠,他們在多年前喊出的「iFACTORY」的目標,基本上便是圍繞著「高效率」、「可持續性」,以及「數位化」等三大目標的全球化生產戰略。而這些目標當然也不只是口號而已,BMW在多年前便與NVIDIA合作,在新工廠創建前便開始虛擬生產的方式來驗證及優化生產流程,現有的工廠也以3D雷射掃描創建數位模型,讓他們能持續針對廠區的佈局與規劃進行升級,此外他們也擴大了3D列印製造零件,繃以3D虛擬工具規劃組裝流程或培訓生產線員工,還建立了龐大的AI資以大幅提升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速度;兩個月前英國Hams Hall工廠甚至還加入了一隻搭載大量監測儀器的「SpOTTO」四足機器狗,可在地形複雜的廠區移動監控設備同時收集大量有價值的生產資訊。

至於這次發佈的「Figure 02」人形機器人,則是來自於加州的一間AI新創公司「Figure」,他們在今年三月發表了接受OpenAI模型訓練的「Figure 01」機器人,這次接受BMW測試的「Figure 01」當然就是其升級版本。Figure公司表示,「Figure 02」是目前市場上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它的處理能力是其前身的三倍,包括攝影機、麥克風、各項感測器及電池性能均有進步,並具備與人體尺寸相仿並可做出複雜動作的手部,夠以毫米為單位放置各種複雜的零件。這也意味著Figure 02能夠完全自主地執行類似人類的雙手任務,以協調雙手進行複雜的抓取任務同時有高效率的移動,非常適合在體力要求高、不安全,或者是重複性流程的生產過程中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