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感謝原文開版大的認同
理性討論之餘,也簡單回覆前面幾位版大的疑惑。
Kinge大:
我未曾認識和泰,不敢說一定是如何如何,但從諸多離譜的低售價來逆推,TOYOTA給和泰的進口新車價格或零件價格肯定是夠低的。另外,別忽略了和泰驚人廣告投資,台灣現在廣告量最大的汽車業主,這些成本卻沒有明顯地轉嫁到車價上,足以見得他們的進車成本、相關運作成本真的比較低。
8859K大:
這件事情當年在消費新聞上也引發過一陣波瀾,雙B或高級品牌的利潤的確較一般車廠高出不少,比我提及的比例一定要高出許多,但,這個事件被整個社會放大…我覺得有點過度利用了群眾習慣性反對社會不公的特性,關鍵字有二,一是南非,二是80~170之間的價差,生產地我不予置評,大家討厭南非出產的車子我沒辦法,但是價差的部分,大家其實可以試著計算一下,把認證、關稅、當地運費、本地運費、運送保險、規費、管銷成本、廣宣成本(特別是廣宣成本,這一塊真的是高級品牌非花不可,而又讓我們這些做冷門車的羨慕得要死的地方啊!連著兩個月的平面投資、一檔的電視投資、一場上市秀,隨便花個一兩千萬都很基本!)都算進去,你會發現一部報關80幾萬的車子,即使最後還沒計算利潤,成本已經得疊到將近110~120(這還只是我簡單堆疊出來的,可能還有一些沒算到的部分),這時候再把總代理利潤和經銷商業務獎金算進去,其實距離170也沒差多少了,但是大家直覺地就是看到了進價只要80幾萬,售價卻要170幾萬,就覺得台灣車廠未免太爽?這其實有一點不公平。
最後,是關於有些朋友提到的規配的問題,這其實是最無奈和悲哀的地方,台灣除了高級車款因為價高、加上都是下訂生產的方式,可以提供加價選配的銷售方式,不然多數的國產車或是非高單價進口車,絕大多數都無法提供選配的銷售方式。國產車還好,等級繁多,消費者就算無法選到一台完美符合自己配備需求的車子,至少勉強可以買到稍稍接近一點的規配組合,而進口車就不一樣了,以台灣現在的市場規模,除了高級進口車、或是量夠大的少數進口車種(RAV4之類的)以外,在量很少的前提下,原廠根本無法提供台灣地區很多的組合選擇,更不要說還想要提供選配這樣的服務了(這樣想想,和泰真的很厲害,86那麼少量的車,還是可以操作三種規格選擇,母廠提供的配合度真的是太強了!),所以總代理在規劃配備上,其實又得面臨兩難,要full-package?還是low-price?前者價格就得高了,而後者一定也無法被消費者接受。
不過,無論如何,大家都沒說錯,代理商多麼無奈,消費者還是有權選擇自己喜歡想要、而價格又合理的產品,就當作我是發發牢騷吧!各位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