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CX-5定價(台灣汽車市場定價)討論之我見 (((文長字多)))

站在一個毫無資源的一般消費者來說,我個人覺得一家公司的經營一定有他的模式在,但是消費者才是決定這家公司經營(定價)模式對與錯的裁決者,某家公司想要推出新產品都會有他的一套計算方式,公司高層說我就是要定這個價格,沒這個價格我不賣,但是這商品價格應該是取決於消費者是否能接受為準才對,公司決定要賣一個天價,消費者就一定會買嗎???當然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有的覺得可以就下訂單買了,有的人卻覺得定價太高無法接受而拒買;最怕就是剛剛用天價一推出,過不了幾個月銷售成績難看公司又決定大降價(或是其他方式的特銷來降價),這樣你叫支持你公司品牌而先買的買家情何以堪,而且這模式如果烙印在買家心中,那以後這家公司要推出任何產品,買家大都會先觀望一陣子再說吧!這樣對公司是好的現象嗎?何不定一個實實在在的價格(可參考其他廠同等級產品的價格以及自家品牌在台灣的競爭力),這樣應該可以讓銷售量打開,讓更多買家購買,只要你公司的產品品質夠強,讓這些先期買家去幫你宣傳,我想這樣會比公司花廣告費還更有效率吧!

章艾克 wrote:
至於大家質疑的:過一年半載就會便宜個20~30萬了,那真的不代表原本車廠就有那樣的空間可以吐出來,股票大家可能都玩過碰過,套牢久了,不要說賺錢,能夠小賠殺出止血比較重要,在我手上曾經出手過20部的年份車,每一部都比原來滯銷前的行情還便宜了將近15萬,我當時為公司難過地要命,覺得光是這個專案就賠出了300萬,但是後來當時的大老闆反而感謝我,說我一口氣解決了公司八九個月以來卡在那邊2000多萬的痛苦。...(恕刪)


章大這段文真是解決了大多數人的疑問

馬自達想大增銷售量
就是增加1.8的房車
以及弄個2.4的大房車(例如以前的2.3馬六)
雙管齊下,銷售量一定大增

但是...應該不會有這兩種規格
假設130萬 那我寧可買BENZ B系列

油耗沒想像中那麼好 真可惜
先感謝各位版友認同我的觀點
也感謝原文開版大的認同
理性討論之餘,也簡單回覆前面幾位版大的疑惑。


Kinge大:

我未曾認識和泰,不敢說一定是如何如何,但從諸多離譜的低售價來逆推,TOYOTA給和泰的進口新車價格或零件價格肯定是夠低的。另外,別忽略了和泰驚人廣告投資,台灣現在廣告量最大的汽車業主,這些成本卻沒有明顯地轉嫁到車價上,足以見得他們的進車成本、相關運作成本真的比較低。

8859K大:

這件事情當年在消費新聞上也引發過一陣波瀾,雙B或高級品牌的利潤的確較一般車廠高出不少,比我提及的比例一定要高出許多,但,這個事件被整個社會放大…我覺得有點過度利用了群眾習慣性反對社會不公的特性,關鍵字有二,一是南非,二是80~170之間的價差,生產地我不予置評,大家討厭南非出產的車子我沒辦法,但是價差的部分,大家其實可以試著計算一下,把認證、關稅、當地運費、本地運費、運送保險、規費、管銷成本、廣宣成本(特別是廣宣成本,這一塊真的是高級品牌非花不可,而又讓我們這些做冷門車的羨慕得要死的地方啊!連著兩個月的平面投資、一檔的電視投資、一場上市秀,隨便花個一兩千萬都很基本!)都算進去,你會發現一部報關80幾萬的車子,即使最後還沒計算利潤,成本已經得疊到將近110~120(這還只是我簡單堆疊出來的,可能還有一些沒算到的部分),這時候再把總代理利潤和經銷商業務獎金算進去,其實距離170也沒差多少了,但是大家直覺地就是看到了進價只要80幾萬,售價卻要170幾萬,就覺得台灣車廠未免太爽?這其實有一點不公平。


最後,是關於有些朋友提到的規配的問題,這其實是最無奈和悲哀的地方,台灣除了高級車款因為價高、加上都是下訂生產的方式,可以提供加價選配的銷售方式,不然多數的國產車或是非高單價進口車,絕大多數都無法提供選配的銷售方式。國產車還好,等級繁多,消費者就算無法選到一台完美符合自己配備需求的車子,至少勉強可以買到稍稍接近一點的規配組合,而進口車就不一樣了,以台灣現在的市場規模,除了高級進口車、或是量夠大的少數進口車種(RAV4之類的)以外,在量很少的前提下,原廠根本無法提供台灣地區很多的組合選擇,更不要說還想要提供選配這樣的服務了(這樣想想,和泰真的很厲害,86那麼少量的車,還是可以操作三種規格選擇,母廠提供的配合度真的是太強了!),所以總代理在規劃配備上,其實又得面臨兩難,要full-package?還是low-price?前者價格就得高了,而後者一定也無法被消費者接受。

不過,無論如何,大家都沒說錯,代理商多麼無奈,消費者還是有權選擇自己喜歡想要、而價格又合理的產品,就當作我是發發牢騷吧!各位莫怪!
版大所講的好像很有道理一樣
可是套用在汎德這間代理商身上
總覺得非常的諷刺
進價80幾萬已經包含利潤了吧!?美國車子MSRP定價是台灣的2分之1 左右甚至更低。真正買起來還有折扣。

如果照你這樣說,一包香菸在美國零售價格為美金6元,進口來台灣臺幣半價不到變NT70。這是怎麼一回事?應該至少美國的兩倍變成美金12塊,也就是臺幣一包360!

changgto wrote:
進價80幾萬已經包含...(恕刪)


根據我認識在洋酒行上班的朋友敘述

台灣的煙酒稅比其它各國還要便宜~~

他們有時都會有外國客人來買煙酒,一次都買不少@@

所以我想台灣跟美國煙酒的價差可能在於稅率的關係吧

章艾克 wrote:
先感謝各位版友認同我...(恕刪)


章大回答的真是詳細, 看來台灣只好等Toyota一統江湖了.

想之前我也問過貿易商福特野馬的價錢, 新車大概落在160-170萬左右.
福特總代理的野馬如果是180萬的話, 大概10-30萬就是你說的那些成本了 (廣宣, 員工訓練...)
TC

changgto wrote:
進價80幾萬已經包含...(恕刪)


各國民情不同,訂價策略不同,稅率也不相同

如果單一國外價格除上匯率就要等於國內價格,那誰要開公司來進口商品?

消費端的價格至少是運費+稅金+各項費用+人事成本+利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