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點開照片載入高解析大圖

起源-
Mazda 3台灣上市前垂涎三尺,只能拿Google已發佈的官方圖亂改,大致發想了一下Crossover SUV想像馬自達出一款斜背跑款休旅的模樣。
Crossover SUV

車身下緣,已經有一開始我個人對魂動、馬自達設計的特徵線條。
走ABS真空熱吸塑的RF套件-
ABS熱吸塑工法,只能成型大方向的造型,無法製作精密、複雜的設計,也是目前亞洲地區套件偏向低價市場的主要成形方式。
RF-Design版初期的概念設計-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後來因為市場KS大包,在通路商需求調整下轉變為MF民豐款的類型-
MF-Type-

前臉覆蓋面積大,類KS的款,已經變成中包圍了。
在設計上,設計師經常得面臨市場端的需求而改變,有時,真的很難論斷好與不好,是否能夠讓產品開發為自己與經銷通路、零售商帶來收益。
而一款設計、材質都煞費苦心製作的產品,卻也不見得能受到市場的接受,市場往往是很殘酷滴!XD
為了一探自己設計能耐是否能取得市場接受度,得以驗證自己的美學涵養,在與原廠多方接觸下,決心遞交一份Mazda 3設計來發展車廠高階的品牌設計- Eagle air。
Eagle air
整體是以最早期的Crossover SUV圖修整而來,也將設計RF套件時未能採用的設計,做了抽真空ABS製作無法成形的設計加以深化。
前45原廠圖-

Eagle air-

套件的整體採用現行的Mazda Kudo魂動語彙,細節處輔以Mazda Nagare「流」、 Taiki「大氣」、Furai 、Kazamai「風舞」等世代流體Concept概念車等元素進行設計,讓套件與原廠車體有著更緊密的世代設計語彙連結。
側原廠圖-

Eagle air-

一般的車廠提案,多數為前、後45度簡圖為優先,如確認為原廠提案,則由原廠提供高解析大圖進行5視圖設計繪製,包刮前、後45度圖、正前、正側、正後共5視角。
Luxgen正式提案多為5視圖,Toyota、Ford提案初步多為前、後45度圖。
側視Skirt透視比較圖-

* 符合approach angle入坡角大於16度 / departure angle離坡角大於11度規範。
* 符合套件離地180mm規範。
車廠車規有不得超寬(車身套件不得超過輪弧最寬)、入坡角、離坡角、離地高度....等等套件規範。
走車廠設計,是沒辦法像坊間爆改的設計方式來做,包刮車頭與車尾保桿也是不能外凸過多,都會有很多設計上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4D版原廠圖-

Eagle air-

4D款的特色,就是多了倒勾無法成形的鯊魚鰭+電鍍雙排氣裝飾尾管+多層次無法被山寨的實心耐衝擊肋條。
當初這個裝飾尾管送原廠審驗,日方就打槍死了!!XD
裝飾性尾管與FORD亞太審查遇到的問題一樣,原廠要求原案排氣單邊則須單邊排出,不得擅動!XD
BUT,現在M-Benz賓士一堆都是雙邊裝飾假管嚕,真管都是彎管朝地板排出,這早晚會變更,只是現階段必須配合不同車廠的要求。
5D版原廠圖-

Eagle air-

5D頂部上尾翼,是最難製作成型的款,因為我犯賤將其設計為5mm極薄的款,用來對付山寨工法,但整別人之前,必先修理自己先!
自從設計到現在一年研發過去,試過N種材料和成形方式都失敗,也才在最近用複合強化纖維製作,硬搞出第一支裝車上路實側三個月成功,就是5門魂動馬之前黑壓壓一支髒兮兮的黑尾翼開到東石、墾丁環島過那台。
最近才量產5~6支。
難做到不行,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個量產的好辦法,只能靠複合加工貴到歪腰的方式搞出來,模具都開了一年,只能躺在廠內,沒利用率被洗臉洗到爆........。 = ="
5D款大尾翼工程CAD設計圖解-







很薄的大尾翼,我開發汽車外觀件蠢事又一樁.........。

實車照-
尚未進行拍攝。

5D款中尾翼工程CAD設計圖解-






Mazda 3 5D款屁股有點大桶,圓圓的尾門,設計了這支中尾翼來修飾它的臀線。
走雙色設計,是4、5D尾翼的設計概念(除了5D上尾翼)。
實車照-



4D款大尾翼工程CAD設計圖解-





外觀件做類似Mazda 5車身漸消特徵線,是工程師最討厭的活,因為很難接得順、漂亮。



這支大尾翼裝車後,讓臀線有了類似Porsche的鴨尾俏麗延伸。
大陸東風本田人員也鑑賞過裝車,給予肯定,工程設計的辛苦有了代價。XD
實車照-



側裙設計與圓廠概念的聯攜性

* 側裙採Furai車身概念設計意志。

馬自達的設計真心美呀!
可惜,車身多層次的風舞雲紋到了魂動世代仍被取消了,因為多漸消特徵線難以在CAD製作,量產也有很多難度,被簡化或捨棄,是難以避免的結果。
Mazda這經典神髓之作,也多數出現在概念車作品中,量產車也僅Mazda 5車身曾經簡化採用過。
而將細節線條全數取消,只留下大方向簡化過的特徵線造型,便不難看出魂動世代的設計語彙仍由此而來。
許多車友說5D款完裝後側身很像法拉利FF。










4D款



這三張的4D車型也是與上面5D魂動紅在同一大廣場以手機拍攝,將背景替換做後製而成的桌布圖。
因為太耗時費工,就沒有再進行其他後製圖面作品!!

這款產品設計開發,可以說是我從業汽車設計來嘔心瀝血之作,讓許多人平白乾燒資助了相當多經費,但卻無法在市場上取得成績,而台灣市售僅1.5年變進行小改款,是大家始料未及的速度!
在面臨原廠車小改款,市場已經驗證,難以在高檔材料及價格平衡點取得成績,現在只能以新世代料委屈通路大幅降價銷售。
一切實乃我之過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