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馬三的緣分其實來自於2007年, 當時剛退伍不久, 開著一代馬三帶著小姐姐遊山玩水, 拉風的外型, 穩定的操控, 妥善的品質, 讓我跟小姐姐無後顧之憂
隨著年齡的增長, 生活型態的轉變, 2017年決定了人生第二輛車CX-5二代, 這次非常榮幸收到台灣馬自達的邀請參與試乘2019全新改款馬自達三Gen. 4th
由於試駕時間不長, 照片並沒有很多, 且小弟文筆不好沒有媒體這麼專業, 所以主要說一些跟CX-5差異的部份, 也有一些圖文不符的情況, 還請多多包涵

一開啟車門映入眼簾的就是門板上顯眼的BOSE音響, 原廠文宣寫到有12顆喇叭, 其中兩顆低音喇叭位於前座腳邊, 但我找了很久還是沒有找到, 由於小弟的CX-5全車10顆喇叭改了9顆, 只剩下BOSE重低音沒有改, 因此高音中音的部分不比較, 單單評論重低音來說, 馬三的重低音下淺度略輸CX-5, 你說馬三音質好不好? 我只能說由於隔音變得太好, 因此凸顯出音質….普普通通, 另外音量開稍微大聲一些不耐久聽, 但相信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是很夠用的

黑內裝是個人非常喜歡的部分, 肅殺戰鬥氣息+1000

車頂塑造了兩條稜線直通尾翼, 一般人很難會注意到這邊


在台三線上, 嘗試著稍微踩深一點油門, 動力比CX-5來的強勁(都是同一顆2.0L引擎), 車重的差異在馬三上更顯從容, 彎道來臨, 馬三更是如魚得水, 即便後輪稍微帶出去, 還是非常容易修正回來, 沒特別說是扭力樑還以為後面是多連桿的調教功力令人敬佩
這顆從魂動世代開始使用的六速變速箱在各國的評價都很好, 換檔積極降檔迅速, 可惜少了換檔撥片, 少了一些駕駛樂趣

握習慣Kenstyle再去握原廠方向盤, 原廠方向盤偏細, 個人覺得方向盤手感非常重要, 好的方向盤可以讓人專心的握在三點及九點鐘方向, 真心推薦入主CX-5或馬三的朋友換個方向盤, 或是至少使用手縫方向盤皮進行包覆以增加手感

馬三剎車踩踏腳感線性, 但這句線性是在說六成力道以前的踩踏感受, 突然需要八成力道剎車時, 在七成力道或是鎖死之間不容易掌握, 由於CX-5上已改裝大六卡鉗, 即便車重多200kg, 剎車踩踏的信心度還是比馬三來的高, 相信以馬三的車重, 配上一套高階剎車皮應足敷日常使用



隔音的部分, 這次與上一代相比真的有非常大的進步, 但跟CX-5比較, CX-5還是略為好一些些, 不過兩台車都有的共通特色就是原廠似乎故意放擋火牆的引擎聲浪進來, 這點究竟是好是壞就見仁見智囉
馬三的HUD可顯示時速, 導航指引方向及路名, 開啟跟車功能後才會顯示車道偏移警示
CX-5的HUD可顯示時速, 導航指引方向, 道路速限, 盲點警示, 車道偏移警示及行車中與前車距離太近之橘色警示, 豐富度樂勝馬三
如果CX-5的HUD可顯示路名, 那真的沒什麼缺憾了

倒車雷達
馬三 6顆雷達
CX-5 4顆雷達
新聞上常看到倒車撞到親人或是小朋友的憾事, 馬三上搭載完整的SBS-R功能, 這點非常值得推崇, 相信可有效的降低意外發生機率, 但回過頭來說, 這些是輔助安全配備, 開車還是要小心及專心!
附帶一提, 馬三的倒車警示音也不一樣了, 從萬年的嗶嗶嗶改成…..不太會形容XD

方向燈提示音
這是我最不習慣馬三的地方, 馬三的方向燈聲音有一點類似啵啵啵的音效, 有點類似測試音響的粉紅噪音, 乍聽之下會以為音響破音, 非常特別的感受


馬自達的環景
馬牌的環景接縫我個人覺得滿特殊的, 我故意挑一段路邊是連續人行道的直線, 與人行道平行倒車, 車頭車側到車後的人行道距離並不是在同一條直線上, 車後的鏡頭拍攝到的人行道還是歪的….理論上應該可調整回來, 台馬正式交車時希望可正視這個問題

這次的SBS煞停功能加入了行人偵測, 聽說偵測鏡頭跟CX-5是同一顆, 但行人偵測功能目前台灣馬自達車系只有馬三有, 唉! 日系廠商總被笑稱擠牙膏給配備, 像Toyota/Lexus 一開始說台灣用路環境特殊, 不開放全速域ACC, 咦! 2020年式Lexus NX系列怎麼搭載全速域ACC了!?


新的MZD系統也跟上潮流開始使用超寬比例螢幕, 8.8吋的尺寸不能說超大, 放在馬三上恰如其分(這句成語好耳熟), 顯示內容及質感完全輾壓CX-5, 真心羨慕!








回想十年前, 當時購車我只有兩個選擇, FOCUS/馬三, 當時的我選了一代馬三
十年後的今天, 依然有許多”當時的我”在做人生的掙扎, 想在FOCUS/馬三間找到答案, 即便馬三的自我定位可能更高, 但級距不是空口說說而已, 需要更好的車輛品質及更好的後勤服務, 這些都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實現的, 馬自達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