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期一個多禮拜的「2025 Japan Mobility Show」日本移動展至今仍還在進行當中,在上週開展後的媒體日期間,我們已在第一時間為各位帶來諸多與台灣市場息息相關的重量級量產車款如Toyota RAV4、Mazda CX-5、Subaru Trailseeker及Suzuki e-Vitara等現場直擊報導。當然,各家日本車廠在自己的主場中也不乏秀出「肌肉」,展示琳瑯滿目的概念車款作為對於未來移動的想像及詮釋,並讓外界提前一窺自家下一世代新車的可能樣貌。本篇特別要來介紹Mazda展區的兩款全新概念作品「Vision X-Coupe」以及 「Vision X-Compact」,並同步揭露品牌未來動力發展新方向-「微藻碳中和燃料科技」與「行動碳捕捉科技」!

Mazda在本屆日本移動展中的主軸圍繞在「以駕馭的喜悅,驅動永續新紀元(The joy of driving fuels a sustainable tomorrow.)」,不難看出「駕馭體驗」還是品牌所想強調的重點,如何在此不變的準則下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即是當前Mazda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回全球首演的「Vision X-Coupe」,就是原廠給出的答案。

第一眼見到Vision X-Coupe,馬上就能從造型及比例看出濃厚的Mazda基因。以再次進化的「KODO魂動」設計美學打造,這款定義為跨界轎跑的美型概念車有著超過五米的修長車身,其中更有一大部分貢獻給前方的"引擎室"。即便省略了傳統的水箱護罩,下方碩大的進氣壩結合長車頭的配置,就已暗示著其所搭載的動力單元將不會是了無新意的電力架構。

全新廠徽亦是進化的象徵之一,平整化的視覺風格在數位環境中提升辨識度,展翼飛翔的「M」則象徵品牌對創新及突破的追求,開創未來新篇章。

上揚的後窗框線條與粗壯的C柱交會,頗有幾分現行Mazda 3的影子;足下塞入的22吋大尺碼鋁圈組正好襯托身長五米的氣勢。

高聳的大斜背裡嵌有不規則狀的後擋風玻璃,並與造型極致簡單抽象的光條尾燈合而為一。車尾不再是傳統廠徽,而是由自帶發光效果的全新平整化「MAZDA」文字商標取代。

根據過往經驗,大多數概念車的內裝都比外觀還要來得天馬行空,但Vision X-Coupe倒是沒有太過脫離現實,甚至還有些"復古"(看看隔壁棚的Corolla Concept),也較品牌現行風格更加極簡,一整片嵌入中控台的寬螢幕就能控制一切功能。

個人特別欣賞Vision X-Coupe內裝的原因在於,工程團隊很巧妙地將新科技融入在帶有設計美感的傳統架構之中。比方說駕駛眼前的三環錶即是由三組圓形螢幕組成,就連方向盤中央其實也是一組螢幕,從現場拍攝時不斷更替的過場動畫來看,可玩性相當高。若是將來有機會量產,肯定相當吸睛。

當今連量產車都未必還有的排檔桿,依然是Vision X-Coupe的座艙中重要的存在;顯然在Mazda的未來藍圖中,此配備也是體驗駕馭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座艙各處的細節鋪陳皆能看出品牌對設計和質感的要求,像是由木質、皮革及類麂皮材質打造而成的車門飾板,結合間接照明的暖色氣氛燈,營造出豪華而溫暖的氛圍。原廠人員也指出,大部分內飾皆由永續材料組成。

從後門大小和開啟角度便看得出Vision X-Coupe非常忠於"跨界轎跑"的定位,於後座配置了兩張與前座相似的獨立座椅,以及專屬的空調介面,但空間就不會是此車著墨的重點(概念車嘛)。

接著要聊到Vision X-Coupe備受矚目的另一個焦點,也就是動力系統。相信大家都知道,Mazda最引以為傲的動力單元就屬結構特殊的「轉子引擎」。原廠曾在2023年以自家首款量產電動車MX-30為基礎,推出加裝轉子引擎作為發電機的增程電動車MX-30 Rotary-EV,是繼品牌當家跑車RX-8在2012年停產後,再度讓轉子引擎重現車壇。儘管只是充電之用,能夠看到Mazda持續投入轉子引擎的技術研發仍備感欣慰。而在同年的日本移動展中領銜主演的概念跑車Iconic SP,同樣也以這套系統衍生高輸出版本,更叫人期待未來實際量產後的應用。

然而,Mazda對於轉子引擎復甦的野心並不止步於此。眼下Vision X-Coupe不再是一輛揹著轉子引擎發電機的電動車,而是搭載全新開發的雙轉子渦輪增壓引擎並結合電氣系統組成的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也就是說,這回轉子引擎不再只是動力系統中的配角,而是真正對驅動有所貢獻的主角!畢竟仍處概念階段,官方僅提到該套動力的綜效輸出可達510hp,並具備160公里的最大純電續航里程以及超過八百公里的綜效續航力,其餘詳細規格都還是未知數,但光是讓轉子引擎與車輛性能又有更進一步的連結,想必更獲得車迷們的尊敬與愛戴。

由此可知,即使轉型電動化早已成為大多數車廠當前的經營方針,Mazda依然沒有放棄開發次世代內燃機的打算,因為這正是品牌重視「駕馭體驗」的精華所在。為了堅持理想並同時追求永續理念,Mazda選擇跳脫電能框架,轉向其他能源著手,藉由Vision X-Coupe的到來提出「微藻碳中和燃料科技」及「行動碳捕捉科技」兩項革命性技術。

首先是取代化石燃料的微藻碳中和燃料科技,在微藻生長過程中會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於細胞內儲存油脂,再經提煉後便可生成具再生特性的燃料來源。其燃燒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致與吸收量相等,形成幾近於碳中和的循環;經提煉後的藻體則可再利用於食品加工或有機肥料。Mazda表示,目前研發團隊已成功在11,000 公升的培養槽中,於兩週內生產超過1公升的燃料。儘管看似剛起步,要達到商業化的大規模生產(如汽油)仍須解決高昂的成本問題,不過與化石燃料相比,使用該微藻碳中和燃料預期可減少高達90%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

但這樣還不夠,在此類生物燃料生產提煉的過程中仍約有10%的額外碳足跡。於是Mazda進一步研發安裝在車輛排氣系統的行動碳捕捉科技,在該吸收裝置裡內含具吸附能力的結晶沸石, 即可用來「捕捉」排放廢氣裡的二氧化碳。據官方實驗測試顯示,整套裝置有望捕捉約20%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此一來,只要該系統內的二氧化碳吸附量大於生物燃料生產過程的排放量,就能抑制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實現淨化空氣的目的。至於捕捉而來的二氧化碳,最終則可集結、回收再利用,作為合成燃料或材料製造的原物料之一,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迴圈。

這也是為什麼Mazda可以大膽地喊出「越開,越減碳」!且這兩項技術的結合更能實現電動車無法辦到的「負碳排」目標。或許你會問,電動車在行駛時已經沒有任何碳排,Mazda如此大費周章地研發新技術,不會有些本末倒置嗎?這其中除了對駕馭體驗的堅持外,當然也是考量到電動車在生產、製造階段以及充電背後的電網發電結構等整個生命週期評估,依然會有一定程度的碳排負擔。再者是Mazda現階段主張「多元動力解決方案」,在不單一押注電動車的情況下試圖探索內燃機的更多可能性,好讓自家產品能因地制宜,提供彈性的動力選擇。

不過話又說回來,「微藻碳中和燃料科技」及「行動碳捕捉科技」距離實際走入大眾視野,恐怕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特別是後者在官方與媒體言談之間仍提到有不少問題需要面對,包含裝置本體的體積、重量對車輛造成的外加負擔,儲存二氧化碳的氣瓶更換以及周邊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等,但我們對於Mazda勇於突破的精神仍給予十足的肯定,更是為內燃機的未來開創一線生機。

看完含金量極高的主角,緊接著再來欣賞Mazda會場中的第二輛概念車Vision X-Compact。官方於先前預告中對此概念車隻字未提,因此在現場現身後讓眾人又驚又喜。相較於Vision X-Coupe對硬體層面的展演,Vision X-Compact更著重於軟體科技的應用,導入感知型AI及人類感測數位模型,讓車輛不只是單純的移動工具,而是能與駕駛建立情感連結的生活夥伴,體現品牌未來智慧移動的另一種願景。

由於採訪人潮眾多且時間緊湊,我們未能有機會體驗到Vision X-Compact主打「人性化」的一面,但此車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一旁的Vision X-Coupe。因為從Vision X-Compact的身形及尺碼不禁讓人立刻聯想到品牌旗下的入門小車長青樹Mazda 2,因此說是下一代大改款新車的提前預覽也不為過。事實上,Vision X-Compact的實際尺寸比現行Mazda 2還要來得再小一些,車長只有3,825mm,車寬及車高分別為1,795mm、1,470mm,軸距則為2,515mm,約略是日前才剛登台的Hyundai Inster的大小,或許這就是未來Mazda 2轉型後要主攻的級距。

外觀如同Vision X-Coupe採次世代家族設計語彙,一致省略了傳統的水箱護罩,改以兩道LED日行燈光條的延伸勾勒輪廓,估計將會是Mazda家族未來的識別特徵之一。

填滿整個輪拱的18吋圈胎組為不到四米長的Vision X-Compact增添跑格與氣勢,只不過量產車大概很難比照辦理吧!

車尾一樣也以極簡的LED光條尾燈及發亮的品牌文字商標為主要特色,配上厚實的C柱與外擴的後輪拱,與福斯金龜車還真有幾分神似。

一切從簡的內裝只留下圓形螢幕的單環數位儀錶,旁邊可直接架上智慧型手機作為車用多媒體系統。與Vision X-Coupe截然不同的設計與鋪陳呈現更年輕、更運動化的氛圍,且Vision X-Compact不只保留實體排檔座,連方向盤後面都看得到換檔撥片的配置呢!話是這麼說,官方倒是沒有提及Vision X-Compact會使用何種形式的動力,就留給大家自行想像囉!

關於移動展的部分暫時告一段落,馬自達官方另外還特別安排與會媒體前往位於市中心的「Mazda Trans Aoyama」品牌體驗中心參訪。是不是覺得照片裡的場景很眼熟?沒錯,我們在今年年中飛抵日本東京試駕新年式CX-60時,就有趁著還車前的空檔到此一遊。如今店內擺放的展示車已不是當時的Roadster(MX-5)30週年紀念版和鋯石棕塗裝的CX-60,而是前些陣子才在當地推出的CX-60 XD Drive Edition Nappa 特仕車,是以柴油車型為基礎並新增黑化套件妝點細節。

二次到訪依舊很喜歡這裡的環境及裝潢,也再一次點了店內的招牌甜點與咖啡來回味,還是非常推薦大家若有到南青山附近逛街的話,可以花點時間造訪,還有很多精美的"伴手禮"可以挑選哦!有興趣的網友就再複習一下之前的報導吧!(Mazda Trans Aoyama 東京品牌體驗中心巡禮|不只是質感滿分的賞車空間,美食、氛圍都是亮點!)

短暫停留Mazda Trans Aoyama之後,我們一行人又坐著接駁車來到東京最新潮的話題景點「麻布台之丘(Azabudai Hills)」,在這個由高樓大廈及綠地廣場構築成的城市綠洲裡,Mazda全新開設的研發辦公室「Mazda R&D Center Tokyo(MRT)」就設置在當前日本第一高樓「森JP Tower」的49樓,連同舊有的東京辦公室也一併遷入。新據點的成立將強化品牌於研發、行銷及人才招募等領域的精進,尤其是提升軟體開發方面的能力,讓Mazda得以在轉型智慧移動工具的快速變遷下保持競爭力。

有著大面積落地窗陪襯的交誼廳明亮而舒適,窗外正對著東京鐵塔以及一望無際的東京市景,吸引我們這群訪客駐足欣賞拍照。這裡平時自然不開放外人參觀,但在上來之前經過的33樓設有「Sky Lobby 」展望台,搭配周邊的餐廳及咖啡廳消費便可入內停留一覽美景,能見度佳時還可眺望遠處的富士山呢!攻略詳情就交由各位自行研究啦!

之所以受邀參觀全新落成的據點並非只是來走馬看花,原廠安排此行意在向海外媒體重申今年三月份於官方網站發布的「Lean Asset Strategy(資產高效運用策略)」經營戰略,最終目標在於透過多樣化的產品布局及電氣化的技術開發,實現多元動力解決方案並提升企業價值。以現階段來說,Mazda計畫在2030年前藉由結盟關係並加以利用現有生產線來控制投資電動車開發的資金預算,包含與豐田集團及其他供應商攜手合作分攤成本,以及使用混和產線同時生產燃油車及電動車。

與單打獨鬥的傳統開發相比,在合作夥伴助益之下於未來推出的電動車研發投資有望減少40%,並省去50%的研發工時。此外,相較於新建電動車專用的工廠及產線,混和產線不但可大幅減少初期資本投入達85%,量產準備時間也縮短80%。

與市場面息息相關的產品資訊,官方提到新世代內燃機SKYACTIV-Z最快將於2027年搭載在新一代CX-5上。該引擎將採直列四缸架構,排氣量設定為2.5升,具備極高的燃燒效率,還會加入自家開發的油電系統輔助,以符合各地區制定的嚴苛法規;整套技術將來也會擴大應用於大型車平台專用的直列六缸引擎和轉子引擎中,但引擎單元數量將減少至一半以下,並整合控制軟體至三分之二。

至於電動車仍然是多元動力解決方案的選項之一,當今Mazda已與中國長安汽車合作推出EZ-6及EZ-60兩款新作,未來很有可能會有第三、甚至第四款作品接續上陣。而由Mazda內部自主研發的電動車專用平台,預計會在2027年上線,最大特色在於可對應不同類型的電池種類,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技術,且官方也會確保該平台保有品牌「人馬一体」的精神,持續帶給消費者別具魅力的駕馭體驗。

縱然規模不及許多家大業大的車廠,我們看見Mazda於本屆日本移動展及會後座談依然展現底氣十足的雄心壯志,在堅持設計、駕馭理念的同時也對環境永續提出別出心裁的創新發想,再設法從實務面一步步讓概念走入現實。不管是兩輛概念車詮釋的未來設計藍圖,或是幫助內燃機找到生存之道的前瞻科技,都是Mazda持續追求突破的最佳證明,最終成果讓人拭目以待!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 對於Vision X-Coupe、Vision X-Compact的想法,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2025日本移動展限定TOMICA小汽車,共1個名額並採隨機寄出方式。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5年11月14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於11月下旬擇日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感謝分享&介紹, Vision X-Coupe / X-Compact 感覺有用心在耕耘內燃機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