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iU CPU比競爭對手都來的慢?

RR wrote:
我必須從一堆數字去猜那位高手是誰

真不明白
任天堂的東西倒底有多不堪比同業
FC登錄後至少會顯示名子都不知道,也可以暇想出缺點來嫌棄
反駁也別用想像的來一句"從一堆數字去猜"
述己見之前了解不足,是反駁什麼

圖取自日本任天堂網頁

有趣的一點,任天堂是把主機設定為有盈餘最好或至少要能收支平衡的產品
而為什麼沒有逼出效能這回事?
對主機深入的挖掘潛力,不正是各家招牌工作室們竭盡所能要達成的一大努力目標嗎?
不都同樣是竭盡所能地發掘
情況就是Wii竭盡所能也根本挖不到高清的效能
而PS3/360在發售後都幾年了,還能有PC上同源架構GPU所無福消受的潛力發掘
在來引擎開發出來之後,到遊戲製作那邊
也少不了要考量物件、特效等方面所能實現的數量與等級
所謂針對主機的最佳化量身打造,務實面就是考量限制與竭盡所能地善用每一分每一毫能耐
盡可能在極限前交出所能搾出的畫面,就不叫做竭盡所能了?
為什麼只有引擎開發需要竭盡所能?
再怎麼為平台精心打造的引擎受限於硬體,其能耐可不是無可限量能予取予求耶
而基於引擎實現的畫面難道會無關畫質?

現在跨PC的遊戲在PC輸出原生非i/p scaler的1080p是稀鬆平常,給足硬體跑30fps以上一點都不罕有
若四處跨平台的遊戲不會全力平台最佳化也罷了,畫面是重點的獨佔遊戲可以比照不上全力最佳化?
用著多年前的硬體還不善用每一分每一毫能耐,還不極致運用可以嗎?
遊戲主機為何得以脫離CPU/GPU改朝換代週期幾年時間,不正是因為這竭盡所能的極致運用
以平台最佳化來挖掘潛力度過CPU/GPU的持續演進,直到下一代更新嗎?

再者,人並非不擅記數字
而是字母與數字在只是符號無意義時難記
記憶較容易在參與情緒和有所聯想時建立
就如同八國聯軍口訣"餓的話,每日熬一鷹"
兼具能留下印像的搏君一笑與近似音聯想

至於Wii U的CPU/GPU究竟怎樣,任天堂有膽拿出來賣
就等著市場來考驗即可,重蹈過去的錯誤也是任天堂自己要承擔
看不下去義憤填膺也好;愛之身責之切也罷

要說什麼話也要基於實事求是,己之見才有價值
老任也都不公布cpu的詳細規格,只說明了是多核心的特製處理器?
是幾核心?
2核?
4核?
或者更多?

GEKKO0936 wrote:
老任也都不公布cpu...(恕刪)


雖然沒公佈, 但是有謠傳的開發工具規格如下:
http://wiiudaily.com/2012/07/wii-u-specs-rumors-resurface/

Wii U CPU runs at 3.4 GHz and has 3 cores
2 MB L2 cache on one core, 512 KB on the two other cores
3 GB memory for dev kits, 1.5 GB of memory for retail consoles

Custom AMD Wii U GPU with 32 MB embedded eDRAM and unified shader architecture

More GPU features: custom shader support, compute shader support, 128 bit floating point HDR texture filtering, multi-sample anti-aliasing, 720p + 4X MSAA, or 1080p no MSAA rendering.

Dedicated 120 MHz audio processor,
6 channel audio for console,
2 channel for controller
512 MB of on-board flash storage for the Wii U operating system

8 GB of flash storage for apps and games.

Ailio wrote:
WiiU 不強這早就能預見了

因為WiiU 本來就只是Wii的改款 (硬體上)

並不像 PS2 => PS3這樣是跨世代的主機架構

所以WiiU的硬體本來就沒啥好期待的

唯一能期待的只是那片平板能帶來多少 "用途"

我個人對WiiU的看法

就像是 Xbox360 + Kinect 或是 PS3 + Move那種感 覺而已


請容我感到疑惑,為何說 PS2 到 PS3 就是跨世代,
而 Wii 到 Wii U 只是硬體上的改版?這用來說 GC 到 Wii 比較對吧!

DIXES wrote:
請容我感到疑惑,為何...(恕刪)


因為目前看到的規格 跟 遊戲規劃

看起來就像是 Wii的加強版 或是說 HD板

然後加上一個周邊平板

並沒有非常明顯的 "大耀進"

所以我個人覺得 Wii -> WiiU 只差了半個世代

有點像 當年的GB -> GBC的的感覺

而不像 GB -> GBA -> NDS -> 3DS 如此的世代演進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覺而已
กิิิิิิิิิิิิิิิิิิิิ ก้้้้้้้้้้้้้้้้้้้้ ก็็็็็็็็็็็็็็็็็็็็
Ailio wrote:
因為目前看到...(恕刪)

這麼說的話ps3也只是ps2的hd+線上功能加強版啊
難道WiiU那個平板手柄還不夠革命性嗎?
你覺得不夠革命性的原因是拿了它主機的配置跟ps3和xb360作比較吧
跟Wii比它可是升了幾個等級啊
早期降價後可能會很賣,但後期PS4/720發售可能會像Wii沒東西。
最強擋廣告外掛 AdGuard http://bit.ly/2uq2ZaU
天氣預報 wrote:
早期降價後可能會很賣...(恕刪)


大家都知道的,老遊戲重新HD、體感化....

老實說CPU\GPU數據在電視遊樂器裡根本就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於遊戲運行時的整體性。硬體追求者們可以自行上網查有多少遊戲機廠商為了在硬體上做工夫而廢掉,歐美跟日本的都有,把遊戲機做得跟電腦一樣,結果最後消費者不買單。

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在XBOX 1代時期,Alienware做了一台比三大遊戲機場還好的主機,還可以跑魔獸世界喔,他的遊戲主機支援的都是電腦遊戲,可以直接在電視上玩,結果沒有人知道這主機...
gorilla13 wrote:
這麼說的話ps3也只...(恕刪)


就是因為Wii 當初推出了體感造成轟動

但是這次卻主要推的是平板 平板基本上可以當作是 Wii Remote 塞一個螢幕上去

或是 NDS內建到手把上 (之前有推過 使用掌機跟主機連線當控制器)

正因為這些理念在任社都已經 出現過

所以我才覺得 這只是半個世代而已

當然 您有您的看法 我也沒打算推翻您的論點

Ps3 要視為 PS2 HD Xbox360當作 Xbox HD 也無不可

只是對於任社的期望 我覺得WiiU 還不夠"特別"
กิิิิิิิิิิิิิิิิิิิิ ก้้้้้้้้้้้้้้้้้้้้ ก็็็็็็็็็็็็็็็็็็็็

Ailio wrote:
就是因為Wii 當初推出了體感造成轟動

但是這次卻主要推的是平板 平板基本上可以當作是 Wii Remote 塞一個螢幕上去

或是 NDS內建到手把上 (之前有推過 使用掌機跟主機連線當控制器)

正因為這些理念在任社都已經 出現過

所以我才覺得 這只是半個世代而已


不知道是否存在「明確」或是「標準」的「定義」來闡述「跨世代」的概念?
就我個人的認知,好像只要 CPU / GPU 等硬體升級,就可以稱作跨世代了!
以這樣的論點而言,從 Wii 到 Wii U 的進化幅度勢必比 GC 到 Wii 大了許多!
不過確實就目前已知的資訊,Wii U GamePad 在應用上,似乎還不夠新奇!

回到正題,該則新聞說 Wii U 的 CPU 時脈比其前一世代的 PS3 / X360 還慢?
這意思似乎是指時脈較低,那麼效能上呢?
如果是不同架構的 CPU ,互相比較時脈的高低好像沒有太大的意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