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其實也不用賣什麼關子了,我手拿到的幾片賽車遊戲呢,其中當然包含已經成為洗板話題的《跑車浪漫旅5》(Gran Turismo 5),也就是本文的主題啦。但也要先老實承認,要為《跑車浪漫旅5》寫篇文章是件壓力很大的事,一方面我對車子的認識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其實自己很少接觸擬真類型的駕駛遊戲,即使是極具指標地位的《跑車浪漫旅》系列遊戲也是一樣,最多只有跟同學借了PS上的《跑車浪漫旅2》來看看遊戲畫面而已,而最重要的是,《跑車浪漫旅5》是款非常受矚目的作品,在玩家長期的等待下,遊戲的品質也會受到極為嚴苛的檢視。

首次執行遊戲時,如果玩家的PS3硬碟空間還足夠的話會看到這個推薦玩家進行安裝的提示,在此我也是強烈建議要進行安裝,如果沒有安裝的話,進入遊戲後每選擇一個項目依然是會進行分次的動態安裝,與其到時候每選個選項都要等待,嚴重拖慢遊戲節奏,倒不如一開始就一次到位的給他完全安裝下去。

只剩下20分鐘就可以安裝好了!真的啊,就好像我們都知道那美克星只剩下五分鐘就要爆炸了一樣。老實說,本作的安裝時間真不是普通的久,安裝時的估計剩餘時間根本沒什麼參考價值,實際上需要比估計時間多上一倍甚至更多的時間才會安裝完畢。

安裝完畢正式進入遊戲,首先當然要來段開頭動畫,本作的開頭動畫長達六分多鐘,內容又可以分為兩大段,第一段是實際拍攝的畫面,從汽車的原料供應一路拍攝到生產組裝,最後是汽車們穿梭在城市中的景象,是段對汽車生產充滿敬意的影片。



開頭動畫的第二部分就是熱血激昂的名車飆速畫面啦!如果覺得第一部分的影片太悶了,這部分的動畫就絕對有著讓人興致高昂起來的效果,其實我覺得開頭動畫這輛段的調性相當不同,間隔也相當明確,就連換段時音樂也跟著切換了,其實可以做成分開的兩個版本開頭動畫,不需要連在一起播的。



漫長的等待終於結束了,不管是等待遊戲發售還是等待遊戲安裝或者是等待開頭動畫演完,總之現在,我們都要走入《跑車浪漫旅5》的世界裡啦!

《跑車浪漫旅5》的主選單有四個主要項目,分別是「GT模式」、「街道模式」、「賽道編輯器」與「Gran Turismo TV」,我們先來看看「街道模式」吧。

「街道模式」這名稱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街道賽之類的意思,不過實際上這是Arcade模式的意思啦,就是像大型電玩的賽車遊戲一樣,可以很輕鬆快速的即刻進行遊戲。其實Arcade模式通常是用「街機模式」或「大型電玩模式」這樣的翻譯,不過《跑車浪漫旅5》並沒有真的推出大型電玩版本,翻譯小組或許是為了避免這方面的誤解才沒有那樣翻譯吧。

先來個基本的單人競賽吧,在一開始就有眾多的賽道可供選擇,包含了遊戲的原創賽道和以實際存在的賽道為藍本製作的賽道。

車輛選擇方面也是一開始就有著一定的數量,不過跟《跑車浪漫旅5》全部收錄的車輛數來說,這裡的車只是其中的少數一部份而已啦,想要有更多選擇,就要進行GT模式慢慢買車了,不過這些事之後再煩惱吧,現在先來挑台順眼的車子開開。

喔喔,帥啊,有藍寶堅尼可以開耶,就選這台了!

選手進場~

起跑啦!

遊戲預設的視點是這種車頭視點,可以最清楚的看到到車子前方的狀況。

如果車頭視點抓不到車寬,也有著引擎蓋視點可以切換。

不過我個人習慣是採用車後視點來進行遊戲啦,這樣才能夠看到我們美美的愛車不是嗎?

《跑車浪漫旅5》支援Playstation Eye,如果有PS Eye的玩家可以拿出來試試。

PS Eye會應用在哪裡呢?當然不是要玩家用影像辨識功能來開車啦,而是當玩家選擇駕駛座視點時,PS Eye的臉部追蹤功能將會啟動,追蹤著玩家的頭部擺動。

只要頭輕微的往右轉,就可以看到畫面上的視點也微微的偏向右邊了。

同樣的,只要往左轉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左方畫面,擺動幅度只要很輕微就可以感應得到,所以不用太擔心轉頭後看不到螢幕(當然螢幕越大會越適合這個功能),反正本來這功能就不是需要經常使用到的,就好像真實開車時也沒人會一直轉頭看後照鏡對吧。

《跑車浪漫旅5》也有著指引線設計,指引線不但提示了玩家行進的最佳路徑,也以不同的顏色和深淺提示踩放煞車的時機與強度,對賽車遊戲的新手來說可說是非常貼心,不過可別認為有了這條指引線後人人都可以當車神,畢竟指引就只是指引,能夠真的完全順著這條線開那也得需要一點技巧,最佳路徑可不是輕易就能夠跑出來的啊。

排氣管噴火啦!

《跑車浪漫旅》系列從PS上的首作就是款壓榨出主機極限性能的規格外怪物,每一款《跑車浪漫旅》系列作的推出都被視為是該平台世代賽車遊戲畫面的頂標,也因此本作的畫面表現成為玩家所關心的一大焦點,這樣的畫面表現如何呢?相信各位讀者在看過一些遊戲畫面後心中已經有所定見了。

上方的道路標示、右方停車場的指示看板,全都沒有馬虎,觀察這些街景貼圖細節是我個人的興趣


路邊的觀眾大概是《跑車浪漫旅5》在賽道景觀上最為可惜的部分吧,即使這些紙片人觀眾具有多種外觀與動態,單薄感還是有些強烈,還好這景象在遊戲中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匆匆瞥過,不至於嚴重破壞整體觀感。

一路看風景隨便亂開也讓我開到第一名了,這絕對不是我技術好,是這輛藍寶堅尼等級太作弊


跑完賽事後,再來就是讓人興奮的重播時間啦!從各種角度觀看剛剛的賽事,如果跑得好那就對是賞心悅目的一件事,跑得不好也可以用來檢視自己需要改進的點...不過通常跑不好的情況我會直接略過重播。(遮臉)

重播模式下有著多個攝影機視點可切換,除了原本競賽時就可切換的視點外,還多了像是下圖這樣對準車手的視點,或者將鏡頭架於車尾的特殊視點。

重播模式也可以開關、切換遊戲的訊息介面,不過有點可惜的是重播模式只能夠一比一的進行順時播放,而沒有快轉、倒帶、慢速撥放等等特殊播放方式。

對個人來說呢,重播模式最有趣的還是可以進入到拍照模式吧,進入拍照模式後車賽的過程會一切停止,玩家可以慢慢的在賽道中自由移動,取出自己最想要的拍攝位置與角度。

在這個情況下,也可以好好的觀察遊戲的畫面表現了,在車體建模、場景細緻度等方面之外,個人認為《跑車浪漫旅5》最值得提出來說的就是這遊戲的「光」「影」表現了,雖然說「光影」常常是被視為一體的項目,不過本作兩者的表現卻可以說是最極端的部分。在「光」方面,本作呈現了非常美麗且自然的光照表現,車體反光程度恰到好處、環境反射的效果也十分良好,光照效果很自然的將車身的質感呈現出來,而不會有過分誇張的情況。但相反的,本作的陰影卻讓人失望,雖然陰影的成形與光照自然配合,還有著自體投影的效果,但是陰影的貼圖卻是太過粗糙,這點在車身上的陰影是最為明顯,完全呈現鋸齒狀的陰影直接破壞了畫面的美感,這真的是非常可惜的狀況。

嗯嗯,總之就選個位置把攝影機架起來吧,拍照模式可不是單純把遊戲畫面取個角度截圖而已,在這裡可以像真的拿著一台專業級相機一樣調整各種拍攝時的參數,舉凡焦點、焦距、快門時間等等,都會真實反映到拍攝出來的照片上。

這就是拍攝出來的成果啦,因為畫面經過了重新的運算,比起遊戲過程的畫面又精細上不少,陰影表現不佳的問題在這裡也不再那麼明顯,乍看之下拍出來的照片已經到了可以以假亂真的程度了。

原先以為拍照模式下,玩家在移動腳步決定攝影機架設點的移動範圍是有限的,沒想到遊戲在此幾乎不設限,只要是車子到得了的地方,玩家也都可以走過去,也就是說玩家可以徒步走遍整條賽道,這下有趣了,我最喜歡的就是探索這種虛擬的仿真世界,於是拍車什麼的我都不管了,馬上把拍照模式當作是虛擬東京街道探訪遊戲。


LAWSON便利商店和玻璃上貼著可愛貓頭的大廈。

喔喔?前面這棟大廈,該不會是...

正是SCE大樓啊!這張照片我是用直式拍攝,讓各位看到拍照模式下相片不但可以橫式拍攝,也可以進行垂直的構圖,其它還包含了相片長寬比例也都可以進行調整。

SCE大樓底下有點意外的居然是《人中之龍3》的廣告看板...《人中之龍》在3代之後都出了4代跟新章了,可見這條賽道場景是很久以前就做好的...(又或許該說可見GT5真的拖了很久...)。

哈,我承認在這裡逛起大街這真的是我的惡趣味,還是快回到賽車遊戲這個主題本身吧,不過這裡一定要推薦給跟我一樣喜歡逛虛擬街道的玩家,可以細細的觀察那些開車時無暇欣賞的種種細節,在裡面逛街拍照真的很有趣啊。

除了單人競賽外,街道模式內還有其他的項目可以選擇,接下來介紹這個就是挑戰創下單圈最速記錄的「計時爭奪賽」模式。

計時爭奪賽模式下不會有其他的競爭者,玩家唯一的敵人是無情流逝的時間。

每跑過一圈後,下一圈開始就會出現一輛「幽靈車」(Ghost Car),這輛幽靈車其實就是玩家上一圈駕駛紀錄的完全重現,玩家可以藉此和上一次的表現作比較,學習或者修正前一圈的開法,以達到一次又比一次好的成績。

下一個街道模式內的項目是甩尾爭奪賽,顧名思義就是個可以盡情甩尾的模式啦。

既然是要甩尾,又剛好看到選單裡面有Ferrari F40,那就當然要選這輛車啦,對於開法拉利甩尾這件事,我在《Outrun 2》裡面可是幹過無數次了,基本上是很有自信的啦。


結果才剛說完,馬上就割草了...甩尾分數瞬間歸零...我錯了,我不該把《Outrun 2》那個世界的物理概念拿到《跑車浪漫旅5》的世界來的。


之後又試了很多次,但就是連不吃草過關都有點困難,更別說帥氣甩尾了,看來是我太小看法拉利,還是改開比較好駕馭的GTR來挑戰吧。

(默)

(迅速轉換話題)街道模式的最後一個項目呢,就是可以單機雙人進行分割畫面對戰。

畫面是以上下的方式分割,視野基本上沒有太嚴重的影響,有在用分割畫面玩賽車遊戲的玩家也應該都很習慣這樣了。其實近年由於網路連線的普及化,支援單機分割畫面的遊戲是愈來愈少,本作能夠保留此功能在此我要給予相當程度的肯定。

不過單機雙人模式下可以選擇的視點只剩下車尾視點和車頭視點兩種,其它的視點就不能選擇了,我原本很好奇雙人分割畫面下的駕駛座視點會是什麼景像、有沒有辦法用PS Eye進行雙人臉部追蹤的說。


接著來看看賽道編輯器功能,首先要選擇以哪個場景作為賽道的基本設定。

再來這就是主要的賽道編輯畫面了,其實我當初以為可以自己像畫圖一樣畫出賽道線條的,不過實際上是玩家設定了區段節點數量、區段內的複雜度、寬度、彎曲度等屬性後,程式就會自動產生出一個新賽道,玩家可以試跑後決定是否保留這個賽道,保留下來後就可以在街道模式中選擇。雖然說賽道編輯的自由度沒有很高,所以應該看不到一些具有惡搞設計的賽道(其實我玩賽道編輯器的初始目的就只是想惡搞


其實對於只想快速簡易開開車的玩家來說,街道模式的內容已經是夠豐富了,但相對於《跑車浪漫旅5》整體的遊戲分量來說,只玩街道模式的話會漏掉非常多精彩的內容,甚至可以說街道模式只是用來練練手感或者快速體驗遊戲的附加模式而已,《跑車浪漫旅5》真正的主體毫無疑問是「GT模式」!
進入GT模式後會看到的是「My Home」介面,這裡包含了兩種生涯模式與網路社群等多樣功能,可以說《跑車浪漫旅5》最主要的內容都是在這邊選擇的。

在GT模式下主要兩大生涯模式有扮演車手的「A-spec」模式和扮演車隊教練的「B-spec」模式,我們先從扮演車手的A-spec模式開始玩起吧,最初的第一步呢,就是要擁有自己的第一輛車,讓我們進入汽車零售商裡面看車吧,在這裡各大廠牌名車應有盡有。

Enzo Ferrari耶!在下買不起...。

藍寶堅尼LP670耶!在下買不起...。

賓士SLS AMG耶!在下(下略)。

現實是很殘酷的,一個等級零的菜鳥車手,手上的資金才兩萬塊錢就想學人開超跑?你的頭抬太高啦!乖乖去中古車商撿台還過得去的二手貨吧!

二手市場販售的車輛價格較為便宜,而且有些汽車零售商沒有的骨董車只有這裡才買得到,也許有時候會意外的撿到寶也說不定...總之,剛好看到這台在我預算上限邊緣的MAZDA MX-5,就決定買下去啦。

我在《跑車浪漫旅5》世界中的第一輛車入手了,現實世界中的第一輛車尚在努力中。我想這種收錄了眾多市售車的駕駛模擬遊戲其中一大魅力就是可以讓玩家有機會駕駛到現實生活中買不起或者有意購買的車種,然後虛擬的體驗一番吧。

既然買的是輛中古車,那拿到車後先別急著上路,先到GT auto整備中心一趟吧,在這裡可以進行洗車、更換機油、改變塗裝顏色、更換車體部位等服務。

即使其他項目都不想多花錢,更換機油卻是不可省的,看那中古車的機油黑到不行,這會讓車子沒辦法發揮出應有的能力。

快換個乾淨的機油吧!

再來我們也來看看改裝部品商店,可以看到有著非常多樣的改裝項目。

每個部位改裝都有著不同的階段,也有一些額外的配件可以選購,不過目前持有的這輛車值不值得投資改裝那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第一輛車整備好之後,馬上來參加比賽?這不是不行,不過對於還不熟悉駕駛技巧的玩家來說,先通過考照模式的試驗會比冒然的參加比賽正確得多。駕駛執照一共有六種等級,必須要一級一級慢慢考上去才行,就算你是天才也不能跳級的啊。

每個試驗開始前都會有基本的解說,提醒玩家通過考驗的技巧,這些技巧並非應付考試專用,而是可以實際應用到比賽上的,所以好好的練習吧!

最初級的考試其實也可以視為是遊戲的教學關卡,在這裡玩家可以一步一步的學習到車輛的各種操控技巧與賽道行進策略。

考照模式容易嗎?老實說並不簡單,每場試驗的車輛都是由關卡指派,所以玩家沒辦法挑選開得順手的車子,而只能以指定的車輛進行,有時候真想把過不了關的責任推到車子身上,不過反過來說,既然車輛都是指派好的,那就表示使用這輛車絕對可以過關,決定成敗的,就只有玩家的技術,除此之外沒得推託。

但還是要抱怨一下啦,考照模式的限制真的很嚴苛耶,不但有很嚴格的時間規範,也不能跑出跑道外,甚至還不允許玩家發生任何的擦撞,但你要知道有時候我不去撞人,別人也會來撞我啊,結果身為受害者的我又得承受失去資格這二次傷害,真是有夠嘔的啦,自認為玩遊戲一向很冷靜的我還是常常玩到想摔手把...。

差那麼0.074秒就有金盃了啊啊啊啊!再挑戰一次!

這種只差個毫秒的事在考照模式下真的常常發生,決定成敗的關鍵往往在0.1秒以下,有時候就為了那0.001秒而扼腕,但那種「只差不到半秒,下次一定可以的」的想法也會不斷地出現在玩家腦海中,慫恿著玩家再次的為了縮短哪也許根本感覺不出來的極細微時間而進行挑戰。

相對的,一旦成功縮短的時間,達到了設定的目標,那種成就感也真的能給人一種非常滿足的感覺,這種持續的自我挑戰確實是有著讓人不自覺深陷其中的魅力啊。

考照模式除了鍛鍊技巧與自我挑戰之外,對於提升玩家車手等級也有很大的幫助,當一個級別的關卡全數通過後,還可以獲得車輛獎勵。

也差不多是時候來實際參加賽事了,遊戲中有著五個等級的系列賽,每個級別的系列賽都會要求玩家的參賽等級,所以先從簡單的賽事開始培養自己的實力吧。

系列賽中也有著多樣的賽事可以選擇,這之中有些是可以輕鬆參加、沒有多加限制的比賽,有些則限定的可以參賽的車種,像是特定車款的賽事、老爺車專屬賽事等等。

衝吧!為了早日換乘高級跑車而努力!

其實我也不是真那麼喜歡高級跑車啦,都說了我對車子不熟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高級的車子都會有比較精美的建模水準。其實在《跑車浪漫旅5》中收錄的一千多輛車子中,只有其中兩百輛是屬於精緻建模,剩餘的八百輛則是「標準模組」,車體模型沿用了《跑車浪漫旅4》的模組,也不能切換到駕駛座視點,雖然說有著《跑車浪漫旅5》等級的光影表現加持,讓這些車看起來比在《跑車浪漫旅4》時好看了一點,但是較少的多邊形面數與貼圖品質,放在高畫質的《跑車浪漫旅5》裡還真是有點突兀啊...。

當達到了一定的等級後,「特別活動」的參加權也會隨之開啟,這裡有著多樣各具特色的賽事,與職業賽事或考照模式又是不同的感覺。

特別活動的第一項,卡丁車競賽!卡丁車的操作感與一般的房車完全不同,即時極速並不快,開起來卻非常有速度感,競爭也非常的激烈。

老闆,你們家卡丁車沒有攻擊道具可以用嗎?香蕉皮還是龜殼之類的...

這是另外一個特別活動,由NASCAR車手指導玩家進入NASCAR的世界。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看到這景象腦海中很自然的響起了《Daytona USA》的經典配樂了!不過把《Daytona USA》的玩法套用到這裡來會死得很慘。


卡丁車、NASCAR,特別活動還不只於此,看看這個極速對決的解說影片,想必是個十分熱血的賽事!

結果居然是巴士競賽


車手生涯差不多有個底後,或許可以開始展開B-spec的教練生涯了,選擇B-spec之前,我們要先創造一位所要培育的車手。

然後呢,就跟我們自己的車手生涯一樣,要安排這位車手進行各種賽事,以提升車手等級,並且幫我們賺進一些收入啦。

由於我們扮演的是教練的角色,所以在B-spec的賽事進行時不用實際開車,只要在場邊觀戰,並適時的下達指定即可。

可以下達的指令其實也不多,主要是以加快、保持、放慢三種程度要求車手控制自己的步調,還有指示車手超車、進維修站等指令。

玩家的指令將會影響車手在比賽過程中的亢奮程度,高亢奮程度下雖然可能可以創造出較快的速度,卻也會大幅提升失誤的機率,每次下達指令後會持續一小段效果時間,在效果時間結束前不能夠再下達別的指令。

每次賽事過後,車手獲得經驗值後能力也會慢慢提升,就這樣一步步的培養下去吧!

再來看看「風景旅遊」模式,這個模式完全不用開車,而是可以在幾個美麗的風景中好好的拍攝愛車。

選擇好地點後,接著就是選擇攝影機的架設位置與車輛的停放位置,當然決定之後還是可以用步行的方式去取得自己想要的拍攝位置啦。

嗯,讓我看看,這要怎麼拍才美麗呢...?

喔喔?這個景不錯!


哼,誰說《跑車浪漫旅5》只有紙片人的,你看她美得很咧(笑),好啦,確實這麼精緻的人物模組在一般賽事中是看不到的,當然是要拍下來啊。啊...對喔,這個模式是要拍車才對喔。

車來了,快拍!啊?什麼,不是要拍電車喔?

好啦,安分的來幫我的GT-R拍張照。風景旅遊模式下的幾個場景其實有點封閉,所以沒辦法像一般賽道那樣有著逛大街般的感受,不過風景旅遊模式的場景比起一般賽道又更加賞心悅目,而且路人都不再是紙片人了,場景物件也具有動態,拍起照來與在賽道拍照有著不同的樂趣。

最後要介紹的是「Gran Turismo TV」模式,GT-TV本身不具遊戲性,而是一個收錄了許多賽車相關專題影片的平台,這些影片雖然多少與《跑車浪漫旅》系列遊戲有一點關聯性,不過對於喜愛車子的觀眾來說,即使完全不玩遊戲,也一定會同意這些影片相當精彩而值得觀看。

除了《跑車浪漫旅5》本身附屬的多段影片可觀賞外,日後也可以藉由網路免費或付費下載到新的影片,這些影片甚至還可以匯出到PSP主機上隨身觀看呢。

影片的畫質是BD等級的高品質,而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影片也要中文化啦,目前的影片是採與原音配音加上中文字幕,不用擔心聽不懂旁白在說什麼。

雖然不敢說自己玩得很深入,但這幾天下來對於《跑車浪漫旅5》也算是有一些初步的心得與感想,我想一款遊戲製作了那麼久的時間,受到了這麼大的矚目,玩家們自然是對其有著極高的期望,有著極高的檢視標準,但沒有一樣作品會是完美的,《跑車浪漫旅5》保有了系列作的優點,它細膩、擬真、內容豐富而且極具深度,卻也有著完成度不足的缺點,以及畫面表現上明顯的瑕疵,其實在個人觀感上,《跑車浪漫旅5》絕對是款佳作,但是它好的地方需要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它差的地方卻是一眼就看得出來,或許就是這樣才造成了發售前期極為極端的評價吧,至少就我個人來說,這次接觸《跑車浪漫旅5》後,確實讓我對於擬真類的駕駛遊戲不再那麼恐懼,甚至能夠體會系列作能夠那麼受到玩家喜愛的原因,這真的是款為了獻給所有熱愛車子的玩家所製作出來的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