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 Xbox 本家擬真賽車大作《Forza Motorsport》發售倒數不到一週,小惡魔遊戲板繼九月初的預覽版試玩,這回再次受到台灣微軟邀請,為各位喜愛賽車的板友們帶來上市前評測,使用平台為 Xbox Series X 及 Series S 主機,相較於預覽版只開放三條賽道的「車藝工匠盃」內容,本文介紹的正式版則涵蓋了 20 條真實賽道與 500 餘款車輛,JB 我也將著重分享巡迴賽模式與多人模式的部分,關於車輛物理、手感和視覺的心得可參考上個月的第一手試玩報導,那這邊也要先跟各位說聲抱歉,由於 NDA 的嚴格規範和時間、人力等限制,本文就沒有試玩影片,動態畫面的部分還請參考前文囉:
《Forza Motorsport》預覽版搶先試玩|翻開擬真賽車遊戲的全新篇章!
- 主頁
- 迎賓中心
- 商店
《Forza Motorsport》主頁選單如上圖所示,背景則是以展間風格作呈現,主要展示的車輛以及背後的車架都能夠自行挑選,這部分後面再跟各位分享,選單最上方的最新消息點進去則是「迎賓中心」,能夠幫助玩家找到遊戲中正舉辦的活動,包含 Motorsport 巡迴賽中的特色賽,多人遊戲的規格賽與公開賽等,同時也會顯示最新的車輛折扣訊息等,右上角則有通知和回報的選項。「商店」的介面則以 CAR PASS 和各種套件為主,如果要買車還是得透過主頁車輛選項中的「購買車輛」喔!
- 職業賽
- 精選多人遊戲
- 自由賽事
- 勁敵
- 私人多人遊戲
「競速」選項下則有本作的五大遊戲分類,分別為職業賽(即單人遊玩的 Motorsport 巡迴賽,車藝工匠盃即歸類在此)、精選多人遊戲、自由賽事、勁敵,以及私人多人遊戲,其中「勁敵」是只有玩家和僅次於第一名的幽靈賽車手,你將在每個排行榜上發布最佳圈速彰顯自己的實力,而「私人多人遊戲」則是線上版的自由賽事,可以邀請朋友加入同場競技。看完選單就來進行重點介紹~~這邊我也設置傳送門供各位快速跳段落:
▌多人遊戲 ▌
- 排位系列賽
- 原型車群組系列賽
- Forza 房車系列賽
- Forza GT 系列賽
- 開放賽事
- 勁敵(開放計時賽)
- 勁敵(特色)
- 勁敵(VIP)
這邊就先介紹先前預覽版沒開放的多人遊戲,首先要完成「排位系列賽」取得安全評級、技能評級才能解鎖其他的系列賽,再來「特殊賽事」會有多種級別的系列賽去輪,JB 體驗的時候有原型車群組系列賽、Forza 房車系列賽、Forza GT 系列賽等,這邊的「級別」可以當作是類型來理解,每個系列賽都有數個房間可以加入,房間上會顯示比賽的內容、圈數、報名剩餘時間和比賽開始時間,只要最下面有加入賽事的選項就能夠進去。
- 配對評級
- 安全評級更新
多人遊戲「評級」主要分為安全、技能兩個部分,「安全評級」用於衡量玩家如何透過避免碰撞或抄近路來遵守規則的程度,倘若你的安全評級下降,系統也會跳出提示請你遵守適當的比賽禮儀,嚴重的話可能會無法參加某些賽事


在 Turn 10 安排的「Forza GT 系列賽」加入賽事後會進入到上圖的大廳介面,這邊你可以看到其他車手的 ID 和駕駛等級,名次則是依據排位賽而定,沒錯!在等待比賽開始的時間除了可以進行練習外,也能藉由跑排位賽來取得象徵起跑順位的名次,那畢竟是多人模式,車手只要開了麥克風就可展開交談(當然也具備了一鍵靜音)。
- 練習賽
- 排位賽成績
- 車手資訊
多人模式的練習賽沒有設圈數限制,主要是讓玩家去刷最佳單圈時間,在介面右上角可以看到簡易的排行(第一名、還有玩家前後一名),延續先前預覽版的特色,跑練習賽時也能夠持續獲得經驗、進而提升賽車等級,當跑完排位賽(記得沒錯應該三圈以內)之後則可查看完整的車手資訊,包括排位賽成績、起跑順位、駕駛等級、車輛以及 PI 性能等級,點進去個別車手還能看到他所使用的輪胎和燃料。是說,《Forza Motorsport》多人遊戲的人數上限與單人模式一樣都是 24 位,這不只刺激,也凸顯了跑排位賽的重要性!除非你想從倒數順位開始窮追猛趕...
- 聊天
- 搶道
- 懲罰計時
- 被撞到轉向
比賽開始後,左上角迷你表格一樣有 4 名玩家(第一名、你前後一名)的即時排名、時間間距和懲罰計時,起跑時我就被前面的粉紅色法拉利給撞到一旁,對方透過十字鍵左鍵的聊天功能按出了「抱歉!」,看來是個禮貌跟手速兼具的傢伙呀


當然也有遇上被撞到在原地轉個 180 度、或是直接滑到旁邊草皮的情形,《Forza Motorsport》在這種撞擊的物理反應上我覺得是有比《GT7》更真實,相對地,也更難救回賽道上,系統在一定時間內會把偏離賽道的車體變成半透明,時間拖太長的話我記得會自動重設在賽道中央,如果是被其他車手撞的話就不會有懲罰產生。

當車輪在沙地上駛過會帶起沙塵,這同時也會對後面的車輛產生視線與抓地力方面的負面影響,也算是戰術的一環?但前提是你不會自己打滑啦...

上次跟各位介紹過《Forza Motorsport》共有駕駛座、車手、引擎蓋、保險桿、車後方(近)、車後方(遠)等 6 種不同視角,JB 自己在玩是習慣車後視角,但也因此沒有後照鏡可以查看後方的車輛,欲知後面對手的追趕情形就得轉動右類比搖桿來快速一瞥。順帶一提,有後照鏡可以看的只有駕駛座、引擎蓋和保險桿,雖然在車內可以微幅移動視角看向左右邊,但我只覺得徒增分心啦!
- 賽事結果
- 檢視車手
- 完賽排名
- 頒獎台
- 比賽獎勵
是說在第一名完賽後的一定時間內,介面就會跳出遊戲結束倒數,倘若跑得太誇張慢的話是有可能被強制中止的,還好 JB 沒遇上這樣的情形

此外,玩家也可以在賽事結果介面點擊玩家,進而查看對方的玩家卡、取得調校或進行檢舉的動作,JB 跑得爛歸爛,但因為有參與練習賽、完整跑畢並完成名次獎勵,一場下來還是取得了 28,400 的積分 AKA 遊戲貨幣,其實很快就能夠買下一輛車了!所以建議各位還是要盡可能取跑練習賽啦~
▌遊戲體驗 ▌
- 車藝工匠盃
- 賽道之旅
在多人遊戲體驗完

- 巡迴賽介紹動畫
- 購買車輛
每個巡迴賽擁有不同的主題,一開始也都會有段動畫向玩家介紹其沿革與發展,以現代巡迴賽的「超級轎車」Super Sedans 為例,就是德國菁英運動型轎車主題,能駕駛的車輛會在 BMW M 系列、Audi RS 系列以及 Mercedes-Benz AMG 分支中進行選擇,這邊我就買了被戲稱為大鼻孔的 2021 BMW M4 Competition 的車款,沒記錯的話《GT7》還沒有大鼻孔設計的 BMW 新車,而《Forza Motorsport》在這點上確實做得更好!
- 巡迴賽選單
- 升級商店(一)
- 升級商店(二)
- 升級商店(三)
- 升級商店(四)
- 快速升級
買好車輛後就會出現似曾相識的選單介面,一個系列賽包含了 5~6 個賽事,每個賽事展開前會有旁白提點你該賽道要注意的地方,在此介面你可以進行車輛調校、安裝影響性能的零件,或進行難度和設定的調整,要不要進行練習賽則是看玩家的決定,但有跑多少能提升車輛等級,進而利用累積的經驗值 (CP,跟上面的積分與遊戲貨幣符號的 C 不同)在「升級商店」進行升級。
「升級商店」主要針對單一車輛,在燃料與空氣、引擎、底盤與操控性、輪胎、舵輪、傳動系統、空力套件與外觀、改造等零件上進行替換,右上角可以看到當前車輛的 PI 性能分數,下方則是比賽限制的 PI,等於也不能改過頭啦!以上圖一、二的點火系統為例,花費 200CP 從原廠換到競速零件,右側雷達圖上的車速和加速就會迎來提升,但也不是所有零件都能全面提高性能,上圖三、四的尾翼更換之後,雖然操控跟剎車有所提升,不過車速和加速卻往下掉,這部分就得靠玩家自行摸索出最佳配置了


有別於多人遊戲靠排位賽來決定起跑順位,單機的巡迴賽中則能在「挑戰順位」介面自行選擇,系統會依據你在練習時跑出的成績設定一個預計完賽目標,上圖可以看到我的預計完賽目標則是 5~7 名,如果把排位往後調,跑到前三名可以拿到更多的頒獎台獎勵,反之,排位往前調拿到的則越少。
- 暴風雨(一)
- 暴風雨(二)
- 暴風雨(三)
- 暴風雨(四)
接著就來分享我在《Forza Motorsport》巡迴賽的體驗,首先,作為《極限競速》系列的重啟之作,動態天氣系統的變化非常有感,Turn 10 提供多變、晴朗、大多天晴、局部多雲、多雲、若隱若現的雲、雷雲、薄霧、局部多霧、濃霧、陰天(乾燥)、陰天(潮濕)、毛毛雨、小雨、中等雨勢、大雨、雷雨、暴風雨一共 18 種天氣變化,搭配日出、上午、接近中午、中午、下午、接近傍晚、傍晚、日落、晚上及午夜計 10 種時間,為遊玩的背景帶來多樣性。
本作不只背景達到了 Photorealistic 的寫實程度,連光線追蹤、光影反射和粒子感都大勝隔壁棚,就好像在真正的賽道上競速般,在拿到正式版後,怎麼能不嘗試看看「暴風雨」天氣下開車呢?


上圖則是「大霧」天氣下的 Maple Valley 楓樹谷賽道,原本紅黃相間的壯觀楓樹林瞬間彩度大降,其呈現不只是壟罩一層灰濛濛濾鏡而已,而是有做出霧氣該有的粒子感。
- 夜晚(一)
- 夜晚(二)
- 夜晚(三)
- 晚霞
這邊也放上幾張在夜晚競速的示意圖,在部分照明比較不足的賽道路段裡,還真的有種摸黑開車的感覺(例如 Le Mans 的超長直線路段),如果駕駛的是沒有車燈配置的 F1 一級方程式賽車就 GG 了,這部分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挺還原的?

《Forza Motorsport》的操作手感上次 JB 就有進行篇幅不小的分享,簡單來說它非常吃玩家對剎車及油門的掌握,太多或太少都不行,包含入彎、出彎角度都要拿捏得剛好,否則都會不小心甩出去

其實這種模擬賽車遊戲在過彎時通常不太需要去甩尾,即便有手剎車但包括我或車版同事都沒去按,控制好速度與出入彎路徑最重要。本作車輛物理的革新重點放在輪胎與抓地力上,相較前代《FM7》輪胎與地面的單一接觸點,《Forza Motorsport》則一舉提升到了 8 個!玩過賽車遊戲的應該能夠輕易感受到抓地力的變化,同時也有優於隔壁棚的觸覺回饋表現。

《Forza Motorsport》沿用了《極限競速》系列特色的「倒轉」功能,當系統判定玩家進入危急狀況,例如駛離賽道或遭受撞擊時,介面下方會跳出倒轉提醒,當然,此功能僅有在單人模式下能夠使用,多人遊戲就得跟《GT》一樣自己想辦法回歸正軌。
- 損壞提示
- 維修區(輪胎)
- 維修區(燃料)
- 維修區(車輛零件)
- 維修動畫
- 駛出維修站
當規則調高與更難的 AI 競速就相對容易遭遇嚴重碰撞,此時右上角將跳出紅色的損壞警告,右下角的車輛損壞 HUD 也會即時呈現損壞部位,一旦車損太嚴重,畫面中央則會提醒你開進維修站修理並顯示距離倒數,倘若真的被撞到連維修站都進不去那會怎樣?雖然沒遇到過但我猜應該是加秒進到維修站吧。進入到維修站後,會依序問你輪胎、燃料,再來才是車輛零件的更換,系統將依照損壞程度而有不同的(進站時間)加秒,而在跑完動畫後玩家才能接著駛出維修站,這點算是作得蠻無縫的


上面被 AI 撞時 Drivatar 難度為 6 (最高則是 8),沒有調到最高 AI 竟然就有這麼凶悍的操駕表現


音效方面,馬克是覺得《GT7》在車輛音浪上有比較高的還原度,在我聽來只要能呈現不同車款間的差異、有傳達出遠近感(例如拉開與候車的距離,對手的引擎越來越小聲)就 OK 了,不過本作倒是沒有背景音樂,可能 Turn 10 將其定調在競技性、相對比較嚴肅一點,這點可能有些玩家會難以接受吧?
- 解鎖獎勵(一)
- 解鎖獎勵(二)
在跑完整個巡迴賽後還能解鎖獎勵與積分,因為我只以第六名坐收,故獎章獎盃是綠色的,猜測前三名應該會有金銀銅牌、積分也更高吧?而在完成現代巡迴賽的所有賽事後,也解鎖了一輛新車 2017 Ford GT,畢竟本作不是收集取向的遊戲,送車比較少也是能夠理解啦(遙想《極限競速:地平線5》拉霸機隨便玩隨便送...),隨著 Motorsport 巡迴賽的進度推展,也能夠繼續解鎖新系列賽,其大致可分為兩種類,「規格賽」可從一些已經預先調整、具備競爭力的車輛中選擇,而「公開賽」則讓車手能在一些寬鬆的限制範圍內炫耀並在比賽中駕駛自己改造的賽車。
- 勁敵選單
- 勁敵成績
- 擊敗勁敵
- 最佳單圈
- 打敗勁敵
- 排名更新
再來看到「勁敵」,此模式具備不同車輛等級的計時賽,每個計時賽都有多條賽道可以比,其布局(圈數)也不盡相同,我先從等級 E 的計時賽開始挑戰起,這邊會顯示第一個勁敵駕駛的車輛、所跑出的時間,以及其時間所處的世界排名(右側還有世界和亞太地區領先者的最佳單圈時間),進入遊戲後建議至少嘗試跑一圈,以便在下一次嘗試以全速開始,進而提高創造新單圈紀錄的機會,是說旁白還提示「務必隨時保持至少兩個車輪在賽道上,才能記錄下完美單圈」,看來只要滑出去就 GG 的意思,另外,如果你使用倒轉功能,系統將認定這一圈不完美,在排行榜上必定低於完美單圈。
成功擊敗第一位勁敵後介面上方也跳出恭喜的提示,但這不代表遊戲就此結束,繼續開就能挑戰下一位、單圈花費時間更短的勁敵,如果又將之擊敗則會繼續下去,所以玩膩了就退出吧

- 虛擬勁敵
- 失敗畫面
- 排名更新
- 逆行賽道
「勁敵」雖然是單人的模式,但遊玩時會有半透明的勁敵車輛出現(應該是系統有保存它先前跑的方式),它不會撞擊玩家,只是作為一個參考而存在的吧我想,後來我又找了 A 級計時賽的「箱根大獎賽」挑戰,但因為車輛等級只有 1 等,玩到一半直接被透明車超越而追不上,因此還是建議各位最好遊玩自己調校或升級過的戰駒為佳,跑完單圈沒有超越勁敵的話,則會跳出「你失敗了」的字卡,退出後一樣有排名更新,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我玩的箱根大獎賽,這個勁敵賽事還有箱根俱樂部賽道、箱根俱樂部逆行賽道可以玩,等於同一個地圖有不同長短或遊玩方式!
- 快速賽事(圈數)
- 快速賽事(計時)
主頁的「自由賽事」又可分為快速賽事、進階賽事,前者提供簡單的設定,讓玩家以最短的時間進入遊玩,其提供環道賽、計時賽、跨級賽和試駕等遊戲類型,並能挑選賽道、賽道布局(簡單來說就是長短啦)與時間天氣等,圈數部分更能夠選到 100 圈以上,如果是玩計時賽,比賽計時器最高可設到 24 小時,等於是當耐力賽在玩了,有猛到

- 設定(一)
- 設定(二)
- 車輛(一)
- 車輛(二)
- 規則(一)
- 規則(二)
「進階賽事」可以客製化的地方又更多了,除了上面提到的設定外,亦能調整時間(推移的)長度、動態賽道橡膠與起跑橡膠等級等,後兩者我自己試下來是感覺不太出差異啦...另外在這邊也可以啟用 Drivatar 並調整難度。跟快速賽事不一樣之處,主要體現在車輛和規則這兩部分,「車輛」即是參賽車款的限制,這部分各位看圖片說明比較清楚,有趣的是它還有讓分的機制

- Suzuka
- Nürburgring
- Maple Valley
- Laguna Seca
- Hakone
- Le Mans
- Barcelona
- Watkins Glen
《Forza Motorsport》初步開放的 20 條賽道都是基於現實世界中存在的賽道下去打造,雖然數量還沒有《GT7》多,但實際拿兩邊都有收錄的 Suzuka 鈴鹿賽道來做比較,本作的背景細緻度無疑是更勝一籌的,草皮和沙塵也別具真實感,有趣的是─背景的摩天輪也會跟著轉動、你也能感受到加油的觀眾的動作,並不是死板的定格畫面,鈴鹿賽道擁有明顯高低落差、高速直線跑道和 18 個不同彎道,後者的橫向 G 力十分考驗玩家速度和穩定性的掌控。
另外本作也收錄了 Nürburgring 紐柏林賽道、Le Mans 利曼耐力賽賽道等賽車遊戲的定番,其中,紐柏林目前只有南環道,北環道的 (Nordschleife) 則會在 2024 年春季更新,為的就是達到更準確的還原,而要說《GT7》沒有的,應該就是 Silverstone 銀石賽道了吧!(但我剛好沒擷到圖

Turn 10 也強調《Forza Motorsport》在上市後將會定期帶來賽道更新,最快則會在 11 月的 2.0 更新迎來一級方程式賽車阿布達比大獎賽的 Yas Marina 亞斯碼頭賽道,其透過更多的髮夾彎帶來更多的超車機會,12 月也會有新賽道的加入。
▌收錄車輛 ▌
- 購買車輛
- 篩選
- 篩選結果
- 購買(雷達圖)
- 購買(性能參數)
雖然先前開發商 Turn 10 強調《Forza Motorsport》不走收集路線,但上市之初將收錄超過 500 款車輛,對我這樣的玩家來說只是加深選擇障礙啊!最後只好以偏好的品牌和 PI 性能分數來做選擇,「購買車輛」介面一樣以英文字母做排序,不過最左側會有「VIP 特賣」車款,以我買的 2020 Lamborghini Huracan STO 來說是打 8.5 折。如果嫌車款太多,也可以使用篩選功能來查找,你可以依據級別、駕駛(驅動形式)和等級來查找,其中光是級別就達到了 38 種之多

- Formula 70 年代
- Forza 房車車款
- Forza GT
- Forza P1
- Formula 60 年代
- Grand Prix 的誕生
- Formula Mazda
- 早期 LMP
- Forza P2
- GTP C
- 復古 Le Mans 跑車
- 復古 Le Mans 概念車
- 雙門跑車
- 大獎賽勁敵
- 經典稀有 GT 車款
- 現代稀有 GT 車款
- 概念車群組比賽
- GTX 跑車
- 知名高性能掀背車
- 現代高性能掀背車
這邊放上 38 種級別的部分車款供各位參考,同時也請做為 GT 資深玩家的汽車版編輯馬克做個簡單的點評,看完收錄車款後他認為《Forza Motorsport》跟《GT7》比起來,車輛種類多元、年份更新,且特殊車款數量也較多,甚至收錄一些冷門車如 BMW E36 Ti、Mercedes-Benz AMG W203 C32 和 1988 Honda McLaren MP4/4 這台老 F1 一級方程式賽車。此外,本作更有 Ariel、Rimac 等少見的品牌,甚至中國車廠也能自己歸為一類,包括 XPeng 小鵬、Lynk&Co 領克、MG (雖然遊戲內掛的是英國旗)等。
- 現代超跑
- 早期工廠賽車
- 現代工廠賽車
- 早期小型跑車
- 現代小型跑車
- 懷舊小跑車
- 現代雙門跑車
- 知名 GT 跑車
- 現代 GT 跑車
- 豪華跑車
- 經典運動型房車
- 現代運動型房車
- 街頭直線競速賽車
- 賽道玩具
- 復古稀有 GT 車款
- 復古肌肉車
- 任務 R 規格
- Forza Proto-H
看下來《Forza Motorsport》在房車賽賽車 (GT3/GT4 等級)、新概念車收錄的比較少,同時 F1 一級方程式賽車也沒有太新(近五年內)的車款,不過像是賽道玩具、早期工廠賽車、概念車群組比賽車等則是隔壁棚所欠缺的類型,除此之外,法拉利的車實在超級多,或許跟授權很容易取得有關?馬克認為,《Forza Motorsport》收錄車款跟《GT7》大概只有四成、或不到一半重複,差異性可以說是蠻大的!另外也可以發現,本作車輛的價格容易負擔許多、賺錢速度也不像《GT7》那麼慢,JB 自己跑完一個巡迴賽就有百萬元可以揮霍了

- 設計與塗裝
- 車廠色彩
- 尋找設計
「設計與塗裝」則跟《極限競速:地平線5》差不多,可以改變車輛的塗裝、建立彩繪紋飾群組 AKA 貼紙,完成後也能另外儲存為設計,並上傳至網路供其他玩家下載使用,當然你也可以透過「尋找設計」找尋他人的創意。「塗裝」可針對全車、引擎蓋、車門、輪圈等等部位去客製,選項則提供車廠色彩、一般色彩(調色盤)和特殊色彩,上次也都有介紹過,這邊就不贅述,真要說比較可惜大概就是沒有自訂車牌的功能了吧...
- 裝載至車架
- 車架
- 展開
玩家可透過「裝載至車架」把你喜愛的 4 款車輛放上首頁的展間 Car Theater,其中主車架就是一進入遊戲的那台,其餘 3 款則會出現在展間深處,並不是太明顯就是

- XSX 效能
- XSS 效能
借用官方的表格來說明《Forza Motorsport》在 Xbox Series X|S 兩機所呈現的效能,高階的 XSX 在效能、效能 RT 兩模式下都具備 4K 60fps 的畫面呈現,反射部分,RT (光線追蹤)在效能模式下是關閉的,畫質模式雖然幀率降到 30fps,但車體和賽道的光追反射都是全開的狀態;而在薄機 XSS 上,效能模式上限為 1080p 60fps,畫質模式為 1440p 30fps,光線追蹤除了首頁和展間之外都是不支援的,欲享受本作最高的畫質,還是建議用 XSX 來遊玩,幀率部分...我只能說玩過 60fps 就回不去了

▌心得總結 ▌

繼先前體驗過《Forza Motorsport》預覽版熟悉手感後,這次的試玩有幾個地方令我印象特別深刻,首先就是更為先進的多人遊戲,安全評級的加入讓想玩碰碰車的玩家
《Forza Motorsport》收錄超過 500 款車輛、涵蓋的種類亦十分多元,新車更比《GT7》來得多,無論是超跑、電動車,甚至冷門的中國車廠都其影子,就是馬斯克沒有授權 Tesla 加入了吧?雖然我不太喜歡開復古車,但遊戲內也收錄了不少這類早期車款,能夠滿足不同的玩家族群。雖然本作並非主打車輛收集,而是 find your best 10 (調校出最強的十款車),但因為積分 AKA 遊戲貨幣,在即時分數獎勵(包括練習賽)和挑戰順位等機制的幫助下,說真的不會太難賺,相較之下隔壁棚賺錢的速度就容易讓人放棄

車輛調校部分,因為 JB 對車子沒有像汽車版那麼了解,就不多做評論,但根據之前羅伯江學長試玩反饋,一點點細微的調整都會對操駕手感帶來變化,也是能夠深入研究實現差異化的地方,如果不是那麼 Hardcore 的玩家,也有 PI 性能分數幫助你了解車輛的升級。

在畫面呈現上,《Forza Motorsport》的擬真度上次 JB 也有提過了,但這回開放具備 24 小時日夜輪替的賽道、再加上動態天氣系統,又讓我再度感到驚艷,尤其是暴風雨天氣,無論是視覺或抓地力的表現感覺都超級真實,第一次在遊戲的大霧、火燒雲(?)和晚霞之下開車也是十分特別的體驗,當然還有我一再提到「空氣中的粒子感」以及光線追蹤反射等,也都是提升擬真度的關鍵,另外在草皮和沙塵的細節看上圖就知道、寫實感無須多說。而遊戲主頁做成視角輪替的「展間」,對愛車的人而言也是項非常受歡迎的設計,光是看著自己打造的車也爽~
要說本作稍嫌可惜的地方大概就是賽道「目前」只有 20 條了吧!雖然這點官方強調會陸續更新就是,另外就是相片模式的可玩性比較低一點,沒辦法像《GT7》那樣搞照片合成,或許是未來加強的方向。在經過兩階段的充分體驗後,《Forza Motorsport》不僅擁有次世代的強大畫質、擬真度更高的車輛物理,模式也不負玩家期待,有著豐富的主題及系列賽,自訂賽事亦擁有極高的自由度,同時也借助評級、FRR 裁決系統打磨出更優秀的多人遊戲環境,配合 Turn 10 未來更新的藍圖與長期運營的決心,本作不僅在各方面全面進化,個人認為更是擬真賽車遊戲的新標竿!

作為微軟 Xbox 本家 2023 下半年的重磅遊戲,《Forza Motorsport》將於 10/10 登陸 Xbox Series X|S 與 PC 平台,發售首日 Xbox Game Pass 和 PC Game Pass 用戶便能直接遊玩,喔對了!本作檔案大小依照平台不同,大概落在 100GB 至 133GB 之間,儲存空間快滿的話勢必得清理一下啦~~此外,購買《Forza Motorsport》豪華版、頂級版的玩家,均能取得 Car Pass (每週將提供 30 輛在 Forza 初登場的車輛),後者還多出了比賽日車輛套件、VIP 會員資格以及迎新包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