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一狼 wrote:
其實我報了名我也沒...(恕刪)



恩 應該就是各取所需了

對於爭取時間挑戰自己的菁英組車友應該沒甚麼影響

就回到原先的主題,武嶺盃還是比較偏向競賽性質的。
辦比賽不容易啊...

去年辦完說要停辦了...

每年還會固定死人...今年就不知了...

再加上路權的問題...

一堆人說政府不支持運動

講的好像民眾就支持一樣

武嶺要交通管制,你看一堆網民在罵什麼比賽辦太多...

哼哼....

然後最後又說政府不支持?


根本民眾打從心底就沒支持過體育,也沒支持過運動....
http://senmingkao.blogspot.tw/

真脆瓜 wrote:
辦比賽不容易啊.....(恕刪)


真的很認同

絕多數的民眾除了國際賽事跟風大拜拜

一日迷裝專業裝熱衷外,

絕多的時候根本就不關心運動也不太運動的

(朋友間常有那種一個星期只低強度的運動半小時就說有在運動……)


然後辦各種比賽只有小小的妨礙到他平常的活動或是休閒的進出,

就想破口大罵擾民的人多得是。


回到主題,原po我覺得你和我一樣報錯比賽了。

我也是回來才發現建大盃真的比其他的比賽硬很多,

關門時間有點嚴,也執行的很確實

(我在山頂排隊照牌樓時,他們真的時間一到立刻收)

而且到翠峰應該是四小時關門吧,

認真說起來沒一定腳力只想騎個自我證明的還滿有難度的


在腳力沒一定程度時,我覺得還是參加其他的大拜拜或是自己騎會比較快樂點。

我雖然有完賽,但是自覺程度還不夠,就騎得很辛苦。
我覺得要懂得從簡章去分辨比賽的性質強度
如果看到有1.菁英組 2.有凸台獎金獎盃 3.關門時間很緊
那這活動應該就是競賽性質的,沒前段班的實力最好就別報了

武嶺設關門點是必要的,高海拔、氣溫、變天等因素都會要人命
當天天氣已經算很棒了,即使如此我和朋友騎完拍照喇賽吃東西後下滑
10點不到鳶峰就已經起霧變天了,氣溫整個驟降

記得2年前也有位老兄參加KOM被關門後硬上,上去後又濕又冷失溫上01砲轟差點死掉的文章.
我們一起來當分母,為臺灣微弱的自行車運動推展當一個無名的分母,啊,福氣啦。

至少你還有喝到水跟吃到香蕉,中前段直達武嶺的,也沒凸台可以站,真是歡喜作甘願受。

kirk1024 wrote:
建大武嶺盃是否不適...(恕刪)

如同前面幾樓所言。
武嶺盃是比賽,不是挑戰賽
性質本來就不同
就像參加馬拉松比賽跟路跑活動一樣
前者會一口氣跑完拼成績
後者會悠哉慢慢跑停下來吃東吃西拍拍照
一樣的意思
至於1350元的報名費值不值...我只能說見仁見志
但是比賽就是只有三面獎牌
你能力夠擠的上凸台
一樣拿的到其中一面
根據我的觀察,有很多人其實超過關門時間,晶片也還在,最終還是騎到終點。

因此我強烈懷疑,所謂關門撕晶片,是否只在關門時間至撤站為止,這段時間經過的車友?

並無如秩序冊上載明清空路段上參賽車輛。

shadow7997 wrote:
根據我的觀察,有很...(恕刪)


應該的確是工作人員在這時間抓了幾個撕晶片吧 ..... 鬼抓人.... 被抓到的沒成績這樣




我自己都會看名稱、內容還看是哪一種

挑戰賽、XX趣、XX遊,這種的都不是競速比賽
比較會看到平把、小折

XX盃、XX王、XX自行車賽,這種的是要比競速的
自己能力不到或不是公路車的就不要想了
kirk1024 wrote:
建大武嶺盃是否不適...(恕刪)


我也是被關門的後段班,

當初是傻傻的跟車隊一起報名,
八月中也自主練習爬了一次武嶺,
當時就確定自己是在被關門邊緣。

看到比賽一週前,各大車隊都放出參賽的選手名單,
突然驚覺,“天哪!我到底報名了什麼?”
我根本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我在民宿有看到脆瓜大大呢!)

當天早上,到集合地點,不得了了,女子組全是練家子的美女!
不管了,自己顧好自己配速,到鳶峰前都用6-7成力,
只要維持均速10km,剩下的路程就算牽車,也不會被關門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

是埔里到人止關前大集團推進的激情,
我只是在埔里7-11跑個廁所,所有人就全不見蛋,
只好一路追擊,終於接上落後集團,
實在是相當的爽快!

雖然在鳶峰前因為處理隊友們的身體狀況,
陪他們等補給車救援花了我一個多鐘頭,
最後到武嶺已經一點啦!
這也只能怪自己,因為我本來就是抓六小時完賽的人。

超讚!明年還要來挑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