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刷刷youtube GCN頻道, 裡面很多入門的練車教學。
運動最重要的是維持習慣.
騎得快不如騎得久.
強一年, 廢十年, 對你的人生一點幫助也沒.
培養一個乃至多個有氧運動, 成為你的終生興趣和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這會成為你人生至寶, 給你健康的身體.

一開始入坑, 要獨騎也好, 要跟團也好.
只要能安排固定的時間練習, 就算達到目的了.
練得有無效率是其次.
(其實越有效率的訓練方法越是無聊痛苦.... 很難堅持)
對一項運動了解不夠卻過度訓練, 犯錯不知反而容易產生運動傷害.
一旦退心, 很難再回頭.

總之, 先把習慣建立起來, 騎就對了!
phae4jaz
+1.維持習慣並融入生活是一件漫長而且在人生不同階段中必須不斷動態調整的事。也的確會成為珍貴的資產與能力跟著人生度過一輩子。雖然我比較刻意維持的是無氧重訓[XD]少量的有氧對我而言比較接近生活所需……
sun2323dw
+1...... 兩位的發言都很有意義
心肺 跟 肌(耐)力
初階很簡單啊
選一段平路
最大心跳數80%強度以上 撐個15分鐘
輕齒比轉回數維持80轉以上 撐個15分鐘
期間
盡量一直踩
看你撐不撐得下去

不過你練練深蹲 跟棒式
強化四頭肌 跟 核心肌群
減少運動傷害
Laiyian
謝謝建議
Ahoo Chen wrote:
初階新手就是練量,年...(恕刪)


我想不到不用功率計的理由,功率計跟訓練台可以說是所有成本最低,而能提高效率最多的器材

無論是有氧還是無氧用公里數/速度來量化訓練效果,只能說是很古老的想法
以跑步來說就好,你要讓百米短跑的選手跟長跑選手一樣週跑300km以上才算練的好的門檻?

至少也用TSS當成指標
效率就是在跟時間賽跑,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進步,以新手來說每天cp20 騎20分鐘維持1年,也會比用LSD .每天1hr要來的強太多(哪怕比1hr)
多少人接觸功率訓練後突飛猛進的,訓練時間更短效率更高,精確的疲勞管理控制,那些比賽選手有誰私下訓練不用功率計的,哪怕是登山車選手也一樣

跟重訓健身一樣的道理,瞎練佛心吃一樣有效果,但是跟精確營養訓練管理比較起來效率差太多
就是有練就好跟練的好的差別
jcchiou wrote:
運動最重要的是維持習...(恕刪)
謝謝建議
車子不是問題 重點是持之以恆
Laiyian
謝謝建議
MING賢 wrote:
我想不到不用功率計的...(恕刪)
功率計是我以後必買的一個東西,現在因為錢的關係所以還沒買,我認為功率計是個很重要的東西,它不僅在訓練上有用,而且在長距離的騎乘中也能很好的分配體力,最後補個愛車照跟無意間紀錄到的bryton騎乘紀錄(時速48是下坡時的速度,今天衝刺的最快速是時速46,我現在的體重是69)
Laiyian wrote:
功率計是我以後必買的...(恕刪)

以你目前的裝備,用力騎就好了,其他不用想太多,多騎,盡你能力騎快自然慢慢變強
至於功率計這些裝備,等以後換好點車再裝吧
Laiyian
好,謝謝建議
當然有功率計又有訓練台會讓你效率高很多,這兩個都沒有也是可以練,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心律帶來監測,盡量去找個安全的地方,讓心跳達到最大心律 90% 以上,大概就是 LT 強度了,最大心律 80% ~ 90% 則大概是 TEMPO 強度,這樣去看你當下的強度。
Laiyian
好我試試,我有準備心跳帶剛好可以試好我試試,那大概要維持多久
CycleFormula
LT 30-60, tempo 60-120
Delete all
Delete all
Delete all
Delete all
瘦的狠
迴轉能穩定那就看該區段能騎到哪個檔位,能維持多久,要判斷自己有沒有進步也不難,就像西子灣我沒碼表也能靠體感概推當趟時間是多少,騎久了這些都很好估算,唯一缺點就是騎新路沒辦法用這方法。
Ahoo Chen
用免費的Strava看區段成績很難嗎,不然看看地上標線也是可以知道自己速度多少,踏頻我自己也大概節奏數的出來,心跳就不用多說了喘到爆的時候難道才100嗎。有些人看功率很爽,跑出來成績卻很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