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1a2b3c wrote:
自己維持騎車習慣已10...(恕刪)
疫情影響很大沒錯, 對企業對民眾其實都是,疫情後能堅持下來的,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是有實力有熱情的
但台灣其實單車原本就是一頭熱,因為很多年前【石油暴漲】,帶動一波騎車代步的風潮,汽油太貴才是主因
當時政府硬體也沒有投入太多,在白線旁畫個單車符號就變成單車道了
汽油降價後,人民又跑回去開車騎車了,政府也就沒了動力(雖然原本就沒做什麼),鐵馬驛站、兩鐵列車什麼的,全都沉寂了
簡單說單車就是回到邊緣化。要是沒有石油暴漲,腳踏車原本就不在民眾/民代/政府的核心價值內
因為台灣所有人是在交通部的【大汽車主義】之下成長的
馬路如虎口、行人要當心、小車要讓大車
我們就這樣在錯誤觀念之下建設及教育,【一錯就是五十年】
觀念的改變,教育永遠不嫌晚,但看我們官員到底什麼時候才要開始??
結論就是
台灣要從文化層面去改變,從大汽車主義走向人本交通,才有可能長遠地帶動單車活動
所以最近的行人地獄議題,也是有助於單車活動
只有當人們開始排斥私家車時,行人及代步工具才會被重視
但交通部內上下那群土木工程系的官員,他們懂人本交通? 他們重視人更甚於重視水泥? 我是強烈懷疑
大家自己可以去查查交通部底下各局處的主管都是什麼學歷
可憐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