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資深車友可以分享一下大約十年前自行車在台灣的盛況

盛況就是多了很多自行車專用道,跟很多自行車店
不過政策的規劃都是一頭熱,沒在看長遠的
台灣的道路,有的連人行道都沒有,只能把地面塗成綠色寫行人專用
沒有自行車發揮的空間
去日本看看到捷運站旁邊那個自行車停車場,那個才是真正的規劃
所以自行車只能當運動,沒有其他附加價值ex通勤的話,就會回到基本盤...有很多運動可以選...
欸,誰說十年前是盛況?疫情期間才是盛況好嗎。最近騎車的人還是很多,不過老實說,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這是辛苦的運動,日曬雨淋,不是什麼輕鬆郊遊行程,大家玩過之後,最後留下來的是體育健將。
七野西瀬 wrote:
常在小惡魔爬文, 發現很多約騎的車隊都停在十年前就沒更新了, 只覺得當時的騎車風氣很盛行, 像是全民運動, 甚麼車種都有人在討論, 每一區也都有自己的車隊.
現在當然也是有很多人在騎, 比賽應該也比較多, 但大多是公路車為主, 騎車的門檻(價錢)也變得比較高

有點好奇到底是騎車這個運動沒落了, 還是在論壇約騎這種方式已經式微了...

可惜自己太晚加入這個運動了, 沒有辦法一睹當時的盛況...


根據捷安特自己公布的銷量,2009-2010是台灣自行車的鼎盛時期,之後就一路衰退到現在都沒有反彈....
盛況就是每到假日清晨就會在省道縣道鄉道(就差國道)看到穿著緊身褲數十輛為一隊一隊隊的自行車隊霸佔整個外線車道無視各種交通規則(闖紅燈只是最基本的),就跟當年的機車飆車族一樣。
部分熱門團練的路段上面的情況更是每天上演。
那時候蠻多抱怨自行車隊無法無天行為的帖子上01熱門。
那時候太恐怖了
台北市河堤自行車道人山人海
能說是現在20倍以上的人數

馬路上各種違規
台北市六線大幹道的紅綠燈都能直接闖
然後上來說不想下卡踏

好像到了哪,店家都要協助保護他的車,方便對方找廁所
不然就是罪過
pc8801
最好是平常也有那麼多
CcCManCcC
很多啊..平常人也滿多的
七野西瀬 wrote:
常在小惡魔爬文, 發...(恕刪)


以我持續騎車運動二十年的親身體會與見證
我應該有資格說說演變史⋯⋯😂🙈


騎車的運動就像一股潮流
瘋潮退了就轉為平凡

記得一開始是平常下班後利用01留言晚上固定約騎運動
車友大多是淑女車登山車 騎在住家附近自行車道上
熟識後漸漸開始假日約騎旅遊 甚至開始出現爬山行程
最後成立車隊有組織的行動
後來小折及小徑車漸漸受到歡迎,出現不少改裝炫酷的配件
車隊到最後 胃口越來越大,到最後公路車的席捲全國
沒騎公路車的車友基本無法再參加車隊活動了 😩
大家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越騎越遠,越騎越快⋯⋯⋯
惡性循環下
很多車友腿力不堪負荷
漸漸退出車隊
也有很多車友也轉變成露營專業戶或改玩重機
也有車友轉為慢跑及登山活動

總之
就是流行的潮流

我個人都還在持續騎腳踏車運動自由輕鬆騎
因為很省錢又能看到風景也能達到運動效果
雖然現在環境越來越不適合騎車
山路有重機猴威脅 環島又有砂石車學長逼車⋯⋯
太陽也一天比一天毒辣
很多友善鐵馬驛站以及腳踏車店也關閉了⋯⋯ 😩

不過我應該會持續下去
隨時保持身體健康 👍🏻
七野西瀬
我也覺得現在路上的車越來越多[sorry] 所以只好騎河濱, 老實說雙北的河濱還不錯啦, 距離也夠, 就是要隨時注意其他用路人, 但比起被逼車吸廢氣, 河濱相對安全, 不過騎久了會比較無聊
ponfon lin
真的羨慕雙北自行車道耶,zone2的好地方
七野西瀬 wrote:
常在小惡魔爬文, 發...(恕刪)


沒記錯大概2008開始吧
我印象最深是美利達冠軍系列登山車
還有人手一台MTA510-520-525-535的時候
真的是很瘋
之後的公路車崛起
美利達每年都會有台灣專屬的特仕車
公路車也在"破風"這部電影大出風頭
那時候學生時代沒有錢
只買了一台57

之後的小折熱我就不太懂了
ponfon lin
我也有一台510,我的啟蒙車子啊
大約是2008 年 開始 因金融海嘯 油價大漲

當時 最開始看到的車種 是 登山車 ,26吋輪組 單避震 為主
此類 主要是悠閒騎乘 舒服 不快 附載量 大 輪寬大抓地力好 比較不滑 也比較適合自行車道 多元路面

接下來 流行的就是 高檔小折 以20吋輪組 為大多
輪寬窄 胎壓高 相對速度提高 變速系統也用得很高檔
此類 標榜的是 都市中的旅遊,主要是 中程移動 4+2旅行 當年 KHS T3 一車難求
但 車類 因騎乘幾何 相較不適合 長時間騎乘 所以 越跑越遠的 車友 就又開始 轉移目標了

再接下來 單車風潮也近尾聲
因為 登山車 好騎 但是慢
因為 小折 速度比較快點 但是 騎姿 較不符合中長途 且有車架穩定疑慮
所以 車友們 紛紛 的往公路車 靠攏

當時公路車 以 鋁合金 為主 鋼管車 是情懷 碳車為高階準備下放(也可說 因為量開始起來,所以碳車也開始平民化)

公路車 騎帥 整套騎行服 看起來就很 PRO 就是帥
速度夠快,應該說 很快 比起 前者 真的夠輕 夠快
流行 700 23C 100 PSI細輪,比石頭還硬 相對顛簸 但是快
因為 車友 有經歷上述車種,所以來到這級 各個都是業餘選手 大部分選擇 組車 而非 成車
105大全套 跑零輪組 都很香
隨時間推進,碳車架 價格越來越香 路上就越來越多 爭奇鬥艷
為了要偷輕 車架由鋁合金 變成 複合材質(鋁合金+碳纖維) 又變成 全碳車架
還要再偷輕 輪組由鋁合金 變成 碳框+鋁邊(因為當時是C夾為主流) 變成 全碳框
為了解決碳框高溫 燒框問題,廠家除了 精進 膠水成分,另一方面 碟煞 開始推出

時光來到 現在 2024 單車熱潮已過,但是當年經歷熱潮的車友保持運動繼續騎乘的人也不少
各類車 都有 愛用的車友
整體來說 還是 以公路車 為主流

全碳車 碳板輪 電子變速 碟煞 皆視為 標配
-------------------------------------------
還有很多 沒說到 請其他 車友前輩 補述
謝謝
ponfon lin
我就是那個登山車小折公路車過來的人喔,差別就是現在已經老了,但還是持續騎車,能騎多久算多久
雙面浪人 wrote:
盛況就是多了很多自行...(恕刪)

最近看到新加坡自行車道的規劃就很羨慕, 除了有串聯全國的自行車道, 還有停車位淋浴房的配套.

新加坡2030年建成1300公里的自行車道



eric62
新加坡動力車輛持有成本高,大眾運輸方便.
cksh 505 28
認同這種基礎環境,台灣就是小,駕駛觀念低落、動力車輛多,才更應該往電輔車和自行車努力
七野西瀬 wrote:
最近看到新加坡自行車...(恕刪)


背骨鼻屎國有啥好羨慕的
整體環境根本不如台灣 😑🙄
人工假環境 根本不是人住的
打死我也不去那鬼地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