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騎車的人還蠻好玩的,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能力實力越普通的,行事處事越高調,我都不知道哪來的自信。我看自行車協會辦的選拔賽都在沒車沒人的地方辦,環台賽也盡量在不影響民眾用路的狀態下辦,選手們都愛惜羽毛,想提升自行車的形象,就一堆沒能力的在那裏計較,就算整條路幫你封了,你是能破什麼紀錄,還是不一群人一起騎就不會騎車了,要去武嶺的路又沒封,自己想騎就找時間去騎,還是沒繳報名費沒動力騎武嶺?
你好:我想主要是因為大眾已經對單車運動熱愛比較少了,缺乏熱情、沒有參與感的情況下,自然不支持妨礙生活的活動,時代是會變的,以前台灣是棒球王國,後來又成為自行車王國,但這些似乎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小部分人喧囂的喜好。
我記得日本富士山下山是要聽從主辦單位 規定時間分批或是有接駁車幫忙下山,而不是像台灣活動單位只是呼籲沒有實質作為, 像一堆保母車沿路補給影響交通外,也不想想還有人還在努力騎上山, 再加上遊客開車也要上山,然後騎完的車友坐上自己的汽車斷斷續續跟人家擠下山, 當然造成塞車亂象怎麼不選擇繞道走其他條路下山呢?被當地人討厭也不是沒有原因車友有沒有想過, 你在罵四輪的時候, 你的補給車 你下山的時候也是四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