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職業賽場上的成功外,Team Columbia-Highroad持續將這股氣勢帶到各國家自由車錦標賽
繼Marco Pinotti成功衛冕義大利國家計時賽冠軍頭銜後,挪威籍車手Edvald Boasson Hagen、盧森堡籍車手Kim Kirchen及捷克籍車手Frantisek Rabon等三人均在各自國家自由車錦標賽中的個人計時賽中勇奪第一
加上年初獲得澳洲計時賽冠軍的Michael Rogers,目前該車隊有五位不同國家的ITT冠軍;德國自由車錦標賽該車隊也有兩位車手參賽,分別是目前UCI計時賽世界冠軍Bert Grabsch及年輕小將Tony Martin,有希望再為該車隊增加一位國家ITT冠軍
s07172 wrote:
所以計時賽強的選手是...(恕刪)
其實基本上 就計時賽跟登山賽來說
他們倆者的power profile是很接近的
兩者都是需要超強的肌耐力
肌耐力是肌力跟耐力的組合
登山型的選手需要肌耐力偏向肌力
計時賽選手的能力是肌耐力偏向耐力
兩者的不同在於使用的肌肉群不同
換個方法講也就是技巧不同
不過兩者都是不大需要爆發力的
以訓練來說
計時賽選手主要訓練項目為
耐力->肌耐力->力量
再來次要項目也要進行無氧耐力訓練
以登山型選手來說主要訓練項目重要性為
肌力->肌耐力->耐力
然而登山型選手幾乎不需要練習無氧耐力項目相關訓練
計時賽能力簡單的講就是對抗風阻的能力
所以要嘛增加你的輸出功率 要嘛減低你的風阻
以大輸出功率為代表性的計時賽高手
目前有名的就是08年奧運計時賽冠軍
Fabian Cancellara 體重80kg的他擁有超高的能量輸出
讓他在平路計時賽難逢敵手
而以低風阻聞名的代表性計時賽高手
有Levi Leipheimer,David Zabriskie等人
他們騎計時賽姿勢超低 加上體重相對輕盈(<65kg)
讓他們迎風面就少了不少 不用太高的輸出功率(相對而言)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績
而登山型選手基本上單位體重的能量輸出就決定了一切
就是要又輕輸出功率又高
通常瘦小的計時賽高手 他爬坡也不會差 基本上就會是全能型選手了
登山型選手平均每英吋身高少於兩磅
跟計時賽需要穩定的輸出能力不同
登山型選手要有除了需要高人一等的肌力跟肌耐力外
還要有對應多變的坡道隨時應變的能力(高段抽車跟變速技巧等)
你如過叫登山型跟計時賽型選手做CP30功率測試
他們可能得到一樣的結果
但是他們的表現可能就完全不同
而像Fabian Cancellara就是體重太重
所以平地計時賽很厲害可是爬山就不行了
而爬山很強但計時賽不行的 最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1998年的環法還義雙料冠軍Marco Pantani
他的LT power大約在400W 以他不到60公斤的體重這是相當驚人的
甚至比David Zabriskie高的多 他在山地賽也幾乎無往不利
可是他爬山的時候有一半時間在抽車 這風阻.....
所以他在計時賽總是倒數的 但是叫他用標準計時賽騎姿他又騎不出那麼高的功率
而現在這種大型環賽
主要的能力還是全能型 就是山地跟計時賽都強
阿姆斯壯是近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另外近兩年環法連拿兩年大老二的Cadel Evans也算是標準的這類型車手
但是近年環法都是給登山型選手拿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