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環法大賽 第九站, Morzine-Avoriaz - Saint-Jean-de-Maurienne 204.5 Km

昨天是休息日, 小弟也得以好好休息, 不過看來環法的新聞還是熱鬧, 而重點不在當今世界公路車冠軍Cadel Evans, 繼環義賽之後, 又在環法穿上了領先黃衫, 而是有意在可能是(應該是)生涯最後一次的環法賽中奮力一搏的壯哥, 因為第8站摔了三次, 晚了快12分鐘才回來, 導致GC排名一下子掉到第39名, 時間落後黃衫達13分26秒。看來爭黃衫已是無望, 他自己也公開地這樣認為, 不過對於許多因為壯哥而看環法的車迷來說, 卻似乎有點兒不能接受。至少在01這裡, 對於第8站之後壯哥的狀況有非常多的討論, 而包括肥油貓大在內的諸多po文, 看來也引發了支持壯哥與不支持的兩派聲音, 也稍稍引發了筆戰。

不能否認, 大部分的人, 包括小弟在內, 都可能是因為壯哥而開始注意環法, 這其中有更多新加入的車迷,也是因為去年壯哥的重新復出, 開始跟著看環法賽, 為的是親眼看到壯哥的英姿。長期以來, 台灣的新聞資訊本就多來自於美國, 像我本身就是在2000年看雪梨奧運時, 不小心在USA Today的體育版專欄上, 注意到這位已經在環法二連霸的車手(當年奧運他拿下個人計時賽的銅牌, 金牌是壯哥當時美國郵政車隊的隊友, 俄羅斯的Viatcheslav Ekimov, 銀牌則是德國的Jan Ullrich), 這才慢慢開始注意壯哥, 注意環法, 也在後來注意到當時和壯哥一起競爭的其他歐洲車手。不過因為壯哥身邊的"謀士"們, 包括NIKE在內贊助壯哥的大品牌, 在全世界的行銷手段和造神運動, 讓大家認識了這個人, 也注意到只有環法的國際自行車賽事訊息, 但他們的重點可能還是只是壯哥而已, 所以這些人在有機會觀賞環法賽時, 也許不會注意其他的歐洲車手, 不會在意Evans的表現, 也不管Alberto Cantador能否衛冕, 或是其他來自西班牙、盧森堡、瑞士或義大利等著名車手的成績如何, 他們只想看到曾經是環法7連霸傳奇的壯哥, 同時希望參與他可能再一次拿下環法冠軍, 所以滿心期望壯哥能在某一站突然噴出去, 最好是領先其他不認識的車手很遠很遠, 最好可以拿個單站, 然後親眼看到壯哥再一次穿上領先黃衫, 當然, 最好這一路就這麼穿到巴黎, 這樣, 相信很多人今年的環法會很滿足。

但現在這些人可能要失望了, 壯哥雖然還是很壯, 快40歲的人了, 還能和有些甚至小他一輩的年輕車手一起打拚(壯哥曾在他的FB說:今年的環法賽, 有三名年輕車手的父親, 早期也和壯哥一起跑過環法, 但目前好像沒人知道是那三個…), 只是再怎麼樣的雄心壯志, 再怎麼樣的有奪冠信心, 卻擋不了接二連三的衰(摔)事。支持壯哥的人看來很傷感, 但對於長期以來對壯哥有另一種看法的人, 則是覺得剛好而已。

這讓我想到大學時的一位英文老師, 她在上課時提到champion這個字時, 曾順帶教了一段美國的競爭文化。 記得她說:在美國, 所有的競爭(compititions)或是比賽(games), 大家最後要爭的, 只有一個冠軍(championship), 就是第一名(No.1), 那時她還特別出了一個臨時考題, 要我們用各種方式去查一下, 英文的亞軍這個單字, 結果我們查了半天, 就算找了漢英字典, 也只查到了runner up的這個片語。原來對於美國人來說, 所有的競賽, 只有第一才是英雄, 其他的名次都不重要了!回想起來, 從我小時候每天半夜起來看衛星直播, 中華小將參加威廉波特的少棒賽, 到後來NBA的Finals、MLB的world series、NFL的超級盃、NHL的史坦利盃, 最後爭的是什麼, 就是一個championship, 就連最近剛結束的世足賽, 冠軍決戰之後, 獲勝的西班牙拿到了雷米金盃, 第二名的荷蘭有什麼?什麼也沒有。

所以壯哥去年的復出, 絕對不是來陪騎, 讓主辦三大賽的各單位賺收視率而已, 他絕對是有十足的把握, 想要重返賽場, 並且拿回他的冠軍, 重新成為環法的英雄。或許像深入研究環法多年的肥油貓大, 可以看出壯哥復出後的騎乘技術不如7連霸的當年, 但我想排除他的年齡因素, 或是他到底如何消費環法, 或在環法及自由車競賽圈的人緣好不好, 應該不能否定他復出奪冠的雄心, 只是真的天不從人願, 或時不我予了。

所以事到如今,各位因為壯哥而進入到環法領域的車迷們, 在期盼往後幾站壯哥會有奇蹟出現的同時, 或許轉換一下心情, 慢慢來認識一下當今來自歐洲, 澳洲等地的其他頂尖車手, 讓自己成為真正的環法車迷, 而不只是壯哥迷而已。因為, 壯哥會老, 但環法一直在~~
--------------------------------------------------------------------------------------------------------
車手們好好地休息一天之後, 第9站繼續又是深入阿爾卑斯山區的山地站賽段, 在靠近和瑞士與義大利邊界的山區道路上一路往南。5個登山積分點當中, 無法分級的HC級坡出現了, 相對來講, 起點之後第18.5公里的4級坡, 對車手來說根本是蛋糕一片而已, 因為緊接下來在近1500公尺山地的標準上上下下地形, 以及最後那個上到2000公尺高的HC級坡, 看來又是對GC車手們的考驗。

2010環法大賽 第九站, Morzine-Avoriaz - Saint-Jean-de-Maurienne 204.5 Km

2010環法大賽 第九站, Morzine-Avoriaz - Saint-Jean-de-Maurienne 204.5 Km

對單車愛好者來說, 阿爾卑斯山區就像台灣的武嶺一樣, 一直是單車客征服的目標之一, 不論是騎公路車的競賽車手(sports cyclists), 旅遊單車客(touring cyclists), 或是登山車好手(mountain bikers), 甚至只是個看熱鬧的觀眾(simply spectators)來說, Galibier, Télégraphe, Madeleine, Glandon, Croix-de-Fer, Iseran…這幾個在阿爾卑斯山區的登山路段, 都是他們心中的聖地。

既然是山地站, 4級坡都沒看在眼裡了, 顯然本站的兩個衝刺積分點也就攻不是重點了。不過在過了第一個S點之後的25公里左右, 登山站的戰爭就要開始, 車評非常認真地告訴大家, 除了看車手們的賣力爬山之外, 大家更可以從直昇機上的鳥瞰鏡頭, 欣賞一下阿爾卑斯山區的壯麗山色。第一個1級坡的Col de la Colombière, 位在46公里處, 爬坡距離16.5 公里,平均坡度6.7%, 車評特別提到了2007年第7站, 當時是該站的最高點, 直昇機上拍到了德國車手Linus Gerdemann獨自騎過山頭的畫面(見下圖的白色箭頭), 最後下滑到終點Le-Grand-Bornand。那一站, 他成為當然的單站冠軍, 同時也穿上了領先的黃衫、年輕領先車手的白衫, 還有敢鬥賞(Combativity award)。

2010環法大賽 第九站, Morzine-Avoriaz - Saint-Jean-de-Maurienne 204.5 Km

而這一站最值得介紹的, 就是今年環法首度現身的HC級坡- Col de la Madeleine (爬坡26 公里, 坡度平均6.2%), 這個坡在環法史上有著名氣響亮的地位, 第一次出現是在1969年, 最近一次則是在2005年。根據歐洲環法專家的推算(表示不確定的意思), 至少在環法賽中出現了25次。另外, 由於這一站在爬完超級坡之後有一段13公里的險降坡到終點, 車評也覺得這樣的安排會比第8站的山地終點站刺激。因為看完了具有登山實力的GC車手們奮力地爬上2000公尺的高山之後, 只要落後的差距不大, 誰曉得在爬山時落後的車手, 會不會在下山路段來個高速猛衝, 把落後的差距拉近一些回來, 甚至翻盤?(只是當心不要翻到山底下了…)

終點的Saint-Jean-de-Maurienne 位在阿爾卑斯山的羅納(Rhône-Alpes)山谷地區, 擁有豐富的藝術與歷史文化遺產, 像是大教堂(the cathedral)和哥德式迴廊建築(gothic cloisters);還有一個刀迷值得一去的the Opinel museum, 這是一家已經發展了一世紀以上的手工折刀展覽館(http://blog.xuite.net/jninesunshong/Demon/14913073, 這個網誌有不錯的介紹);還有還有, 今年剛好是Saint-Jean-de-Maurienne所在地的薩瓦省區(Savoy)成為法國領土的150周年, 此地也將在8月5日, 舉辦當地傳統的麵包節(the traditional Saint-Jean Bread Festival)。

回顧休息日前的第8站, Samuel Sanchez(181, EUS)差一點點就成為今年環法第一個山地站的單站冠軍, 看來車評覺得他的狀況不錯;不過山愈來愈高了, 稍稍降下的溫度, 以及可能形成的降雨, 或許會形成山地站的危險因子, 尤其是下坡路段。
jtlcheng wrote:
昨天是休息日, 小弟...(恕刪)

休息完了,今天晚上又有班可以加了
屁大評論很中肯,大推+1
HC級爬坡,GC車手以及爬坡車手的殺戮戰場!!!
jtlcheng wrote:
另外, 由於這一站在爬完超級坡之後有一段13公里的險降坡到終點, 車評也覺得這樣的安排會比第8站的山地終點站刺激。...(恕刪)


可以看到變態的下坡滑胎了 XDD
jtlcheng wrote:
昨天是休息日, 小弟...(恕刪)


度過了無聊的昨晚, 今晚又可以重拾生活重心了
請問一個新手問題, 89km 的用餐符號是代表什麼意思啊??
98年這個坡ullrich和pantani有一場經典對決哦
cgino wrote:
請問一個新手問題, 89km 的用餐符號是代表什麼意思啊??

你不都說出來了呀 ^^"
就是用餐補給的時候呀
太棒了~今晚又有環法可以看了!!

不然昨晚老婆一還問我為何整晚都沒開MOD來看?

挖!!!Col de la Colombière 的16.3公里爬坡,從距離第15公里到頂點,由海拔1480M爬升至1613M,坡度是13.3%,真硬斗阿

第一個坡 Col de la Colombière 長度16.3公里,平均坡度6.3%
第二個坡 Col de l'Aravis 長度18.9公里,平均坡度4.6%
第三個坡 Col des Saisies 長度14.81公里,平均坡度5%
第四個坡 Col de la Madeleine 長度28.28公里,平均坡度5.4%

其中第一、三、四個坡都有出現超過10%的坡度

看來在第一個坡就會很拼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