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基於空間的關係,一直沒能設置大缸,自己本身玩造景那麼久,一直想擁有一個三呎缸,90*45*45的比例對造景而言是非常好的比例,且深度也可以讓層次感更好發揮。
ADA 2009年新型三呎10mm白玻璃缸子和台制仿ADA的木櫃,10mm的厚度充份的展現大缸子的氣勢,黏邊的做工也很精緻,但三呎的白玻璃似乎不是很白…
照明設備:
使用台制”ista”(伊士達)T5(39w)*6燈座*1組,價位便宜,外型還不錯看,又有內建風扇增加散熱,也請店家幫我另外安裝吊掛裝置,吊掛起來相當方便;自己本身沒使用過T5燈具,先前也聽許多人說效率、亮度都算不錯,所以這次選用它來當我的主燈,加上六燈三個開關可以讓我隨心所欲的搭配各種K數的燈管和調整自己想要的亮度。
過濾溫度設備:
延用先前的EHEIM2228 + 阿諾前置,強而有力的且大容量的濾材空間,足夠處理三呎缸180公升的水量。
再搭配新購入的”阿提卡1/ 10”的冷水機,讓溫度上不會有疑慮。
ADA 30拍細化器
ADA 螺旋式計泡器(二手)
ADA 不銹鋼V-2入水
ADA P-4玻璃入水口(從缺中)
三呎缸到位後,在腦中大約有個方向下,經過多次的試擺組合後,再沉靜構思後,大致擬定了造景方式。
先用紙板裁剪出可以分隔前景砂(淡彩砂)和後景土(五味土),並先用石頭支撐紙板,然後先倒進淡彩砂。
再鋪上台制基肥、五味土,再抽起紙板,完成底床規劃。
開始造景了,先放置一個”恐龍腳”,做為石景的基點,這次石景的靈感是來自三義火焰山那分歧的山脈形狀。
雖然有先試擺過,因為此石景造景還是有一定的複雜、難度,加上有前景砂、後景土分隔下,要很專心、小心的造景,所以就比較沒辨法一步步解說造景流程,在經過1個多小時造景、調整搭配後完成石景造景部分。
將海芺蓉拿去噴砂廠給人做噴砂去皮處理後,在用水桶浸泡3-4天後就著手開始擺設沉木,要在原有的石組上放置粗細直徑大小合適的木材,並照著原有的石組加以延伸、攀附的放置,這也需要足夠的木材,耐心的組合搭配,才能造出自然得宜的景象。
雖然已先有排列出初稿概圖,但實際入缸放置時,還是不斷的調整、並再不斷的嘗試別種組合,再選出自己覺得滿意的放置,不知不覺又擺設1個多小時….最後就將這次的造景定案。
次造景主題想營造出亞熱帶原始雨林的感覺,首先就將沉木區配置鐵皇冠、黑木蕨、細葉鐵、莫絲,這是沉木造景中最常用的草種,也是個人一直都很喜歡的種類。
入水後,將後景種植氣泡椒、紅色系睡蓮、咖啡椒、綠椒草、皇冠草類,前景石景區種植小天葫荽。
將器材一一接好後完成…(我的出水口還沒到貨)
為了紀念我第一次三呎缸的造景,也是我期待已久的理想,女友幫我的景,取名為"ORIGINAL"-(原創、獨特的意思)
天葫荽穿梭在石縫間。
ADA螺旋計泡器+30拍細化器
40天後,過程中微調了石景的排設和木沉的配置,也陸陸續續的增加了後景草(小海帆)、前景草(迷你小榕),水質上也都算穩定了,最後也放入主要的群游魚種,這原始的景色,我第一想到就是亮眼的”金三角燈”來搭配,這次買回的50支魚都算很健康,也是一下缸就自在的群游、搶食。
詳情請觀看我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stone7745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