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隧足又名蜈蚣櫛蛇尾,是海星的近親,同為棘皮動物,長得跟海星差不多,是屬海洋生物"蜈蚣櫛蛇尾" (Ophiocomas scolopendrina)。在動物系統分類學上屬於棘皮動物門,蛇尾綱,和海星、海膽、海參有血緣關係。因為牠們的5隻手臂細細長長的,很像小蛇的尾巴,所以稱為蛇尾類,也俗稱為陽燧足。墾丁海域的潮間帶,最常見的無脊椎動物就是蜈蚣櫛蛇尾,在有些礁岩海岸,其密度可高達每平方公尺300隻,是非常優勢的海岸動物。牠們喜歡躲在岩縫中或岩石之下,您只要搬開一、兩塊石頭就很容易發現。因為其5隻手臂每1隻都有一點像蜈蚣,所以稱為蜈蚣櫛蛇尾。將岩石搬動,蜈蚣櫛蛇尾會很機警地找其他岩縫躲藏。雖然牠的模樣不怎麼討人喜歡,但是卻生性害羞,行動緩慢,也沒有毒性。當您輕輕碰一下牠的手臂 (又稱為腕足),牠會很機警地縮回岩縫中。如果您拉住牠的手臂,想將牠從岩縫中拉出,牠會立刻「壯士斷腕」,把手臂切斷,然後逃回岩縫中,好像壁虎或蜥蜴切斷尾巴以逃生。別擔心!大約一個月之後,牠又可再長出新的手臂 (在生物學上,這種現象稱為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蜈蚣櫛蛇尾是海邊重要的清道夫,以動物屍體和藻類碎片為食,對海岸淨化有相當貢獻。牠的嘴巴長在身體中央,在貼著海底的那一面 (稱為腹面),中央有5排牙齒,用來切碎食物。在漲潮時,牠們會伸出2到3隻手臂,在水中揮舞,找尋食物,當手臂一抓到小生物或動物屍體及藻類碎片,就立刻用長腕送入口中吃掉。牠們很少離開洞口,出來覓食。奇摩知識+對陽隧足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