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近兩年前, 1.2呎石景缸進入夏天, 迷你矮珍珠大崩盤後, 我就一直猶豫這小缸要改走哪種路線,
一日在一家理髮店發現老闆的坦魚(坦甘伊克湖)缸, 似乎也蠻漂亮的(有海水缸的感覺),裡面又有不少出生的小魚鑽來鑽去好不熱鬧,
於是就決定試試這沒碰過的魚種.
其實坦魚也分很多類, 由於我的魚缸太小了, 所以只能鎖定捲貝魚類, 魚店能看到大概就斑馬貝,黃金叮噹, 九間貝...等
坦魚現在算是很冷清的魚種, 有些水族店還沒賣呢! 坦甘伊克湖自成封閉生態系, 因此湖水的水質也很特殊,
有些廠商還特製坦湖鹽來讓飼養者定期加入(依據我問理髮店老闆的狀況, 他說之前他加坦湖鹽魚的體色的確比較漂亮),
也有些人是自己加鹽巴與小蘇打粉, 剛開始養我也有嘗試加些鹽巴及小蘇打粉, 後來覺得小缸這樣換水跟添加時水質反而震盪很大,
後來就沒再加了, 最後又因為想改善魚的體色, 嘗試使用坦湖鹽, 有幫助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 因為老公魚體色一樣不優, 但母魚跟其他小魚看起來又還蠻ok的, 加下魚又不斷狂生, 所以目前我有持續加坦湖鹽.
(我觀察水管的魚也是只有進魚時體色稍微比較好, 之後就越來越糟...)
坦魚要硬水, 石頭就繼續用, 還放了些貝殼跟珊瑚砂, 水溫也沒嚴苛的要求, 維持起來應該不算很搞工的組合.
貝魚有挖沙躲貝殼的特性, 實在是可愛極了, 加下他們也會帶小魚, 所以有意也來玩玩親魚帶小魚的場景,
一開始刻意在兩家不同的水族店分別買一隻黃金叮噹(以為挑到公母了), 戰鬥始終沒停過, 後來又在另一家店帶了隻體型較小的(母魚較小),
沒想到一樣是狠扁, 第三隻會受到雙重進攻, 一度好一陣子根本不他蹤影, 原本以為掛了, 沒想到有天突然冒出頭!!!
看來這種魚比燈魚強健多了! 平常不知能吃甚麼, 整天被打到不見天日也能苟活!
隨著日子過去, 當初開始養黃金叮噹是為了看他們生小魚這件事已經遺忘很久了, 每天就看著他們打來打去,
雖然1.2呎缸只養三隻, 但常常只能看到2隻露臉, 在初期都是老大跟老二露面, 連餵飼料時都看不到老么(體型最小),
但常常在大地震換水時他又不知從哪冒出來!!!
所以後來我也懶得再去點名看誰不見了(想點也點不到....)
印象在某陣子(看來已經不是很關心這缸了), 發現出來露面的是老大跟老么, 老二竟然失蹤了!(好幾個月後在底櫃發現魚乾!!!)
沒多久後突然發現貝殼門口出現了一隻小魚!!!
媽呀!!! 竟然連小魚都孵出來了我才知道!!!
為何無法察覺呢?!
因為常露面的老么也是一直處於被老大毆打的情況, 只要一出貝殼就被追打, 這樣根本看不出來他們已經配對好了....
回想起經過, 好像就是母魚都一直躲在貝殼裡, 連放飯都不會出來, 接著是出來就會被打, 最後階段則是靠近貝殼會被打...
(簡直就是家暴魚...)
小魚的卵黃消失後, 才會陸續出來逛街, 行動範圍遍及整個貝殼區, 剛出來的小魚用水蚤或是豐年蝦餵食,
太大隻的水蚤小魚吃不下去還是會啄, 小隻的水蚤就吞得下去了, 大約1~2個月就能衝顆粒飼料了.
陸陸續續小魚們就開始長大, 而在小魚還沒脫離親魚前, 第二批小魚竟然就孵出來!!!
還有小魚的狀態下會繼續生!!! 這情況在我的缸已經出現兩次了! 第一次食物沒給足, 第二批小魚都沒機會長大, 第二次給足食物後,
第二批也幾乎都全數存活, 兩梯魚大約差一個多月.
(想不透這麼好繁殖的魚, 為何一隻身價還要快三張紅色鈔票?! 難道真的是太冷門的關係?!)
最後附帶一提, 之前在網路上找了很多認公魚母魚的特徵, 在我養的這對魚身上幾乎都看不出來,
唯一看的出來就是成魚的體型差很多....
(這對在未完全成熟的魚中挑出公母是毫無幫助的....)
總結:
1. 對於喜歡看親魚帶小魚的人, 黃金叮噹是很適合入手的卵生魚種, 幾乎和軟胎生(例如孔雀魚)魚種一樣容易.
2. 黃金叮噹體質強健, 容易飼養, 挖沙佈置貝殼的行為非常有趣.
3. 地域性很強, 小缸千萬別養太多隻!
剛入手的公魚老大

可憐的小白老二,原本以為他是母的...

全缸貌

老大體型變大, 顏色也不黃了...

生產重地

這是第一次發現的小魚 (大約養了一年)

卵黃已消 越來越多小魚出來

若有風吹草動會馬上回到貝殼中

老爸不是守在小魚的門口, 懷疑他守的那顆貝殼內還有蛋?!

公母魚不待在一起

自己的家要自己佈置 (常常會變換陣行)

當然大石頭的擺放還是要靠人啦... (這張可以看公母魚體型的差異)



正上方往下看


小魚


長比較大的小魚

母魚+小魚

這張看起來很像兇猛肉食魚 (實際上他們連黑殼蝦都不會吃,只會把蝦逼到缸外變蝦乾)

水這麼混濁, 是因為剛換完水後直接加入坦湖鹽 (這麼大的震盪都可以活得不錯, 這魚蠻耐養的)

已經會衝飼料的小魚

吃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