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綠角的書,

對其中一段跟投資沒直接相關的描述頗感興趣,

他敘述道一間公司在股票市場上市集資,

然後產出產品(有形無形皆可,簡單舉例電腦面板),

資金透過生產行為產出了價值(產品),公司將產出的價值售出賺取資金,消費者花錢購入產品享受產品帶來的價值。

現在第二間公司進來生產&競爭,

兩間公司競爭的結果導致商品價格下降,

資金的生產產出的價值對兩間公司皆下降,

那資金透過生產所帶來的價值跑到哪去了?

簡單來說就是跑到對消費者身上了(隨著逐年競爭消費者可以享受更大更便宜的螢幕),

所以投資面板公司獲得的獲益,可能還比不上花錢消費買螢幕所帶來的價值,

簡單說就如標題所敘,消費行為勝過投資行為的獲利?

你的每一分錢花享受現今社會上生產之goods所帶來的價值,

可能勝過拿去投資所帶來的價值?

也就是說以每分錢的機會成本來說消費行為產生的價值勝過投資行為?
(極端點說你沒買螢幕(消費)反而是沒享受到資本所帶來的最大部位價值?)


這段論述當然也是有前提不是那種入不敷出的狀況,

綠角想用另一個角度去跟大家闡述的是不要為了投資而犧牲生活。


但我實在是很好奇他的這套說法是否成立?

錢這東西越花越有錢,這論述我們會聽到很多說法解釋,

但他這角度我還是第一次切入。

不知各位的想法看法如何?
藍海產品&服務:較高成本+"可接受的獲利"反映在價格上;消費者在"可接受的價格"下嘗鮮
紅海產品&服務:較低成本+"可接受的獲利"反映在價格上;消費者在"可接受的價格"下使用
當無獲利時自然沒公司願意生產,一切都是"市場"在平衡
"市場"代表著所有投資VS所有消費
所以當你投資績效大於所有投資人,消費行為勝過投資行為的獲益?
當你投資績效小於所有投資人,消費行為勝過投資行為的獲益?


不要把綠角當經濟學家去探討他寫的文章。

他只是一個股市散戶在股票市場輸了錢去寫書而已, 連基本的經濟學底子都沒有。

tbyellow wrote:
今天看了綠角的書,...(恕刪)
刪...刪...刪...刪...刪...刪...刪
tbyellow wrote:
不要為了投資而犧牲生活...(恕刪)

不要為了投資而犧牲生活.......其實只有這句話是重點,其它都是廢話....

這問題很簡單...回到自己問自己就好...
當年::三更燈火五更雞...火拼聯考的歲月....
人為什要這麼辛苦?人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因為這是在投資!!!

22K事少錢多離家近,天天回家看謎片.....這種不犧牲生活的日子,你願意讓你兒子過嗎??

有個有錢的老爸.天天遊山玩水環遊世界.高談闊論投資之道...這種不犧牲生活的日子,你願意讓你兒子過嗎??

投資有所犧牲,有所得...這才是投資
投機投個好胎,就KO所有人了!!!..就是你所謂的:不犧牲生活的日子...

當年川普繼承老爸10億美元....
瞎折騰了40年.10億美元變成12億美元資產.....年均報酬率0.5%....
他老爸若地下有知,當年應該只留給他美國國債就好!!!!定存都吊打他....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灰狼01 wrote:
所以不投資的人賺的比投資的人還多,你覺得這說法你能接受嗎?


這句話在邏輯上就不合理

如果改成

不投資只存款的人勝過8成以上冒風險投資的人

這句話就貼近現實了

這不是因為散戶笨

而是散戶在資本市場真的處於絕對不利的位置

不過還是多說一句

現代人可以不投資

但是一定要會理財
劍神路亞 wrote:
這句話在邏輯上就不...(恕刪)


這主題就猶如百貨公司年終時都會推出年終大拍賣,打折出售。由於折扣多,會吸引很多衝動消費者,這些沒經思考見便宜就買的人,往往就買回一堆索然無味的東西。

最明顯的東西就是福袋,那麼多人排隊,都是衝第一獎而來,其餘拿到的都是公司的呆貨。
刪...刪...刪...刪...刪...刪...刪
跟你說喔
經濟學裡面有個門道根本是旁門左道 邪道
好死不死有幾個人身為該門道的 得到諾貝爾獎了
這些人有多可惡 比如說 他們會告訴別人 你們有腦袋也不要用 因為沒有用
當我們問這些人說為何動腦是沒有用的 他們會跟你說
得諾貝爾獎的人都說沒有用了 你怎麼會覺得是有用的? 甚至會說 你得諾貝爾獎了嗎?

接著這些人就做很可惡的事情

因為他們頂著諾貝爾獎的光環 跟什麼經濟博士的光環
一直遊說世人這種邪說 然後告訴他們 因為資本主義的社會有些特色 所以長期經濟一定持續成長
用這理念就創立了好多fund
然後
這些人靠著這些fund 光是手續費跟管理費就收了好幾百億千億台幣 不得不說
他們真是聰明 這些教授 學者靠他們一生的固定收入投入該fund 到進棺材那天都賺不到手續費的零頭
很多人很歧視那些寫書斂財的玩股人士 這些學者更為可惡 可惡至極了
甚至我都覺得這些人有不少說不定自己都認為是不對的 但是靠這種方式賺錢太輕鬆方便風險低了
為了錢睜眼說瞎話 我都覺得這些人以後會下地獄

還好

經濟學裡面也有一群很反對那群人的學者 他們也很多人拿到諾貝爾獎
真希望他們能夠有效抵制這學說 我晚年一定也要加入戰局 等我把我該做的事情做完
不如說 諾貝爾獎的經濟獎不如別頒好了 長年來爭議很大
灰狼01 wrote:
沒有人想當那80%的賠錢者,但為何有20%的人賺錢? 改檢討的不是市場,是自己的投資作為。




灰狼兄

不是小弟和你唱反調

您這句話很像投資書作者講的話

有個小故事

狐狸對懸崖上的雞說

你不勇敢跳下來

怎麼不知道自己是可在天上飛翔的老鷹


殊不知散戶處於食物鏈的最底層

在加上貪婪與恐懼是與生俱來的人性

所以只要小弟認識且熟悉個性的親友

不論長輩平輩或晚輩

我都不贊同他們投資

因為大部分的人

真的不適合投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