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 ETF 定期定額時,開始思考股利要怎麼運用比較好。

常見的做法有幾種:不再投入,直接把股利花掉;有人在除息日就再投入,希望減少空窗期;有人等股利真正入帳後再操作;也有人選擇放著,等市場下跌再進場。這些方式各有道理,但長期下來差異還是值得思考。

現在很多券商(像永豐豐存股、元大、凱基等)都有提供「股利自動再投入」的功能,看起來最方便,也能避免資金閒置。
不過小額投入時,手續費、金額門檻以及稅務都需要留意。
如果追求複利效應,直接交給系統自動化可以省心;若想精打細算,手動累積到一定金額再進場,則能降低成本。

我自己偏向讓錢盡快回到市場裡滾動,覺得長期下來效益更大。但也能理解有人寧可等到股價回檔,再把股利一次買進,這樣操作起來比較安心。

想了解大家的經驗,你們實際上是依靠券商的自動再投入,還是自己控制時機?長期存股的情況下,哪一種做法最能把效益放到最大?
我會選擇領息完投入當月即將除息的etf
例如878領息是9月,就分批或單筆買進919,等919十月領息就買入10月除息的0056 豐存股下面的除息清單就蠻好用的 可以多看看~
我是懶人派,直接開自動再投入,錢進市場的時間最長,複利才會大
持續買定期定額+股利再投入存最快,五年的獲利率已經有40%
cloud921110 wrote:
最近在研究 ...(恕刪)

選擇不配息或殖利率低的例如0050,006208,配息要2代健保,綜所稅還要報,沒填息不就自己的錢,拿給別人抽在配回來給自己,輸錢還不能退稅。
股息就是左手換換右手 要相信時間就是的力量
加上如果你還剛開始研究而已,不一定能掌握對的時間,那不如直接自動再投入就好
自動再投入適合懶人和穩定存股派;想超前市場的人可以留現金等修正期買。關鍵還是「紀律」,不要讓現金閒太久。
這個問我就對了
直接設自動再投入就好了
千萬不要帶有個人感情或自以為那個時間點最好
反觀只要把投資做到最懶的情況
縱使自己太忙忘了也會自動將該做的事情做好
我從快二十年前在外商的ESPP配息時就己經在做自動再投入的動作了
一直到現在也是這樣做
其實兩種都行,看性格
想追求極致複利就自動,想保留現金流就手動。重點是別把股利花掉就好
巴菲特或是方舟投資女股神
如他們是光靠(股息)$致富的
而不是靠極為精準,投資眼光
華爾街沒人會說他們是股神
請問在台灣你認識哪位富翁
除了那些出版書籍投資達人
有哪位他是光靠存股致富的
問你/親戚/朋友/同事/鄰居/
有哪人靠存股致富的嗎有嗎












反而靠不動產致富人卻很多
反而買到飆股致富人卻很多
反而去做網紅致富人卻很多
然而那些小資族存股很多年
該上班人還是得去上班工作
光靠存股不用上班鳳毛麟角
烏龜在地上爬行的致富方式
就算把股利再滾進還是超慢
除非不是小資族滾進才會快
否則財富積累速度超級緩慢
實在太慢了很多人就放棄了
又小資族又定期定額又想要
效益最大化就算過了三年後
你也很難看到有很明顯差別
所以發文討論這種事很多餘
除非買的是飆股就另當別論















我舉例來說你
曾做過(指數選擇權)的買方
進場3小時就賺進4倍的錢$
你還會再想要,用啥存股嗎?
且使用的錢,比你存股的錢少
實際上不用花費你很多錢的
但是差別就在你不會做而已
或差別就在你不會判斷行情
剛開始賠掉小錢就當作學費
等你學習好了再也不想存股
不然去問做選擇權的人看看
他想不想用存股方式來賺錢
能倚靠選擇權賺錢的沒有人
會跟你一樣想用存股來賺錢
不管他做選擇權買方或賣方















人類腦袋裏思維
才是能最大效益化的武器
當你腦袋裏想的是存股事
有人當網紅教導人做投資
你做存股賺的錢都沒他快
像似這類大網紅在社群上
你隨便一滑就能夠看得到
至於投資能力如何誰知道
反正他未必是靠投資賺錢
所以做人不要太過死腦筋
金錢它自然就會源源不絕
fox.simon
但效益最大化的選擇權....也可能讓你3小時資金縮減一大截,莫忘當年0206選擇權大屠殺(多空雙殺)[笑到噴淚],本金多的人存股承擔的風險很小,難道就要叫本金少的人去玩風險大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