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OLED和micro LED 未來會不會影響LCD業務?
http://technews.tw/2017/05/18/joled-oled-2018/
JOLED 推全球首款印刷式 OLED 面板,2018 年初開賣
http://technews.tw/2017/05/18/the-key-factors-of-commercializing-micro-led-applications/
兩大關鍵加速 Micro LED 商業實用化,TV 應用可望提前實現
剛出爐的
林聖斌強調,在 4K 以上到 UHD 系列電視擁有業界最齊全 40-88 吋機款,.............;至於推出 QLED 量子電視的原因,三星是 OLED 製造大廠,很了解 OLED 產品的特性及優缺點,在考量電視使用年限、畫質、亮度及成本後,認為 QLED 量子電視是最佳的選擇,目前並沒有 OLED 電視的規劃。(好像暗示 OLED有這些缺點年限、畫質、亮度及成本 那我就有疑慮)
QLED 量子電視目前已在歐美及韓國 3 月上市,台灣預計 5 月起陸續上市,林聖斌表示,今年 QLED 量子電視金額占比目標為占三星在台灣整體電視銷售金額的兩成以上。
如果空方明天仍囂張到開盤就大量借劵賣出,把股價壓到盤下的話,公司派是否就會進行更嚴厲的反制手段?
=============
面板業有分 中小尺寸 和 大尺寸(10吋以上)兩種產品線.雖然都是面板,但本質差很多...華映和彩晶,很難和友達群創放在一起比較.
華映和彩晶,長期沒有大筆資本支出,投資新設備和技術,技術門檻低,產品主要是 低階的a-Si手機面板,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折舊費用雖低,投資少,這就像57台世光講得,老態龍鍾的公司,遇到景氣高峰時,毛利率雖較高些,但營收少,獲利也無法太突出. 技術門檻低,就像在養豬種柳丁,同業看到好賺,馬上就大量擠進來搶生意,報價容易崩跌.
華映和彩晶不能長期投資,有賺就要跑.
友達和群創 在電視面板業,算是前段班優等生,國際大廠的旗艦機種指定愛用,在產業界有話語權. 過去幾年仍有花大錢持續投資最新技術和產能,折舊費用稍高,但營收大,在產業高峰時,獲利容易明顯成長. 技術門檻高,大陸雖持續花重金,吸收叛將帶槍投靠,仍無法全盤Copy雙虎的技術和專利.
====================
OLED可視角高,壽命短,適合在手機這種不用持續開機使用的裝置. 但還不適合應用到長時間開機的TV產品線.
OLED和LTPS LCD擺在一起,OLED的紅,綠,黃 氣球的色彩明顯鮮豔亮麗許多...OLED在手機上,短期內是可能大量取代LCD.
但OLED 色彩早衰,容易烙印的問題,仍是無解..只是大部消費者開機時間短,常常換機,沒有發現.
三星是OLED的專家 和全球彩電龍頭廠 ,深知OLED的致命傷,當然不願意投入OLED TV產業.
LG的 OLED TV號稱對比無限大,但實際上,暗部色階差,表現比LCD還差. Sony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終於今年借用晶片運算補償的方式,改善OLED TV的畫質缺點,發表 A1,大家把 Sony A1 和 LG 過去發表的OLED TV擺在一起,就明顯發現OLED TV的畫質缺點.
為什麼三星不玩OLED TV,LG 卻極力要搞?
因為LG和京東方這兩家的LCD 是IPS,不同於其他業者的VA技術. IPS的可視角雖較大,但對比差,暗部色階差,暗部細節差,看電影時暗景看不見,畫質評價差, 在高階市場被VA陣營打的快喘不過去,LG 只好硬著頭皮往 OLED 找出路.
OLED TV有了日系品牌的調教後,是否已是畫質之王?
No,
Sony自己仍是表示 OLED TV產線是為了 市場上不同客層的需求而開發,Sony 自家的畫質之王,仍是Z9D LCD 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