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調機構 IHS 預測,今年 50~59 吋液晶電視佔全球電視出貨比重預估將突破五成,來到 51.7%,遠遠超過 40~49 吋的 35.3%,反映電視持續朝大尺寸趨勢發展。
IHS 進一步預測,60~69 吋液晶電視非常有機會成為下一世代的主流,2020 年出貨市佔將上看 20.4%。在此同時,40~49 吋電視市佔則將萎縮至 28.9%。
50 吋以上電視現已是兵家必爭之地,隨著三星、LG、Sony 等大廠競爭日趨激烈,上游面板供應商也積極擴增大尺寸面板產能。據南韓媒體 ETnews.com 報導,台灣、中國的第 8 代和 8.6 代面板廠第二季已陸續投產,有望紓解目前市場供給吃緊的狀況。
=============
50吋以上機種,今年銷售已經超過一半,這麼快就為市場主流.
下半年,幾座新廠量產,可能還是追不上大尺寸化的速度...群創8.6代廠年底若順利滿載,每月可貢獻營收約20億.
(4.5萬片 x 6 片58吋 x 93% x $250 x 31 = 19.4 億台幣 )
今年第二季台韓中業者的 8 代線液晶(LCD)面板廠陸續投產,外界擔心供給大增,將衝擊面板價格。不過專家指出,供給增加之際,舊產線也陸續除役,對面板價格的影響,也許沒有想像中可怕。

韓媒 etnews 19 日報導,群創位於高雄的 8.6 廠,今年初投產,每月可生產 4.5 萬至 5 萬片面板。
南韓面板廠 LG Display(LGD)對中國廣州廠進行第二階段投資,每月產能將再增 5 萬片。
中國廠京東方的 8 代線廠「B10」,每月將生產 7.5 萬片
8.6 代廠(2,250×2,600公厘)和 8.5 代(2,250×2,500 公厘)相比,能切割出更多大尺寸面板。以 50 吋面板為例,8.6 吋廠可切8片,8.5 吋為 6 片。58 吋面板差距更大,8.6 吋廠能切 6 片、8.5 代廠只有 3 片。
專家預測,儘管供給增加,仍無法完全解決短缺問題,這是因為去年底和今年初台韓都淘汰舊產線,而且今年底或許會有更多舊廠除役,一增一減之後,供給增加情況可能不如預期嚴峻。專家還說,電視生產商調降電視出售目標,對面板價格影響,更勝供給增加。
========
不知是哪來的專家,終於說出實話...供給增加情況不如預期嚴峻(不過這好像是3/16日的舊新聞了,被 MoneyDJ刻意挖出來重現)
1.超哥說:台灣面板股價委屈了 賺錢也不動 很奇怪

資本市場對面板前景不確定性,有疑慮.
2.群創現在是零負債經營!

3.增資案是備而不用
4.今年下半年雖有幾個8.5代廠量產,但下半年面板供需沒有問題,非常樂觀. 明年要再觀察 平均尺寸增大市場需求和10代廠的量產情況,再做評估,超哥個人覺得沒有那麼悲觀.
5.超哥表示,早年段董的群創模式, 群創面板產能很小,但系統代工業務很大,可以百分百吃掉群創的產能.
後來,合併後,面板產能很大,系統組裝業務無法消耗面板產能,於是把系統組裝切給鴻海.
現在公司零負債情況下,公司內部在思考以後公司的cash要投資在哪裡?
今年策略是,面板穩紮,系統整機重新切入.已經在和客戶洽談 組裝代工.
=========
彭董自顧著吹喇叭,幫自己和員工加薪,公司內部吃香喝辣的,不食人間煙火,不知股東疾苦,...超哥比較親民,了解民情,幫投資人大喊股價委屈了.足感心.
公司一再強調 增資案是備而不用,非凡分析師李蜀芳還是在講,要觀眾注意增資案定價,會影響短線群創股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