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五分之一的股東被洗出場!
當然目前股價就在相對低檔,也不算賣錯,至少節省了資金成本!
股價回測季線,量縮至不到百張,似乎又回到低檔盤整時的水準!感覺籌碼還是很安定!
上次起漲,是因九月營收大幅拉高至1.66億,從24.9元直接拉至34.85元,大漲四成!
12月營收1.43億,月減16%,股價一路盤跌,但真有這麼差嗎?
4Q營收4.11億,是創新高,就算和3Q一樣賺個1.24元,全年也有個3.5元,YQY也超過一倍,
難道都沒人願意買嗎?
從買賣的券商分析:
低檔買多的,如宏遠(湯石),兆豐小港,群益北高雄..等券商,其實都是一路買超,
許多短線主力,在大峽谷這檔個股,每次多是獲利出場,
反而是追高的人,當沖認賠亂砍,才是造成股價幾次大漲大跌的元兇!
月營收公告將大幅成長,年報公告將大幅成長,1Q財報將將大幅成長,
股價卻量縮拉回在低檔,本益比不到十倍,
籌碼安定,又是之前操作獲利的標的!
雖然不知主力的選股邏輯為何?
但大峽谷這樣的條件,若真沒人玩,那也只能認了!
最差就當長期投資,去年大峽谷賺那麼多,還有擴廠需求,配股應該不會太少吧!
3Q營收4.11億也是創新高,單季稅後EPS1.24元,
4Q營收4.66億再創新高,保守抓獲利與3Q一樣賺1.24元,全年稅後EPS也能超過3.5元,YOY成長一倍!
對比目前股價,本益比不到十倍,對比盤面一堆不知在漲甚麼的個股,絕對是超值!
正常而言,高毛利,高成長的個股,應該有較高的本益比,
如版主所分析,大峽谷這幾年應該都有機會能維持較大幅度的成長,
也許去年大峽谷剛轉為大幅成長,相信與注意的人不多,所以量才會這麼低,根本沒人玩,
但若連續財報都是亮麗的業績數字,真的還會有這麼低的本益比嗎?
已連續三天不破低,低檔承接力道似乎有加強,
認賠的繼續認賠,低檔買超的券商持續買超,
洗掉沒信心的浮額後,希望財報數字出來,股價能合理反映該有的本益比!
2015全年毛利:40.3
2016Q1~2017Q3 毛利率: 36.2->35.3->35->36.3->25.8->30.9->33.5
2015年的40.3高毛利是因為公司接單主要以商用為主 商用毛利率約4成
2016年約35.7% 這年政府標案的比例提升 杭州G20是最明顯的例子
2017年Q1 似乎遇到轉型空窗期之類的狀況 毛利新低25.8
2017年Q2 靠廈門金磚五國會議灌了近三億的業績 毛利30.9
我電訪時有與公司內部人聊過 大峽谷為了搶單有犧牲一些毛利 目的是為了提升知名度
2017年Q3 毛利33.5 大約政府標案的平均毛利
政府標案毛利約在30~35區間 30應該是他們可以接受的地板 除非是接國際知名大案
不然我想不會開出30的毛利 大多應該3X 大約2千萬NT以下的標案我想毛利是接近35的
中國目前2000萬NT以下的標案非常多未來兩三年只會更多
唯一會拉低毛利的只有代工這部分 但目前比例6~7%而已吧
代工部份具我了解有一定規模後毛利約兩成 其實代工部分都算是多賺的
之後應該會利用自動化提升毛利而且不提升營業費用
而且我記得有在掏寶看到大峽谷的水埋燈 如果是一般通路我想那毛利應該不錯
Q4商用比例未知 中國不過聖誕節 但誇年應該會弄點氣氛 但也沒農曆過年跟國慶熱鬧
小弟有去上海誇年過 也是都有活動的
個人猜測2017年Q4 保守看應該在33附近 樂觀點看會優於Q3的33.5 34~35
補充:
中山知名的LED水下灯品牌,大峡谷照明好评如潮
資料來源 http://www.heyuanim.com/make/45428897.html
首先、基本面要鎖定市占擴張、毛利率提升以及受惠產品升級的企業,如果不能達到這些條件,即是要避開的標的。
二、若一家公司基本面無虞,股價卻因市場誤解,對其產生悲觀氛圍,就應大膽買進。
三、一家公司營運表現良好,或是有新產品問世,等於前方有利多催化劑待發酵,值得留意。
最後,評價相對低廉者,如有良好殖利率保護,且2018、2019年營收與獲利保有不錯成長動能,也是布局優選。
根據麥格理觀點,挑選低檔勝利股條件口訣是:「基本面強悍、市場太悲觀、前方有利多、評價有夠低。」
在台股中,獲得麥格理證券納入研究範圍,且符合上述至少其中一項條件的公司,包括:鴻海、穩懋、矽力-KY、英業達、亞德客-KY、台光電、南亞科、樺漢、啟碁與智邦。
可以跟大峽谷對比看看,是否大峽谷更有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