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開發晶片到底有多難?

中国人实际需要逼迫才能成事,因为当年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论还在,加上一大帮崇美公知在摇旗呐喊,美国芯片便宜性能又好,为什么还自己造,现在知道了,美国逼迫中兴华为,甚至要断了他们的生路,现在知道了美国人的无耻,当年中国超算速度超过了美国,结果美国立刻要求英特尔禁止向中国出售超算芯片,中国自研芯片反而更领先了,美国如果让高通完全禁止向中国出口芯片,相信高通离倒闭也不远了

tt0566 wrote:
中国人实际需要逼迫...(恕刪)


人家本來就有的東西, 非要搞到買不到, 才要花幾千億去拼拼湊湊來給中興華為用. 習包子的腦袋真的是糨糊做的. 勞改營長大的就是不如華頓學院畢業的

tt0566 wrote:
中国人实际需要逼迫...(恕刪)


如果你懂晶片製造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
健人就是腳勤

tt0566 wrote:
中国人实际需要逼迫...(恕刪)

你搞錯了,中興華為事件是中國人自己無恥,做生意不講信用,不守規矩,小動作一堆佔盡便宜
證據確鑿被人抓到,上層也認了
真不知道是有些人是怎麼想的,自己下三濫還怪別人,比惱羞成怒還誇張
在中興的證據裡面華為也是用一樣招數,現在就等調查結果出爐
自己不作死就不會死,夜路走多了碰到鬼

tt0566 wrote:
中国人实际需要逼迫...(恕刪)


華為的「無恥」大概無人能及,先檢討自己吧!
smallbeetw wrote:
這是台灣軟體業觀點...
這是台灣軟體業觀點的另一個大問題,看起來很簡單,然後很多人跨界,結局是啥也沒做出來,全是別人的東西...

閉源的code看不到就不談了. 講開源的Linux kernel, 光纖通道驅動,KVM虛擬機... 這些台灣有幾個人真正會修code? 還能貢獻上游? 十根手指搞不好數得出來...
(恕刪)


台灣搞軟體的待遇不好
會這麼多留在美國或去美國領美金不是很好?
不過矽谷消費不便宜就是了
Cupertino Apple對面就是大華超市
華人在矽谷吃喝都不是問題
以前也窩在北加半年過
南加待比較久

北加州好區這20年來房價沒回頭過⋯
健人就是腳勤
其實台灣機械業早在90~2000年代初 就有嘗試切入半導體設備製造這塊

而且數量還不少, 但是最後都收攤,因為燒錢/技術比不過人家


人家AMAT/ASML等歐美設備商 光是投入的研發資金 就跟TSMC是同一規模量級的

小小島國/無資源/工業化區區40年而已的台灣 能出一家世界級的大廠已是奇蹟了

少數生存的 則是走上供應實驗室/學術單位 小規模使用的

或是切入歐美設備商的製造供應鏈 (以前北儒就是AMAT的Sputter chamber製造商,可惜被自家老董掏空弄倒)

JingYing wrote:
設計、製造、封裝 ,台積電是主要在製造這項,其生產的儀器是來自那?,有些IP項授權也是來自那?


產業瞬息萬變,切入時間比別人落後,其實就已經喪失先機, 機會的窗口只有一瞬間 闔上就沒機會了

加上現在全球化影響,大者恆大, 光是AMAT就合併掉好幾家外國設備商 變成一家難以想像的大怪物
(老二的Lam也是併吞了不少小廠,以前投設備商 還可以貨比三家,現在真的就是被併購到只剩那一兩家可選了)

這年代 中小企業其實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單打獨鬥~

cche1079 wrote:
其實台灣機械業早在90...(恕刪)



CC大待過AMAT
知道這些設備貴森森
會大者恆大
實在是高階製程太燒錢了
燒到小廠沒本事燒
大廠也很辛苦
研發是天價
如果還做輸人
那就被併掉

像曝光機
Delay 再delay
錢一直投進無底洞裏
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只好找Intel/台積電與三星入股一起來
Intel+ASML+Cadence+IMEC
產官學研軟硬體業者一起想辦法
進行工程上的突破
現在晶片研發都是地球級的合作
那有可能單一國家單一廠商可以搞定的⋯

12吋之後是18吋
投資更是天價
設備商也找這三巨頭使用者一起搞聯盟
但是大家興趣缺缺
18吋是效益考量
大片wafer可以省多少?
單一個EUV就一直難產⋯⋯
健人就是腳勤
NQQegg wrote:
台灣搞軟體的待遇不好
會這麼多留在美國或去美國領美金不是很好?
不過矽谷消費不便宜就是了
Cupertino Apple對面就是大華超市
華人在矽谷吃喝都不是問題
以前也窩在北加半年過
南加待比較久

北加州好區這20年來房價沒回頭過⋯冷...(恕刪)


堪用的都已經不夠了, 再把人往外面趕這樣好嗎?...

不過這也是搞開源有趣的地方, 坐在家工作就能賺美金歐元人民幣何樂不為? 再說我上面講的那些也不需要全會, 只要精通貢獻其中一兩種就世界任翱遊了... 像 KVM 社群領頭級的人就在歐洲... 反正是在家工作, 很多開源工程師一天到晚換 location...

一般人確實搞不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開源軟體, 如果閉源軟體那麼強大, 照理說所有人現在都應該流到美國去做閉源軟體. 問題是, 就是有那種瘋子會弄出開源來創造出第2種遊戲規則. 現實世界中, 閉源的 Windows 不但沒有消滅開源, 還讓開源的 Android 佔據到手持裝置領域, 結果微軟連第三名都擠不進去. 現在大多數的 data center 也都使用 Linux, 超級電腦領域也是這樣, 醫院的核磁共振機, 航空業的飛行摹擬器, 人造衛星... 未來的車載應用更是如此. 就連TSMC也用了開源的東西... 只要產業有足夠的經濟規模, 投資開源是一個平衡的戰略選擇, 單壓在閉源平台只是把命脈完全交給別人而已...

看到差別了嗎? 做閉源做到很好, 一個閉源工程師就是到 Microsoft 工作, 到 Apple 工作. 但是貢獻"國際"開源專案作到很好, 開源工程師可以到網路服務的 Google, FB, 淘寶, Netflix 工作, 也能到網通製造商: Cisco, 華為... IC 業: Intel, AMD, Nvidia... 手機業就不談了, 門路太多了... 就我知道連 Microsoft 和 Apple 都在找開源的人, 他們在上游社群招募甚至還不見得很順利... 因為閉源文化和開源還是有相當差異...

搞不清楚的人太多, 投入的人太少, 堪用的少, 優的更少, 現在的狀況就是這樣...

NQQegg wrote:
根據EE Times...(恕刪)


想要突破這困境只能靠~核彈~生化武器
怎麼簽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