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
我的股票操作策略,如果定存股獲利 超過3年以上年報率,1年5%,3年15%的話,我會先賣掉然後找另外落後股價.這樣或許可以
有更大獲利.我是今年才體會.鴻海(從7x抱到12x>>>然後又回8x), 鴻準 (8x>>>>95, 然後到目前73.x) , 和碩(71>>>100,然後到目
前65), 以上是代表股票,其他就不提了.股票抱著 上去沒賣, 跌下來 一樣沒賺,如果 股票 賺超過 3年現金股利.我目前依定會處理的.


依您的紀律:就是 賺15% 就脫手,如能堅持,也很好。

但如果下跌呢? 停損點定在幾趴?

股票有業績成長股(有炒作股業績 有炒作資產 有炒作合併題材...等),炒作材料都有時效性,很難有持續性。
大漲就是崩跌的開始,居高確實要思危。由於資訊不足,真正的業績成長很難辨別,等到的都是落後資訊,能賺到錢算運氣好還是自己能力好。以後還能持續選到好股票嗎?

電子業這種情形最多,您的操作方式適合電子業。但心情也很緊繃,每天跟盤勢起伏,賺得很辛苦。

若改變策略,找傳產業,公司穩健資訊透明,獲利穩定,每年穩定配息的標的。
我們只要找適當買點即可,也不必太關心股價,遇到系統性大跌,更是加碼的好時機。
如此操作是否心情更輕鬆。

我年輕時是採您的方式操作,沒賺到什麼錢,只賺到經驗。目前我踩後者方式,每年輕鬆入袋生活費。




shih3246 wrote:
有時候好不容易看到自己心動的股票已經跌得很便宜了,卻沒錢買。


這是最痛苦的時候,心癢難耐啊!
現在我身邊就沒現金,正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解定存再加碼。
灰狼01 wrote:



P大,對於你被...(恕刪)

誤會了。我視現金為資產配置的標的物,只是把它歸類在低風險資產,用來降低整體資產的波動。整體資產波動不暴起暴落,才能持續的執行理財計劃。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我設定高風險資產的比例為70%。很多人自認可以承受高風險,所以訂立了積極的理財計劃;但是如果看到資產縮水50%以上的時候,恐怕會被恐慌氣氛給擊敗;追求完美往往是計劃失敗的主因。
刪...刪...刪...刪...刪...刪...刪...
同S大,灰狼大+1
-----------
因此想請教E大如此的資金配置方式,
萬一還到崩盤股災,如何因應?
想要逢低買進攤平時,又當如何因應?
-----------

野人獻曝
前些日子槓槓比例有點高,
現金-25趴,影響到心情,
3月初的震盪,也沒信心再加碼,
錯過了後來這一波漲幅。
(事後諸葛)

短中期內是把現金部位拉到20趴以上,
萬一有股災,才有機會加碼。

手中績效最好的2、3倍漲幅的股票,
都是2014年底後買入的港股陸股標的
股災沒錢買,真的會捶心肝。

參考文章:
現金比例
一、坦伯頓不敗投資法,
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方向,
現金比例,依自己積極程度調整。
https://onesky.pixnet.net/blog/post/29338429
【持股比率】坦伯頓不敗投資法---台股的60%25

二、巴菲特的遺囑教我們的事:到底應該留多少現金在身邊、多少投入股市?
巴菲特在遺囑中交代家人,把90%的錢拿去投資S&P500,10%留做現金

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m/GArticle.aspx?id=ARTL000078375

三、
以下摘自網路文章,巴菲特為何持有現金
這些保有流動性資產的理由也適用於一般投資人。首先,當股市大跌,而你又發現一些很棒的投資機會時應該怎麼做?當然要買股票,但如果你的錢已全部投入股市,沒有現金或約當現金,就會錯過好機會。第二點,當你需要一些現金應急時又該怎麼辦?請容我再次強調,你應該保有一些現金,才不致被迫以不利的價格出售投資以支應意料之外的費用。

當你有額外的現金可投資股票時,千萬別急著進場,請耐心等待投資良機。持有現金或約當現金不只為了安全,也能幫助你提高投資獲利,讓你能在稍縱即逝的機會出現時把握住機會。從這個角度看,保有部分現金或投資低風險的流動性證券,長期可能有助於產生高報酬http://wawafinanceessais.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13.html?m=1



灰狼01 wrote:
同樣的,我就是這種...(恕刪)
刪...刪...刪...刪...刪...刪...刪...

stanley5000 wrote:
因此想請教E大如此的資金配置方式,

萬一還到崩盤股災,如何因應?

想要逢低買進攤平時,又當如何因應?
就已經是沒有現金的狀態了,還要怎樣因應?以不變應萬變,哈,因為沒得變...

其實我有高收債的部位啦,大約股票部位的1/4,當初考慮配置這個,第一考量是現金流(基本開銷房貸+車貸就要12萬了),另外則是找一個跟台股可能關連不大的資產來因應崩盤時的加碼需要。其實這個需求當初也是頗費思量,後來是海外高收債比較符合需求。

逢低加碼的case,對我來說就是換股啦,減A加B、減C加D或減D加A等等,我對價值投資的觀點是,價值是"相對"的,就像房地產市場的"比價"一樣,顏炳立的名言:當價值一樣時,選價低的;當價格一樣時,選價值高的。崩盤時,總是有人跌的少一點,有人跌的多一點,當營運都不變的條件下,賣跌少的去買跌多的,獲利空間就創造出來了。
灰狼01 wrote:



哈! 若是因"...(恕刪)

我的定存是放三年期的,這樣可以拿到比較高的報酬率,需要的時候再進行解約。由於我把定存拆成一筆一萬,進行再平衡解約的時候也不會損失太多利息。以上灰大可以考慮看看。
之前有提過會按照個人承受風險能力而調整高風險資產的比例,比如結婚生子、退休、發生家庭變故、退休、以及健康出現狀況的時候。但不會因為預測股市未來的走勢而進行調整,這樣才算符合被動投資的精神。
昨天把一檔持有2年左右的持股出清了,上禮拜就開始出,直到昨天才出完,這一檔叫千如,我很少直接講名字的,不過這一檔是取之於01,用之於01,也不是我自己看到的,是在01上看到的,就是這裡: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4843221

這一樓是講九豪的,不過有人提到了千如,我好奇的去survey了一下,覺得頗有"投機"的空間,就進行換股了。

"投機"並非負面的詞,也不跟價值投資衝突,轉機是一種"機",主力介入也是一種"機",或許可稱之為價值投機,價值分析仍是根本,但是好股票不代表有好股價,是要看市場認不認同,散戶很容易就會受錨定效應的影響,所以只要有主力介入,就沒有所謂合理價了,在一個價位盤久了,就會是合理價。

為什麼現在要賣呢?啊就是持有理由已然消失,我認為主力已經離場了,現在就是個散戶盤,原本當初就是要投機,當然現在就是要出場了。

既然賣了,基於存股不存錢的原則,就是會把錢再換成股票的,手上的會適時的加碼一點,也有一檔新標的在買入中,我是很隨性的,不會天天去下單,想到就看一下,通常不是看到好的價位,而是有好的"量",因為我持有的都是冷門股,交易清淡,好的價沒量也沒用。
刪...刪...刪...刪...刪...刪...刪...

ejan1969 wrot
昨天把一檔持有2年...(恕刪)


再請教一下Ejan1969大,

請問您的選股方式是甚麼?
印象中,您有提過您的持股,外資持股比例不能太高,也不會是太熱門的股票,
所以很好奇,在這1.2千檔的股票,您是怎麼篩選您鍾意的股票?
是透過軟體?還是一檔檔研究?

會問這樣的問體,也是因為觀察您的幾檔持股,
無論大盤如何漲跌,表現都非常穩定,
還請E大賜教.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