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ejan1969 wrote:
昨天把一檔持有2年左...(恕刪)


感謝無私分享!

收益良多!

少見難得且如此無私公開自己的鍊金術!

cej0715 wrote:
印象中,您有提過您的持股,外資持股比例不能太高,也不會是太熱門的股票,
這是結果,而非理由。

師從巴菲特價值選股的,第一篩選條件應該都是"價格"吧,要夠便宜,也就是巴菲特說的安全邊際。

而在台股中,除了崩盤的時候,要不然任何時候篩選出來的便宜股,都不可能會是外資愛的跟熱門的股,所以這是篩選的結果,而非原因。不過跳掉大型股則是原因,理由前面提過了,搞不懂的東西,就不碰。

英英間LKK wrote:
依您的紀律:就是 賺15% 就脫手,如能堅持,也很好。
但如果下跌呢? 停損點定在幾趴?
股票有業績成長股(有炒作股業績 有炒作資產 有炒作合併題材...等),炒作材料都有時效性,很難有持續性。
大漲就是崩跌的開始,居高確實要思危。由於資訊不足,真正的業績成長很難辨別,等到的都是落後資訊,能賺到錢算運氣好還是自己能力好。以後還能持續選到好股票嗎?
電子業這種情形最多,您的操作方式適合電子業。但心情也很緊繃,每天跟盤勢起伏,賺得很辛苦。
若改變策略,找傳產業,公司穩健資訊透明,獲利穩定,每年穩定配息的標的。
我們只要找適當買點即可,也不必太關心股價,遇到系統性大跌,更是加碼的好時機。
如此操作是否心情更輕鬆。
我年輕時是採您的方式操作,沒賺到什麼錢,只賺到經驗。目前我踩後者方式,每年輕鬆入袋生活費。
這是最痛苦的時候,心癢難耐啊!
現在我身邊就沒現金,正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解定存再加碼


基本上我選的股票殖利率都還不錯,比如大聯大, 聯強.如果是這類股票下跌反而是我加碼時刻,大聯大 我的成本大約37,

記得在今年過年前指數有大跌,大聯大也被外資每天賣,我就慢慢加碼 37,36,35,一直買.我希望大聯大跌到30.也因為大聯大

是我的基本持股.去年有一天漲到45,我一張也沒賣,後來又跌下來等於我僅能賺現金股息不能賺差價.所以我才會想今年開始

實行賺15%以上股票就可以慢慢出,因為也賺了3年股利.等到自己認為該股價低點時,再慢慢買回.目前大聯大我是低於37元

愈低買愈多.目前獲利都還不錯.

說句題外話,今年聯強表現讓我吃驚,我聯強39元開始賣,結果一路漲,42賣還漲,44賣還漲,46再賣還是漲.現在要50以上才賣了.

鴻海我成本80左右,去年漲到12x,我一張都沒賣,又跌回8x,股價漲多還是要賣,鴻準,和碩也是.選股及當時股價是很重要的.

電信3雄,國泰金,富邦金,我都會買,只要股價到我的理想區.目前是完全不考慮,因為太高了.仁寶低於20我也會注意,接近19

就慢慢買,最好仁寶跌到15元.我玩股票是用這種心態,買了就放著.不會短進短出.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
基本上我選的股票殖...(恕刪)


有高點時將部分持股慢慢賣,收回部分資金,等低點再補回,如此操作是對的。

也是降低風險的作法。
kcc16896 wrote:
感謝無私分享!
其實我什麼都沒講到吧,也沒有什麼訊號,什麼轉折,什麼線圖參考之類的,也就是說,我的心法是無法教人的,全憑個人直覺,基本上就是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那我還提這個做什麼?
動機其實是給價值投資者一個前進的方向。

價值投資者在台灣跟在美國是很不一樣的,巴菲特可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是美國人。美國有全世界最大的資本市場,光是S&P這樣的權值股都可以湊到500支,而且美國市場夠大,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價值投資者比較容易賺到成長利益。

在台灣,巴菲特的價值選股是不容易實現的,所以大家選來選去都是只剩下"定存股"了,定存股就是下不去,但也上不去,成長型的公司,不是沒有,不過因為缺少國內市場支撐,多是好景不長,所以在台灣,價值投"機"比較可行,要賺取長期的成長利益的價值投資則是不容易。

那我們花那麼多時間在研究價值投資,難道就是為了賺那5%、7%的殖利率?

典型的價值投資者是等待"價位",而價值投機者則是等待"時機",板上的典型例子,前者是廣達樓,後者是宏碁樓。

當價值投資者久了,假如覺得獲利就是吃不飽餓不死,但又不知該往哪裡去的,可以考慮轉變成價值投機者。價值投機者需要學習的方向是"瞭解市場",原本價值投資者只關注個股,不關注市場,但要當價值投機者就是想要掌握那個"機",也就是得去學習理解市場。宏碁樓的Acer大是個典型,基本分析鉅細靡遺,市場資訊每天蒐集,所以成功不是偶然。

我自己轉變的動機不是為了更大的獲利,而是為了在投資路上走的更久一點,看看樓主發的文可以看出心態的轉變,從一開始對理財投資的熱衷,到現在卻是有些興趣缺缺了,也就是不知為何而戰,每年就是領股息,然後呢?投資還能幹嗎?

我很希望我在投資路上能夠一直的保持熱情,在沒錢的時候,賺到錢是很有熱情的,但是就像經濟學講的邊際效用遞減,目標取向的驅動力是會逐漸下降的。在投資上,我會想找到一種願景式的驅動力,這樣才能持續,活到老學到老,所以也許我現在不碰大型股,是想把他們留到老了以後吧。

我不想,也沒法像Acer大那樣的蒐集市場訊息,自從接觸了蒙格的書後,我比較確認我想走的是市場心理這一路。

市場是由人組成的,表現出來的行為背後就是各參與者的各種心理作用組合。我沒有看指標,也沒有看籌碼,我在做的只是培養直覺,不刻意去做,就是觀察變化而已,這是我接觸機器學習後得到的心得。

人腦就是個超級的"直覺"學習機器,善於從模糊的資料去弄出直覺的解答,這是我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的著作<快思慢想>裡面得到的心得,人有兩個系統在運作,系統一跟系統二,差不多可以說成,直覺系統與思考系統,而人會傾向只用系統一(直覺系統)過生活,因為這個最輕鬆,最不耗力,所以人會自動把要思考的東西,弄成可以直覺應對的解決方案。

講得有點複雜了,總之我在拿我自己做實驗就是了,千如就是實驗結果之一,我覺得結果還不錯,中間的過程就是不斷的輸入,人腦的輸入比電腦容易千百倍,啊就是看一下、讀一下就好了。

總之,我想分享的不是什麼心法之類的,而是對於"投資"這件事情的看法,尤其是財務自由後,退休了之後,除了賺錢獲利,我們還能從投資上面收穫什麼。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
基本上我選的股票殖...(恕刪)

真巧!剛好手上也有大聯大和聯強,這兩檔波動算小了,我反而抱得住。
雷曼風暴後,買過很多飆股,不過大多啃了幾十%就跑,錯過好幾倍的漲幅,今年的禾伸堂也是早早就放生。
2015年時,採取長抱領息法,那年大殺一波,搞到帳上由正轉負,淅瀝嘩啦賠一屁股。
該不該適時獲利了結?漲多少該賣?對我而言實在是大難題。

ejan1969 wrote:
動機其實是給價值投資者一個前進的方向。



ejan1969 wrote:
我很希望我在投資路上能夠一直的保持熱情,在沒錢的時候,賺到錢是很有熱情的,但是就像經濟學講的邊際效用遞減,目標取向的驅動力是會逐漸下降的。在投資上,我會想找到一種願景式的驅動力,這樣才能持續,活到老學到老,所以也許我現在不碰大型股,是想把他們留到老了以後吧。



ejan1969 wrote:
總之,我想分享的不是什麼心法之類的,而是對於"投資"這件事情的看法,尤其是財務自由後,退休了之後,除了賺錢獲利,我們還能從投資上面收穫什麼。


謝謝E大的分享.我自己觀察學習E大很多年了.知道E大的成果輝煌.但從不知E大有如此幽微入裡的心聲願景.

今天看了E大的剖析,真的很感動,E大明確指出了台灣價值投資者的困境,也提出了專職投資者的人生進程方向.

我還沒有慧根能學習到E大的投資理財的皮毛,但E大分享的人生與投資進程,我銘記在心.

真的,投資不只是錢的獲得(雖然這個也不容易),更是人生境界的追尋提升.

感謝E大一路的分享與分析.感謝版上諸位先進前輩的分享,希望有朝一日小弟也能成為如諸位大大一般,成為為大家點燈的人.

ejan1969 wrote:
其實我什麼都沒講到...(恕刪)


謝謝E大的分享,
讓我好好的消化一下,

除了投資理財,
其實E大的文筆也是令我佩服的,
能把心中所想,
用很精準的文字表達完整的意思.

趁現在每天沒事
我還是先多看點書好了.

wangxyz wrote:
真巧!剛好手上也有...(恕刪)


我不喜歡股票被減資,不然覺得大聯大還不錯,如果我想買,也會等減資完再觀察看看。

ejan1969 wrote:
其實我什麼都沒講到...(恕刪)

常聽e大講故事談投資,感覺有點被洗腦了。
不過因資產大小和能力不同,也無法全盤學來,慢慢拿些適合自己的來修正投資策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