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shih3246 wrote:
...最近常容易疲倦,很想睡,是不是我早上很早就起來運動,而且運動的很辛苦,每次回來都汗流浹背,回來又不能立馬休息...(恕刪)



偶猜:1.睡眠不足(or睡眠品質不好)
2.工作上壓力大時
3.運動前沒充分暖身,運動後沒充分緩和
(一般而言暖身、緩和兩個動作最好各有十分鐘以上)

還有大量流汗的運動後最好馬上沖個澡洗去隨汗排出的乳酸,可以讓人神清氣爽

當然運動後有個小憩更棒了

灰狼01 wrote:
看你的選股後發現,除中華電納入考慮外(未持有),其他的都無法納入口袋名單...我的選股真的保守多了....
灰狼大你可能誤會了,那些都不是我的口袋名單,是我放在看盤軟體裡面練習"理解市場"用的。
英英間LKK wrote:
我想請問您最最多持股是幾種,3、5支還是很多支?還是 1、2 支?
差不多都保持在8支,這樣每一檔的持股比重才不會太多,基本上單一個股不超過15%。

說來好笑,這個限制是無意間形成的,行之有年之後覺得也還頗自在,於是就保持下來了。

我自己用Excel VBA寫了一個程式來記錄交易,用程式的好處是我可以任意算出我要的各種數值,為什麼是8檔呢?因為超過8檔一個表單就放不下,每次都要去移動橫桿才能看到後面的,後來覺得很煩,想說就不要超過一頁。以前是舊螢幕,解析度比較小,有這個問題,前2年換了新螢幕,沒這個問題了,但是覺得15%這個限制還不錯,也就不變了。
ejan1969 wrote:
呵呵,我是很有冒險...(恕刪)
我當初是受到富爸爸窮爸爸的啟發才跳出老鼠迴圈,有了這個經驗,我知道資本世界跟雇員世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我會願意嘗試打破一些既有思維。

其實最簡單的就是有錢是還房貸,還是買股套利好?
這個議題板上三不五時就會出來一次,我觀察過,90%的建議是還房貸,於是大多數人都是老鼠迴圈,我跳出了,所以我很早就離開老鼠迴圈。

灰狼01 wrote:
這是嚴重性別歧視,...(恕刪)
樓主講的是他們家的男生啦,在我們倆的家,都是當女生比較幸福啦。
在我們家,廚房90%是我在用的,我太太就是煎煎蛋之類的,她買了很多廚房家電,像是飛利浦的燉鍋、麵包機、鬆餅機、攪拌機、果汁棒(不是果汁機,是像一跟棒子這樣)、還有用冷凍香蕉做冰淇淋的機器,應該還有別的,很少用我也記不起來,都是上班萬惡的團購買來的,現在就是堆在那裡,我也不敢把他們收起來,畢竟那是她的戰利品。她剛開始會問我怎麼都不用那些設備,搞的我壓力頗大,好像我不用是我的不對一樣,好在久了她也忘記了。
ejan1969 wrote:
呵呵,我是很有冒險精神的,我也感覺不太理想,但是又會覺得散戶之所以永遠是散戶,就是因為無法貼近股權經營者的想法,或許我們系統一認為的不理想就是個誤判(快思慢想裡面就很多人類誤判的例子)。

我會想假如我維持我原本的投資想法,那我可能永遠也跳脫不了散戶思維,所以我會願意放一些資金去做點不一樣的嘗試,然後從中去看看能否品出一點不同的思維。


我覺得是我和e大部位大小的差異形成做法的差異。

其實我看過公司法的規定,我理解到1%以下的股東,其實相對於該間公司都是散戶。3%以上算是開始有實質權力的大股東。

我的資金部位不大,再分散幾檔之後,就算在5億以下小型股,距離1%(500張)也是極為遙遠。e大就相對有機會能接近1%,所以提早開始瞭解大戶思惟我也覺得是好的事。所謂大戶,都是針對個股的影響力超過3%以上的。因為即使所謂的市場主力,對公司有影響力也是從這個%數開始,金主型的主力資金規模是針對少數幾檔個股,而外資等法人,則是能涵括多檔大型權值股。

即使是奈米戶,我也觀察到我目前和曾經持有的兩檔小型股的高層權力變化,基本上都是往好的地方變動。一檔大股東直接把控股公司賣給上市公司,退出董事長,但仍然當董事及控股公司的法人代表。這檔我看公司年年都在委託書公開查詢系統上刊登徵求結果,但是委託書徵求人經常是0,即使董監改選年也是0。

另一檔比較有趣,也是我少賺最多的一檔。是總經理接班當董事長,去年董監改選有徵求委託書,我這萬分之一持股戶,徵求代理人都願意跑到我家拿禮物給我,最後徵得了10%左右的股權,但是最後當選董監事的個人持股其實都很低,所以我的解讀是外資大股東及非外資大股東基本上早都支持專業經理人接董事長,但是可能想達成高持股得票率並降低其他變數。這檔我因為個人資金因素(為幫家人辦卡做財力證明)以及最後飆漲前的洗盤在去年Q3被洗掉(當時想說線型轉差可能要洗一陣子了,早就想幫家人辦的卡趁此時賣股辦一下)然後卡資金追不回,越漲越兇就放棄了,抱兩年多獲利1百多%懶得再細算,但是去年Q3低點到今年4月高點漲幅175%。我之前在忘了哪一樓(也是有e大參與的討論樓),提到我在本益比3x追回的持股就是這檔,今年高點用去年EPS算的本益比57倍,用今年Q1EPSx4去估就40多倍。另外有回應過狼大,說公司發可轉債不一定全是壞的,我手上這檔後續表現良好的也是這檔(當時回應時還沒賣)。這檔是我觀察過的小型股想轉大人(直到目前也還只是比較大的小型股)的良好典範,目前的非常高本益比似乎在支持之前(公司派放的?)新聞報導的企圖心?

雖然我是奈米戶,但其實我很注意高層權力變化,在另一樓我就提到因為大股東申讓立刻賣出一檔中型股,事後證明也是相對高點。奈米散戶離1%3%實在太遙遠,所以我的自保之道也只能靠機率和對人性(自利,見PS)的瞭解,能否辨認自己的利益是否可能和大股東的自利一致(上一段那檔有可轉債的)是我努力的方向。

PS: 人性來說,一般非聖賢型的人多想自利,能在不大損己的情況下願意和他人分享利益已是上等人,大股東持股趨勢性降低時,他自利的傾向有較高機率從增加公司獲利轉向其他方面,最好的是換領域投資或退休養老所以撤出資金,但這種情況如果還有利益他人的心是應該讓賢,而不是占住公司。

PS2: 第二檔持股,我在友站整整寫了兩年的持股追蹤文。其實是為了花農大樓一些質疑我是用嘴投資的人才寫的,想說留個記錄,想看的就給他去查證。現在回頭看,剛好成了我被很徹底的洗乾淨的記錄

PS3: 雖然現在用Q1x4估的今年本益比是4x倍,但我仍在考慮伺機回補,因為台股近年幾乎沒有非主力型飆股能在多年下來市值(及獲利)成長10倍的情況(短期飆十倍的到是有),這檔是我覺得比較有機會的其中之一,如果看上櫃後的初年市值低點到今年高點,5年下來差一點就要十倍了,但是今年本益比太高,以長期穩定後至少要除以2來看,那只能算五倍,看五年來的稅後淨利成長也差不多是五倍。只是短期幾乎沒可能回補到我當初賣掉的價位,2018/05/26的收盤價腰斬都還沒能回到該價位。
刪...刪...刪...刪...刪...刪...刪...

灰狼01 wrote:
上述討論的這一家公司,若要選董監事時,還得徵求委託書,就不是我能考慮買進的條件之一,因為我認為經營階層股權不穩,經營方針策略隨時會因易主而改變,甚至未易主前就以爭權為首要,在資本分配上做出不理性的改變,傷及股東權益,如"轉換債",更嚴重的還會"服毒自殺"。這也是我對轉換債多所批評的原因。


公司發行可轉債,要看公司債是否有擔保,若有擔保小股東風險較低。
一般是無擔保可轉債,此時認購人非常少,大部分是自己人認購。因此股價會有一波漲幅,等大股東轉換股票套利完成後,股價就漸漸恢復基本面。這在10幾年前是很多人套利的把戲。

現今這套把戲已被看穿,套利較難做了。

pineman wrote:
我覺得是我和e大部...(恕刪)
這個跟部位大小也沒太大關係,p大你跟我事實上是在做一樣的事情,都是設法從變動中去"腦補"公司發生的事情,只不過我們的出發點不太一樣而已。

你的出發點是去評估、尋找優良的公司或團隊,這是符合價值投資者的宗旨,找到好的公司,然後等著他持續的幫我們帶來獲利,這一點我也是一樣。

我的部位是比你大,但也沒你想像中大,即便是小型股,我的持股仍都只是一點點,我不是因為持股大而要去瞭解經營者的心態(害怕損失),而是我現在比較有本錢去承受損失,所以我會持有一些我原本不會考慮的公司,這能夠擴大我的視野,去理解不同種類的公司型態或是交易型態。


ejan1969 wrote:
差不多都保持在8支...(恕刪)


謝謝詳細答覆。

我持股跟您差不多,最多不超過10支,目前僅有5支,都是金融股。

但是我持有預備現金多,所以我不怕下跌,而且很期待股票下跌。

我有另一口袋名單,就等他除息後能不能達到我要的價格。

買股票就是等、等、等、還真無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