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觀光對大家經濟有啥好處??

PassiveIncome wrote:
比國外便宜是賣點?
島內景點都快被低水準的遊客玩爛了.
觀光區的在地居民除了靠觀光客吃穿的人之外,
其他都是受害者
.



~觀光區的在地居民除了靠觀光客吃穿的人之外,
其他都是受害者.~

嗯,這段話讓人深思喔,

所以你是住在觀光區內而且不靠觀光客吃穿並且自認為是受害者的人囉,
假如是的話,那可否請問一下其他住在觀光區內的居民跟你一樣自認為是受害者的比例有多少?
這些受害者裡面忍無可忍;無法再忍的人數比例又占多少?

我一直很好奇,
台灣好像總是會有一些人,三不五時的自以為正義的替別人發聲,而且自認為自己代表的是多數,
明明自己不是住在那裏,卻總是悲天憫人的以為住在那裏的居民都是受害者,
或者是雖然住在那裏,可是其實認為自己受害的居民只是少數,因為其他大多數居民都是以包容的心來看待萬事萬物,
但是這些沒有包容心的少數,就自以為代表正義的替其他大多數人來決定該怎麼做或是不該怎麼做,

不過話說回來,
假如你是受害者的話,而且其他住在觀光區內的居民自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佔多數的話,事情其實很好解決啊,

現在全台灣幾乎都是綠營執政的縣市,以現在的公民意識的覺醒,人民自決態度的強硬,不是可以搞公投嗎?
那就請這些綠營的縣市長行文給轄內所屬的觀光區的鄉鎮,
請他們自行辦住民公投,
由全部所有住在觀光區內的居民去表決,但是規定必須設籍滿1年,以免有幽靈人口來亂投票干擾表決結果,
看看是否要禁止觀光客進入觀光區,
並且可以由這些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大多數居民組成社區巡守隊,
必要時還可以封路不讓遊覽車進入,以前不是常有封路不讓砂石車或是工程車進入施工的嗎,


假如真的是多數的話,民主社會以民意為天,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呢?
你們應該把時間拿去遊說那些跟你理念相同的綠營執政的縣市長吧,
而不是花時間在網路上以一個苦命的受害者之姿常常發表一些讓人無所適從的文章吧,
這些文章讓人看完之後,不知該憐憫你們,還是該笑你們枉稱民主但卻一點包容心都沒有,
你們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去歐洲或美國旅遊為當地帶來多餘的排碳汙染時,當我們去日本泡溫泉或是賞櫻花,或是到東南亞去度假時,當我們去那裏旅遊觀光為當地帶來交通擁擠或是髒亂與碳污染時,
當地那些不靠觀光客吃穿的大多數居民是如何包容我們的,
別人可以包容我們,我們就不行包容別人?
有那麼小鼻子小眼睛嗎?



假如其他住在觀光區內且不靠觀光客吃穿的大多數的居民都是採取包容的態度的話,
那就請你們高抬貴手,不必把自己化身為正義使者頻頻為他們發聲了吧。

總之,為了你們好,與其在這邊抱怨,倒不如去找那些理念跟你相近的綠營民代或是縣市首長,
你們大家一起坐下來好好的開會,看看應該採取什麼做法才可以解決問題吧。
他們要是不聽的話,那就發動抗爭啊,我不只會在精神上支持你們,而且會以實際的行動支持你們的,
放心,我是說真的會支持你們,我不靠觀光客吃穿,
硬要無限上綱的話,我也算是住在觀光區內,因為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超大型的"觀光"夜市
雖然我跟你們的態度不一樣,我是可以包容那些觀光客的,
但是你們要抗議的話,我會去參加的,因為我覺得你們這些受害者太可憐了,

前幾年不是鬧的沸沸揚揚的師大夜市商家因為違規在住宅區內營業導致被迫遷移嗎,
觀光區內的認為自己受害的住戶也可以比照辦理啊,
還是說你們的抗議行動碰到綠營的縣市長就自動龜縮了?





水云 wrote:
不知道有沒有哪家補...(恕刪)

何必跑老遠,
到時一大堆擠不上任何大學的高中生,就夠讓補習班塞到爆了.....
a79625 wrote:
~觀光區的在地居民除了靠觀光客吃穿的人之外,
其他都是受害者.~

嗯,這段話讓人深思喔,

所以你是住在觀光區內而且不靠觀光客吃穿並且自認為是受害者的人囉,
假如是的話,那可否請問一下其他住在觀光區內的居民跟你一樣自認為是受害者的比例有多少?

我一直很好奇,
台灣好像總是會有一些人,三不五時的自以為正義的替別人發聲,而且自認為自己代表的是多數,
明明自己不是住在那裏,卻總是悲天憫人的以為住在那裏的居民都是受害者,
或者是雖然住在那哩,但是其實認為自己受害的居民是少數,因為其他大多數居民都是以包容的心來看待萬事萬物,
但是這些沒有包容心的少數,就自以為代表正義的替其他大多數人來決定該怎麼做或是不該怎麼做,

不過話說回來,
假如你是受害者的話,而且其他住在觀光區內的居民自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佔多數的話,事情其實很好解決啊,

現在全台灣幾乎都是綠營執政的縣市,以現在的公民意識的覺醒,人民自決態度的強硬,不是可以搞公投嗎?
那就請這些綠營的縣市長行文給轄內所屬的觀光區的鄉鎮,
請他們自行辦住民公投,
由全部所有住在觀光區內的居民去表決,但是規定必須設籍滿1年,以免有幽靈人口來亂投票干擾表決結果,
看看是否要禁止觀光客進入觀光區,
並且可以由這些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大多數居民組成社區巡守隊,
必要時還可以封路不讓遊覽車進入,以前不是常有封路不讓砂石車或是工程車進入施工的嗎,

假如真的是多數的話,民主社會以民意為天,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呢?
你們應該把時間拿去遊說那些跟你理念相同的綠營執政的縣市長吧,
而不是花時間在網路上以一個苦命的受害者之姿常常發表一些讓人無所適從的文章吧。

假如其他住在觀光區內且不靠觀光客吃穿的大多數的居民都是採取包容的態度的話,
那就不必把自己化身為正義使者頻頻為他們發聲了吧。

我不知道觀光區的定義

不過呢 ...

如果 住的地方, 每到 特定 節假日

所在社區 室內外停車場 及 週邊道路 必打結 ...

社區巡守隊?

好吧,我承認,本里的掃路隊 我都 沒參加

不過我也承認

我也會想 這樣的社區 ...

一日券要怎樣規劃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我不知道觀光區的定義
不過呢 ...
如果 住的地方, 每到 特定 節假日
所在社區 室內外停車場 及 週邊道路 必打結 ...
社區巡守隊?
好吧,我承認,本里的掃路隊 我都 沒參加
不過我也承認
我也會想 這樣的社區 ...
一日券要怎樣規劃


呵呵,所以我上面在154樓才說乾脆由住在觀光區內的住民自己公投來決定啊,
前幾年不是鬧的沸沸揚揚的師大夜市商家因為違規在住宅區內營業導致被迫遷移嗎,
住在觀光區內且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住戶也可以比照要求地方政府辦理啊,不然難道要一直被害嗎?

其實每到特定的節假日,有時高速公路也可以塞車了,這能歸咎於觀光客嗎?
有些時候住的社區附近有景點比較熱鬧一點,停車場打結或是塞車可能也有大部分是台灣人自己造成的,
比如說,元宵花燈展覽的時候,其實大都是那地區或是附近縣市的台灣居民攜家帶眷去看展覽所造成的擁擠,
真正能歸咎於觀光客的應該不多。

講的真好~你的想法很棒~台灣人如果有像你這樣的思維不知道有該多好!!
原來台灣人這麼討厭觀光業!!!
乾脆再來一次鎖國好了,韓國日本可能會開心到鞭炮放不停~
反正,台灣人就是不想到處看到觀光客,寧願看著他國觀光越做越好~

台灣人到底是怎麼了????怎麼覺得台灣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反倒是思維越來越奇怪了~
a79625 wrote:
呵呵,所以我上面在154樓才說乾脆由住在觀光區內的住民自己公投來決定啊,
前幾年不是鬧的沸沸揚揚的師大夜市商家因為違規在住宅區內營業導致被迫遷移嗎,
住在觀光區內且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住戶也可以比照要求地方政府辦理啊,不然難道要一直被害嗎?

其實每到特定的節假日,有時高速公路也可以塞車了,這能歸咎於觀光客嗎?
有些時候住的社區附近有景點比較熱鬧一點,停車場打結或是塞車可能也有大部分是台灣人自己造成的,
比如說,元宵花燈展覽的時候,其實大都是那地區或是附近縣市的台灣居民攜家帶眷去看展覽所造成的擁擠,
真正能歸咎於觀光客的應該不多。

高速公路 塞車 的日子
其實是 全台灣「在哪裡都塞車」

所以這樣的台灣適合發展觀光?
我不認為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f42039 wrote:
原來台灣人這麼討厭觀光業!!!
乾脆再來一次鎖國好了,韓國日本可能會開心到鞭炮放不停~
反正,台灣人就是不想到處看到觀光客,寧願看著他國觀光越做越好~

台灣人到底是怎麼了????怎麼覺得台灣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反倒是思維越來越奇怪了~

其實他國觀光越做越好
搭配的是人民願意給政府空間做交通建設

喔,那就不必吵說

鐵路要 東移 還是 西移

是要 高架化 還是 地下化

因為只要一吵下去 ...

結論就一定會是這裡打字的

〔他國觀光越做越好〕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高速公路 塞車 的日子
其實是 全台灣「在哪裡都塞車」
所以這樣的台灣適合發展觀光?
我不認為


就事論事,就理論理,這樣才是理性的社會,

言歸正傳,其實我認為塞車就不適合發展觀光的說法有點倒因為果,
因為追根究柢是車太多的原因,而不是觀光客來太多的原因,

有沒有想過新加坡,人家地方比我們小那麼多,人家卻還是可以發展觀光,
而且觀光客以土地面積來算,比例未必會比我們少,
因為人家早就有先見之明,以價制量,想要有私家車可以,你的負擔就會很重,
新加坡擁有全世界最嚴苛的有關汽車的牌照與賦稅條件,所以新加坡人擁有汽車的比例不多,人家的公共運輸也發展得很好,
反觀台灣,平均一戶人家擁有1輛汽車的比比皆是,擁有2輛以上的更是到處可見,
這才是塞車的真正原因,台灣地方小跟新加坡一樣,又不像美國地那麼大需要開車才能到處跑,
所以用到處都塞車來作為不適宜發展觀光的說法太過牽強,也誤導了真正的原因,
要是台灣能夠像新加坡那樣,使用者付費,讓汽機車可以適度地減少,
不只可以免除到處都塞車的困擾,甚至還可以讓空氣更乾淨一點。

a79625 wrote:
就事論事,就理論理,這樣才是理性的社會,

言歸正傳,其實我認為塞車就不適合發展觀光的說法有點倒因為果,
因為追根究柢是車太多的原因,

有沒有想過新加坡,人家地方比我們小那麼多,人家卻還是可以發展觀光,
因為人家早就有先見之明,以價制量,想要有私家車可以,你的負擔就會很重,
新加坡擁有全世界最嚴苛的有關汽車的賦稅,所以新加坡人擁有汽車的比例不多,人家的公共運輸也發展得很好,
反觀台灣,平均一戶人家擁有1輛汽車的比比皆是,擁有2輛以上的更是到處可見,
這才是塞車的真正原因,台灣地方小跟新加坡一樣,又不像美國地那麼大需要開車才能到處跑,
所以用到處都塞車來作為不適宜發展觀光的說法太過牽強,也誤導了真正的原因,
要是台灣能夠像新加坡那樣,使用者付費,讓汽機車可以適度地減少,
不只可以免除到處都塞車的困擾,甚至還可以讓空氣更乾淨一點。

好的,台灣不適宜發展觀光的真正原因,四個字打字完畢
〔保水不易〕

當然啦,新加坡電影裡面,自我調侃講的喝糞水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