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shih3246 wrote:
我比你還窮耶!只能靠微薄的股息勉強維生而已,哪裡是大戶...(恕刪)

麥假了啦!
你有800000股阿花!
嚇死人!
shih3246 wrote:

你把一千萬砸下...(恕刪)

想 ... 有想!問題是 ... 妳今年一再提醒 !這🌹賣貴了 ! 想買要等 ... 
kcc16896 wrote: “十、最優雅的投資生活
想到我的錢要供養這麼多的基金公司職員,他們很優雅的去度假,我就優雅不起來。”...(恕刪)

基金,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

wangxyz wrote:
你有800000股阿花...(恕刪)


我什麼時候,後面又多一個零?是你要幫我加進去的嗎?還是...你的花要送給我???
我理財不是很用心,生活簡單夠花就好,所以對標的的堅持不會太計較。
對我來説個股的波動大,基金波動小。
所以我大部分都選波動小的個股或基金,但都配息為主,因快退休了。
偶而也會買一些波動大的個股或基金賺價差,只要整體波動控制在可接受範圍。


相對個股,共同基金跟ETF都有基金性質,但ETF有方便交易與相對便宜的特點。
但若要説ETF績效一定比較共同基金好,那就過於簡化。
畢竟共同基金、ETF都不是同質性名詞,都需要去了解去選擇適合自己的。
依我以配息為原則的理財方式,共同基金和ETF我都有。


投資理財,每個人的需求個性都不一樣。
個股、共同基金、ETF只是工具,個人很感謝與欽佩那些很用心研究的人。
但硬要説那個工具一定比較好,或者説價差比配息好,那就太簡化了。

ejan1969 wrote:
我年輕的時候買過基金...(恕刪)


謝謝E大精闢的分享

「財商」
我還得要估狗才知道是什麼意思呢!
果然是學海無涯


灰狼01 wrote:
夠了
這本書中有描述傳統型股票基金的缺點,也是ETF的來由....請自行參考!


謝謝您的書單
現在正在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真的覺得所謂的「財商」(現學現賣 哈哈)真的很重要


謝謝 S大、樓主的經驗分享

===

不知道是不是我周遭的人
我覺得理財或是投資的方式人人有
但卻不常聽到身邊有人分享
我真的是看到此樓各位前輩為達到自己人生目標
所做的一些規劃和理財的概念
才真的認真思考要用錢賺錢這件事

上一代認為投資股票就是在投機
風險大容易賠錢(現在想想如果當年父親可以把研究六合彩的精神拿來研究股票
現在我應該可以很輕鬆 哈哈哈

錢存了就是要買房子
貸款了就是盡快把錢還掉
這些觀念都跟此樓的多數人相悖
過了這麼多年吃人頭路的受薪階級
每個月的薪水總是左手進右手出
存得下來的少之又少

感謝也希望大大們能繼續不吝分享
這個後生晚輩真的受益良多!






Nat507 wrote:
錢存了就是要買房子
貸款了就是盡快把錢還掉
這樣雖然保守,但勝在低風險,也沒什麼不好,很多人我們上一代的人就是這樣穩扎穩打,才讓我們這一代有小康的生活,能夠安心的長大上大學等等。

Nat507 wrote:
過了這麼多年吃人頭路的受薪階級
每個月的薪水總是左手進右手出
存得下來的少之又少
這也許是這一代年輕人的罩門了,上一代因為吃過苦,所以省吃儉用就是要存錢,而這一代年輕人出生在富足的年代,自然少了存錢的動機。

要錢滾錢就得要先有錢才行,所以一切理財的開端就是...存錢。

其實用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方式來存錢,也不失為一個存錢的好方法,定期定額最大的好處就是長期買下來,成本會低於長線平均值,存個幾年後,選擇在淨值波動到相對高點時賣出(部分或全部皆可),可以享有不錯的報酬。

這種用基金來存錢的方法,基本上是不用花時間選擇基金的,大市場規模大的就可以了,因為你的獲利來源是價差,來自定期定額降低成本而產生的價差。

因為是要存錢,所以年數也不能太短,要不然存不了多少錢,一個月扣5千,5年也才30萬而已。但也不能太長,5年報酬率20%可以預期,但是拉長到10年可能還是20%,因為定期定額降低成本的效果有其極限,再加上基金運作的費用會逐步吃掉你的獲利。

有了第一筆基金贖回的錢就可以開始來存股了,基金還是可以繼續扣,繼續存下一筆。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存股呢?

定存、存基金、存股,當然終極的目標是存股,不過這有點像求學的過程,小學->中學->大學,程度好的人可以跳級,普通人還是按部就班比較適合。我覺得股票市場雜訊太多,誘惑太多,沒錢的時候最容易走偏,可能學不到什麼只帶一身傷回家。先用基金定期定額來存錢,不失為一個培養耐性的好方式,單單定存你又感受不到資產價格的波動性。

財商的增加除了讀書之外,更需要的是實踐,定存沒有波動,幾年存下來收穫就只有錢而已,定期定額買基金,你的心情是會受到賺賠的影響的,有人一開始買在起漲點,很快的報酬率就上來了,不過意義不大,因為本小利大利不大。一直的扣下去,看著報酬率不大,或甚至買在起跌點,你又會猶豫、存疑,要不要停扣呢之類的...這些種種心情的變動,以後存股都會遇上,用較小的波動幅度來練習,也是很好的。

還是要再講一次,理財跟投資是兩回事,理財需要的財商跟投資需要的財商並不一樣,搞懂這兩個的差別,表示財商有提升了。

Nat507 wrote:
錢存了就是要買房子
貸款了就是盡快把錢還掉
過了這麼多年吃人頭路的受薪階級
每個月的薪水總是左手進右手出
存得下來的少之又少
以上這些就是跟理財財商有關的,理財的財商是你管理金錢的能力,而投資的財商則是你解讀公司與市場的能力,前者比後者重要許多。

理財就是計算,但不用算太多,搞懂獲利的原理就很夠用了。


這張表是從闕又上的著作<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裡面擷取下來的,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輸在起點、贏在轉彎點,資產配置是投資成功的基石,"適當的"資產配置就是理財的目的,而光靠資產配置就可以產生不錯的資產成長了,也無須花時間去研究投資,這本書你可以參考一下。

這張表是說明股債50/50的配置,有再平衡與沒有再平衡的差別,再平衡就是每年調整一次而已,長期下來報酬率就有明顯的提升,這就是資產配置賺錢的原理了。資產價格都是有波動的,既然波動無法消除,那就要用配置的方式去抵銷他,同時也賺到波動價差。定期定額也是類似的原理,波動越大的標的,定期定額降低成本的效果就越明顯。

刪...刪...刪...刪...刪...刪...刪...

灰狼01 wrote:
"存股"這名稱的意義,事實上就是依據股票是長期最佳投資工具之延伸,把資金從小到大慢慢累積於股票市場中,透過時間產生之複利效果,讓資金慢慢變大達到投資目標。

依以上所述,要在有限時間內,達成退休之目標,甚至在退休後仍能不須付出太多時間,依然能繼續有更多收入,個人認為除了自建系統(創業)外,股票市場應是一般人最佳選擇(把自己當控股公司),也因此,即使是很小的資金,也可以"存股"方式來建構自己的被動收入系統(零股),何必把錢跟時間浪費在不佳的工具上(基金)。..(恕刪)


認同,尤其是在建構被動收入系統這件事。

以前曾提到,我建構的股市獲利系統中有三種財。(ABC配置)
1. 時間財: 也就是存股或長期持有,以獲得股利及價差。這是投資。
2. 技術財: 以短期價差來回操作為手段,而達到的獲利,這是投機。
3. 時機財: 平常以各種定存形式存在,不隨便進出,一但好時機到了,會大舉買進。
這三種財建構我的被動收入系統。這裏面有配置也有投資技巧結合在一起。
很早以前,我就覺得我在run 的是一個系統。
灰狼01 wrote:



紅字部分,這一...(恕刪)

我同意灰大的看法,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看,其中第二點更為重要。
第一點是要從別人失敗的理財投資經驗中學習。我們不必重蹈別人的覆轍,白走這一遭。可惜能觀察到的失敗例子太少,所以才有必須親身體驗繳學費的謬論。
第二個是別太相信他人成功的經驗。複製他人成功的策略,不表示未來這樣做就會得到一樣的成果,因為他人可能只是運氣好,遇到了合適的樣本路徑。而且以我的觀察,他人所謂的成功,也不一定是真的成功。投資人還是多加思考,別被貪婪恐懼之心蒙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