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fies wrote:重點不再miniLED...(恕刪) 樓上大大分析的有理可是今年"薄利多銷"的情況應該要歸功於韓國三星的關廠以及大陸還來不及填補缺口eps有3,4元利潤也不薄了怕的是2018年才真正是薄利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恐怕會持續好幾年股價會這樣不是沒原因的!
同產品的競爭力 10.5代 與 小世代 生產的成本差很多嗎若長期都處在跌破成本 戀人與包子還要繼續生產嗎還是大陸內地成本可以控制到很低 低於 牌價 而雙虎成本高於牌價還是都是賠錢賣 就要比氣長了是否雙虎只要撐住 微微小獲利 或 保持不賠 10~12 可否撐住很久呢我的意思是 總是有先撐不下去 所以就減產或倒下了產量減少 牌價就起來了 鐘擺效應有請P大開示一下
lgt0101 wrote:同產品的競爭力 10...(恕刪) 1. 今年4月時,65吋面板參考報價$430,現在12月報價被韓國刻意壓到只剩$320.降幅高達25%. 大陸業者想逼死韓國廠,韓國業者也不想讓大陸G10.5新廠好過,韓國也是會反制的,三星和LGD今年刻意衝刺65吋產量,不惜把旗下3座G8.5廠資源,調整去混切 低效率65吋.蓋一座G10.5要花台幣2000~2500億,以目前的報價水準,年銷售額大約只有800~1000億, 也就是彭董所說的的花1元只能賣4角.投資回報率太低,折舊成本占比太高,本業大概是無法獲利..,以現在的報價水準,G10.5新廠會成為大陸業者短期內的拖油瓶,拖累整體獲利能力,引發大陸業者放緩投資腳步,並思考拉抬市場報價的企圖心.2. 韓廠和夏普有折舊低,良率高,技術高,品牌知名度高的優勢,但有人事成本太高的劣勢.陸廠有人事成本低,政府補貼,內銷關稅保護的優勢, 但 折舊高,良率和技術仍比不上 台日韓.台廠則有 人事成本低,折舊低,良率高,技術高的優勢,但品牌識別度低.以6代廠來切割 65吋,折舊費用低 的優勢,切割率只有83%,雖不如 G10.5有93%以上, 陸廠G10.5切割率雖高,但良率還是未知數,況且有極高的初期折舊成本...在這兩三年內,陸廠的G10.5的競爭力,可能是不如台廠的G6.今年 65吋市佔率,韓廠超過6成,友達只有2成市佔率,京東方甚小. 到2020年後,京東方2座G10.5滿載後,市佔率可能就有4成.台廠生產成本雖低,但G6 只能切2片,產量太小,友達每月頂多只能出貨 23萬片,遠不如G10.5將來滿載的 80萬片.友達明年7月后里擴廠,據說準備生產 65吋混切.因為是新設備,折舊成本也會偏高.3. 大陸國家產業政策現在主攻半導體.打算砸上兆搶攻.台韓美日 所長期壟斷主導的半導體代工,DRAM,NAND flash,IC設計,人才和資金會往半導體產業整軍備戰. 韓國逐步減產,LCD面板產業盟主的地位,陸廠已經是唾手可得,煮熟的鴨子飛不走,國家的補助會減少.中央不再鼓勵投資LCD產業,反而三申五令要求地方政府適可而止.當產業盟主就是想壟斷或說主導市場賺大錢的,不是要佛心虧錢出貨的. 三星打垮了歐洲和日本競爭者,當了好幾年DRAM,Flash盟主,兩家韓廠市占率8成,地位牢固,報價他說了就算,賺的不亦樂乎.陸廠開始得自力耕生,報價下跌,對 全球市占最高的LCD盟主的獲利沒有好處,陸廠反而要設法拉抬報價和穩定市場共需.大陸現在正想坐收過去6年虧錢扶植的成果,官方發展基金,今年藉由京東方股價的大漲,回收了幾倍的投資報酬.4.報價漲時,品牌採購和市場消費者就減少購買,需求就變少.導致另一波報價下跌.報價跌時,品牌採購和市場消費者就增加購買,需求就變強.導致另一波報價上漲.面板產業循環週期越來越短,現在兩年就一次,2014/Q1 谷底,2015/Q1 高峰,2016/Q1谷底,2017/Q1高峰.若照這個循環去推算, 可能 2018/Q1就是谷底,隨後要反彈上漲.2018年需求成長率看好.雙虎從過去景氣谷底時大賠,高峰時小賺. 渴望演變成在 谷底時小賺,高峰時大賺.
設計者 wrote:P大,我認為陸廠的...(恕刪) 大陸的科技業工資的確有可能水漲船高,G10.5一片玻璃可以一次切8片65面板,但台灣G6 一次只能切2片....我沒去過面板廠,假設在相同出貨面積或出貨量條件下,我在想G10.5 機台,可能可以省下較多人力配置?京東方高層10月,表示G10.5 12月就要提前投產,但現在都快月底了,報紙都還沒看到京東方點亮首片的新聞?不知良率提升 是否有如京東方高層想像中順利? 還是如彭董所預言會不順利? 這結果會影響市場對未來報價的預期心理.
殘暴小豬仔 wrote:現階段真的是OLED的戰場了...(恕刪) OLED還是話題大於實際2017 年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出貨量為 2.1 億台今年 OLED 電視表現亮眼,出貨量年增 72%,來到 150 萬台來源從市占不到0.5%成長到快0.75%是很高,但以絕對值來看還好也許連QLED都比不過,韓聯社引述消息來源報導,三星QLED電視預料將占該公司總電視出貨量的10%(三星出貨約4350萬台也就是可能QLED出貨430萬台左右)Micro LED目前還在實驗室階段,MINI LED 比較有可能,商用應該不是這幾年的事,展示技術力的面相居多這幾年應該是4K8K HDR這些特規能不能像今年一樣有市場才是友達能不能持續持有的基本面而且OLED TV 的烙印好像開始出現了隔壁樓的討論我今天去美式賣場看到的是65",還滿明顯的。或許明年QLED在題材上會不會超車OLED可以觀察不過之前有人提過QLED TV有材質的問題就有待專業人士解答了。
無意間 發現本樓 一篇兩年前的舊文...2015-08-02 11:22關於 路竹LTPS 資金分配100多(群創)+500多(鴻海) = 700多〔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 2015-05-06〕群創(3481)與鴻海(2317)在路竹6代LTPS廠投資上終於達成共識,群創守住底線,僅需提供無塵室廠房、技術與製造,機台設備約500~600億元將由鴻海買單,該廠預計8月裝機,明年第一季量產,據了解,產能維持2.4萬片不縮水,但整體投資金額受惠於日幣貶值,將低於原先規劃的800億元。此外,群創也將另闢蹊徑,在8.5代線的產能擴充計畫上,另開8.6代或8.7代規格,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說,目前8.5代線太多,群創在8.6代線或8.7代線上,將可產出50吋、58吋等差異化產品,也可生產一般8.5代線的產品,進可攻、退可守。段行建昨在法說會上表示,雙方合作細節基於保密協定不便透露,但群創今年資本支出約350億元,除一般性環安、公安相關設備支出以及6代線的去瓶頸化之外,還包括8.6代線的擴產以及6代線的LTPS投資 合計大約200~250億元。段行建並說,明年的資本支出會在下次法說會揭露,應該也在350億元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