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者 wrote:P大,就您所知,大...(恕刪) 詳細差異我不清楚...但從Sony和海信 的高階機種面板,拿較貴的AUO, 中低階面板拿較便宜的京東方,看來兩者是有差異的.京東方的技術和專利完整度應該是比 華星光電好, 但可惜京東方是以FFS(IPS)為基礎,在近幾年的HDR高階電視市場,特別強調高對比表現, VA陣營的面板訴求高對比,會比 IPS陣營的廣視角討喜... 所以IPS陣營的LGD 積極往超高對比的 OLED發展,同為IPS陣營的京東方漸漸接收LGD的中低階市場.
pqaf wrote:詳細差異我不清楚....(恕刪) 感謝P大專業的見解,我覺得明年是關鍵,如果友達還能續賺,而陸廠受不了面板價跌開始減產,那友達可能會變的類似中鋼,是很好的定存股,畢竟京東方再強也只有一家,不可能京東方賺就好,其他陸廠賠沒關係,希望友達在維護品質時能多思考降低成本或提高利潤,發展其他領域也是個好選擇。
看了好幾份報告,共通點都是寫明年需求旺盛,多數看壞的則續寫面板價跌,但是,面板廠真的就只能這麼卑微給品牌廠宰!?需求都旺盛了還要薄利多銷明年三星似乎有多拿到蘋果OLED訂單,不知道會不會繼續改造原有的LCD廠房!?
有時怪大陸業者拼命衝量,讓品牌廠有藉口可以殺價...但我們台灣業者 自己也是這樣衝量亂搞.以50吋來說,就只有 LGD ,友達的7.5代廠, 和群創的7.5代+8.6代廠有生產,大陸8.6代剛在起步,沒有大陸業者干擾,可以好好調控供需和價格.但群創拼命衝量,群創原本一個月出貨不到40萬片,短期內衝高到每月80萬片出貨量..讓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暴跌,50吋4K 一片參考報價只剩 $140,比大陸的49吋4K $145還便宜.這種價格是還不至於虧本,但量衝高了,毛利率卻變差了,等於沒有多賺.不知群創這樣犧牲利潤衝出貨量的目的,是否是為了配合夏普 50吋電視殺價搶市佔的戰略運用.夏普50吋 4K 智能電視LCD-50SU460A在天貓一台只賣 $1878 (約 台幣$ 8600),比夏普 45吋1080P 電視還便宜.50吋 4K 智能,這種價格若拿來台灣costco 賣,馬上搶購一空. 同樣的價格在台灣 costco 只能買到 JVC 39吋720P 機種.天貓 電視價格
三星撤NB面板 面板雙虎搶食這則新聞有點奇怪啊!?三星不是在8月就已經關掉五代廠了?怎內文說今年第四季關掉?是記者搞錯了冷飯熱炒,還是三星有隱藏的五代廠真的第四季又要關!?不過配合前幾天新聞說的蘋果多下OLED訂單,還說不定三星真的打算在繼續改造廠房成OLED
台灣製造業面對中國供應鏈,緯創董事長林憲銘表示,短期不見得有威脅,中國把一些成形的公司,培養其上游供應鏈,但偏向點線的培養,面的佈局還不夠廣,因為要進入一個產業,其實要相當大動能,利潤率不高,若要進入產業搶市場大餅,中國不會這樣傻,進入半導體面板或AI對中國而言是戰略性的需要,但ODM對中國非戰略性的需要,所以對台灣ODM不是太大威脅,一定會成為客戶拿來比價的參考,但沒有中國,也一定有其他競爭者,ODM產業本來就是不怕貨比貨,只怕不識貨。林憲銘說,台灣若真的做的好,就有話語權,台灣現在就有話語權,但不能自滿,要再轉型為產業解決方案或商業供應技術支援,把業務廣度開展開來。緯創切入iPhone供應鏈三年,目前已是iPhone SE及iPhone 8供應商,林憲銘表示,手機產業緯創只是新進入者,沒有做很大,還有機會在裡面,可以選最有利的進行方向,當然,不可能沒有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緯創是在一個競賽裡面剛開始「要攻擊」的角色。林憲銘坦言自己對手機行銷不熟,對手機產業的看法,他認為短期不會看到太大成長,但也沒萎縮,但各品牌有起起伏伏,緯創關鍵是去瞭解掌握品牌客戶的需求跟能力。林憲銘說,手機產業其實比當年PC產業大得多,利潤不差,但也沒有好很多,但製造複雜度上高很多,若沒有調整好自己製造層次,做生意會有問題,現在大家競爭都拉高一個層級,從這個角度來說,競爭不只是靠人力,也靠流程改善及AI支援,當level up到另一個競爭平台,緯創走這個方向是對的,這對整個供應鏈的認證是更上一層,若一直待在下層,對經營能力會有問題。林憲銘表示,他看好的工業品牌鎖定領域有3個,首先是IOT解決方案,第二是醫療設備及醫療解決方案,第三看好是純電動汽車。他希望工業品牌至少2020年佔緯創合併營收達10%。林憲銘說,電動車成本中第一大是電池,第二大就是所有電子構件,反而車殼內裝會越來越便宜,電子比例跟面板會越用越多,數據傳輸會越來越複雜,偵測器越來越多,電動車產業未來會取代燃油車,可替代性非常高,不再遙不可及,由於電池的技術、電池置換及充電技術,若有完整配套,是可實現(全面取代燃油車)。林憲銘分析,電動車市場以亞洲最積極,緯創會先切入中國市場做電子模組,相較消費電子產業,汽車生命週期長,安全考量多,但最大關鍵是跟車廠配合,緯創更有機會提供更多附加價值東西,比方軟體連結性或合作服務方案。林憲銘嘆,在電腦產業,附加價值都被WINTEL掏光了,汽車可以著墨的附加價值比較多,隨便舉例,連結服務、面板跟連接埠都沒有標準,緯創只要找對合作伙伴附加價值就會很高。緯創將在華東生產電動車產品,林憲銘開心說:現在終於看到一些苗頭!至少目前累積的經驗沒有流失。林憲銘表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電動車Ready,但中國最積極,有利因素包括3大條件:有市場,工業能力夠,最後是「計畫經濟」讓中國有其他國家沒有的條件,更易推動。林憲銘指出,政策推動下各車廠的能源替換率及電動化目標都相當明確,中國是真正有執行力的國家,最容易實現電動車滿街跑的國家。他分析,汽車產業也面臨改變,蔚來一年會有2~3款新車,但一款車會賣好幾年,交替銷售,由於每個人對汽車外型都有偏好,所以車型會從過去3~5年小改款,7年大改款,現在時間會縮短5年就大改款,汽車殼成本會降低,不過模具還是貴。==========================鴻海投資美國威斯康辛州又有新進展,據《密爾瓦基哨兵日報》(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報導,該公司已匯出6000萬美元(近18億)資金到當地的特別帳戶,以購買廠區土地,因應在當地設立面板廠所需。相關廠區的道路建設預計明年春季動工,而廠區水利設施預計在明年1月動工。鴻海將在當地打造面積達1000英畝(近405公頃)的園區,以作為在美國推動8K+5G生態系統的基礎,應用範圍涵蓋新世代電視、自動駕駛汽車、航空器系統,以及教育、娛樂、健康醫療、尖端製造、辦公室自動化與互動零售到安全生活等。=====================ODM產業,大都是台灣業者的天下,大陸也有做,但對這塊興趣不是很大,投入遠不如台灣業者.但台灣業者自相殘殺,把ODM代工報價都搞壞了,為了衝量衝規模,殺價搶單..最早是由精英電腦,還來的鴻海集團.把殺價搶單遊戲標準化.讓整個產業進入毛三到四的戰國時代.鴻海集團,若真想玩面板事業,等新面板廠ready,殺價搶單也會是很凶狠.中國電動車產業似乎未來商機極大,相關產業鏈都在加碼投資...LCD面板 的消耗也會很大.
pqaf wrote:台灣製造業面對中國供...(恕刪) 但是鴻海的廠剛剛開始蓋,有龐大的折舊費用,我想要殺價也沒什麼空間,至於鴻海集團的舊廠我覺得應該已經動作了,要不然夏普電視怎麽會那麽便宜?那最壞的情況不就今年已經反應了?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李陽波)中國西北地區首條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12月25日在陝西咸陽正式點亮投產。據悉,該項目一期月產能6萬張,滿產後將達到月產12萬張,年均銷售收入200億元人民幣。目前,該生產線已經吸引了德國林德、台灣東捷等19家海內外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同時亦將與冠捷科技(00903)位於咸陽的生產線實現無縫對接。滿產後月產12萬張液晶面板據了解,CEC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投資280億元人民幣建設。其採用IGZO、PSVA等世界先進工藝技術,並通過混切技術提高面板的利用率和經濟性,主要生產50"、58"、65"、100"超高清TFT-LCD液晶面板,應用於高端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大尺寸電視以及超高分辨率等高端顯示產品領域,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據介紹,隨著項目的投產,一期月產6萬張產品已經由冠捷、創維、海信等國內知名整機生產商預購完畢。到2018年12月實現滿產後,該生產線產能將達到月產12萬張,年均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人民幣。將形成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據悉,作為該生產線的下游核心配套企業,全球第一大顯示器製造商冠捷科技,其在咸陽的年產400萬台電視機及200萬片液晶模組項目,將通過空中連廊與CEC8.6代線項目廠房實現無縫對接。今後,生產好的液晶面板,將通過連廊直接運到冠捷廠房進行電視整機製造,實現一個廠區內從面板到整機的一體化生產。企業有關人士表示,這種垂直整合產業鏈,就地配套、集群發展的模式,讓企業真正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市場競爭力。=====================BOE 合肥G10.5 在 12/22 投產CEC 咸陽G8.6 在 12/25 投產 ,另一座成都 G8.6可能會在Q3 投產...AUO 后里G8.5(擴廠) 可能在4月投產,(11月開始在吊掛安裝機台)CSOT 深圳 G11 可能會在2018年底 投產加上2017年量產的 BOE福清廠,HKC 重慶廠..都在在2018年上半年達到滿載最大產能,2018年將會是近幾年來全球面板廠 電視面板新產能大爆發的一年,正好可以驗證整個面板產業供需狀況 , 但此後,LCD 電視新產能增速就會放緩了.如果平安度過了這最艱困一年,雙虎2018年依然能夠獲利超過$2,研調和媒體 以後就很難再用中國新產能嚴重衝擊市場供需當藉口來打壓雙虎慘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