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ligasy wrote:
如果是這樣,那會缺貨...(恕刪)


北美、歐盟、日亞(大陸)等國家和區域(這些區域佔了銷售量八成),誰會還想買32"?恐怕連40"都看不上眼!加上現在55"UHD的售價,一線品牌廠都殺到3萬台幣以下了,二三線還低於2萬。邏輯上低於40"的電視,應該只在東南亞、印度、中南美和非洲才有需求。至少,我在國內大賣場,已經幾乎看不到32"的產品陳列,反而被挪到液晶螢幕monitor區去了。

市調單位真的低估了這波降價引起的尺寸上移威力了!

問看看自己會不會再回頭買40",甚至32"的電視?就明白答案了!
pqaf wrote:
55吋4K 面板報價...(恕刪)


容敝人在此說明一下:

品牌的利潤,是不能只看他拿到多少價格的面板的。如同這位網友說的,180美元的面板模組,終端市場賣25999台幣,差不多800~900美元,簡直是暴利!?

這其實是品牌經營的困難所在:

180*2=360 →這是TV set的料工價格(沒有什麼高階畫質處理晶片)

360*1.08=389→這是管銷研加上去後的價格(應該低估了!日系廠應該沒這麼低。)

389*1.08=420→這是再加上3年保固的成本後的價格

420*1.13=475→這是再加上電視13%的貨物稅後的價格

475*1.15=547→這是給經銷商的利潤。

這中間還不含運輸,倉儲及廣告的成本,全部再加個5%好了!

547*1.05=575
575*1.17=673→台灣要繳17%的營業稅

我能想到的成本大概這些。不過應該還有很多是不知道的!

應該沒有想像中的好賺。
降價 是會刺激需求上升的
現在 在一般電腦監視器都是配兩 三個 螢幕的
等到投影機被打趴下就知道厲害了
友達子公司 達運又漲停了...大達小達,命運大不同... 66億的股本,最近幾天 日成交量有4萬張...

看能不能像GIS 從年初$90炒到年中$370,年底又回到$200 ?

友達握有達運的控制經營權,達運要和友達合併財報, 達運是很會漲,但目前就是罕慢賺錢,每季的合併財報對友達貢獻效益不大...賣掉達運的部分持股,價差獲利 也不能算入友達季報的損益表裡,美化EPS.

郭董握有夏普66%股權,老謀深算,事先有好好規劃股權分配給個人和其他關係企業,所以夏普不用和鴻海合併財報,鴻海出脫一小部分夏普特別股,隨便就有658億獲利入帳,可以算入鴻海的損益表裡.貢獻EPS $3.8

當初殺價1千億,投資夏普只花3888億日圓,一年多後這些持股市價就變大3.5倍有1兆4000億日圓,潛在價差有2500億台幣...GIS和夏普真是鴻海的搖錢樹林, 搖一搖錢就掉下來.
大家都沒看到隔壁樓的文嗎?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5338264

大咖都浪港了

你還在想買股票賺錢?

希望幾個月後你會感謝我現在的提醒

s510720 wrote:
大家都沒看到隔壁樓...(恕刪)


第一波就傷亡十二萬八千人,那台灣該如何組織防禦?

=====================================
甲狼告搞

已經不知要說什麼了
2017年的死魚節奏延續到2018年
找個適當時機要出清了
股利也沒啥好期待 誰知能不能填息 甚至又給你貼息...
真的抱到那時可能更吐血 抑制不住路過友達總部的衝動
還是盡早閃人好..

下次的留言就是出清後
脫離苦海的感言了 希望可以快一點

真的受不了了 真的受不了了 真的受不了了

=========================

難怪股東會贈品固定發白米
真的當小股東是乞丐施捨


高層: 有米給你吃就要感恩了 還想要股利 貼息給你貼到哭 我跟講 搞不清楚狀況喔 給我滾 !
看到這家就想到以前公司派神人胡阿九,公司每年賠錢自己卻每年領上億高薪,。努力的把公司吃乾淨。反正什麼股利什麼的,對經營者一點也無所謂,經營者有少數持股 0.0x ,所以有沒有發股利,對比他每月的上千萬薪資真是沒太大意義。

靠著與叉持股坐穩董座,基本上這種公司高層胡作非為已經大大違反公司治理,若非靠著公司法以前的漏洞,股價如此低,照理說公司早該被別人買走了。

最近的公司法修正明顯就是要整治這種公司。就讓我們等著看好戲吧。

以後有機會就讓不維護股東權益,只說空話屁話的高層下來吧。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絕對不會理你們“溫良恭儉讓”的哦~

友達的董監 和 高階經理人 ,持股比重很低,董監持股只有7%, 只有 法人佳世達66萬張,持股約6.9%稍多, 個人就李焜耀的1萬多張,彭雙浪夫婦的5千多張,總經理蔡國新夫婦和子女可能有3千多張 其他經理人,副總,協理持股都很少...
11月和12月副總廖維倫等幾位高階經理人,還一起賣出幾百張.持股又更少了.

宏碁的董監持股比重也一樣很低,董監持股只有5%,且大部分是在 施振榮夫婦和兒子 三人手上,或是 少數資深大老手上.

鴻海集團對夏普的持股就高達 66%. 對群創的持股也是只有6%,王志超持股只有912張,但他是嘉聯投資的法人代表,持股1萬多張,王志超的持股可能有放在嘉聯投資裡面吧. 總經理蕭志弘只有470張 其他 經理人,副總,協理持股也都很少...


好奇,為什麼 很多家上市大公司 高階經理人對自家公司持股都這麼少...是對自己公司沒信心呢? 還是都把股票藏在親友的人頭戶裡,日後若有內線或重大事件時,不用申報監管,方便日後快速轉移?

只需區區幾%的股權,就能穩穩長期 掌握一家公司的經營權,檯面下的藏股應該有很多吧...

陳俊聖和彭雙浪年薪 近億,雖然所得稅高達45%,但剩下的錢,每年拿出一半,就能買進幾千張,四年下來應該有上萬張,但實際上,檯面上的持股雖有增長,但其實不多.

公司其他高階經理人年薪幾百~幾千萬,名下持股竟然只有幾十張,或幾百張,千餘張,少的可憐.比01的一般散戶還不如.



為什麼很多上市公司 董監 和 高階經理人, 對自家公司的持股都這麼低呢? 那公司就算真能大賺錢,董監除了固定酬勞和分紅加碼外,從股票增值和配息上賺不到幾毛錢? 這樣董監會真心誠意的好好監管公司呢?
pqaf wrote:
友達的董監 和 高...(恕刪)


彭的持股實際只有兩千多張(前一陣子賣了)
友達持股佳世達好像有 9%(也是公司股東的錢)
所以只要兩邊高層合作,自己不用出一毛錢就能抓住經營權了
根本不用鳥小股東(因為股本夠大),還發殺小股利?

嚴重違反公司治理,政府不用管嗎?
任何產業分析、任何研調報告在友達身上就是不管用。漲不上去、也跌不了多少…只能說控盤者真的太厲害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