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wrote:
我很好奇怎區分低水準?
花錢多的水準一定高?
還是?
跟錢應該沒啥關係,
10點過後在馬路大聲咆嘯的 --> 鄉下人都很早睡,要早起務農.
在風景區飆車的,汽機車遊覽車都有 --> 這個肯定是台灣人.
亂丟檳榔菸蒂垃圾的 --> 本地很多,但外地丟的更多.
破壞風景區景觀植物的,
風景區亂停車的,
用"公德心"3個字應該可以概括上述的行為...
PassiveIncome wrote:
家鄉裡的人不是公教人員,就是觀光業相關或是務農,
靠遊客吃穿的同學很多啊!
是要叫他們篩選遊客嗎?
PassiveIncome wrote:
比國外便宜是賣點?
島內景點都快被低水準的遊客玩爛了.
觀光區的在地居民除了靠觀光客吃穿的人之外,
其他都是受害者.
a79625 wrote:股海神經 wrote:
台灣拼觀光好處不明顯,是因為人口太多了,如果人口砍600萬,只留下 2000 萬。
拼命發展觀光,讓外國人留台人數倍數成長,那 人均GDP 就會有感。而且也不會太擠。
瑞士的民宿,動不動一晚就要300 歐,餐點也是超貴,鐵路,船費也是貴死人。
一間15-20間房的民宿,平常就兩人打理,效率超高,光是民宿的服務生,可能薪水都比台灣上市公司RD 經理還高。
如果人口對半砍,只留 1300 萬,那效果更理想。就像澳門一樣,平均薪水比香港還高。
噗哧,
那該砍哪一些人口呢?
是認為台灣來了太多觀光客而導致自己受害的那些人口呢?
還是可以包容觀光客且不認為自己受害的那些人口呢?
要怎麼砍呢?
兩難啊,
以上純喇D賽,千萬不要認真回答我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