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18年1月23日 上午 10:28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3日電)漲價風吹起,沉寂多年的光碟片產業也加入漲價風潮,在第三大廠印度MBI傳出申請破產並停產後,前二大廠中環、錸德證實市場供貨轉趨吃緊,已啟動漲價,幅度最高達30%。
近2年因一般級的PC料(聚碳酸酯)需求激增而價漲,帶動光學級PC料價格調升,PC料為光碟片塑膠基板的重要材料,因為價格或其他因素無法順利取得PC料的中小廠,被迫停廠,或暫停光碟片生產。除此之外,其他生產原物料如紙材與化學原物料等,都有大小不一的漲幅,為反映成本變化,全球光碟廠皆進而調漲報價。
中環發言人陳君煒表示,「價格調漲是確定的,市場上已經出現供貨比較緊張一點,接單比預期好」,今年年初就開始談,幅度不方便透露太多,但會是全面性調漲,陸續已經開始反應,後續也將視市場狀況進行階段調整,預估今年整體出貨會比預期好。
陳君煒指出,傳統光碟隨著供給不斷退出,尤其在第三大廠MBI停產後,陸續見到轉單,產業出現供需翻轉契機,高階儲存光碟則是產業未來主要成長動能,尤其在資料中心(Data Center)大數據需求帶動下,超大儲存量的光碟需求持續成長。儘管光碟儲存不是主流,但只要占有10-20%市占就足以為產業帶來龐大動能,最重要的是,高階競爭者少,除了資本支出門檻外,很多設備商都已退出,新進者想要找機器設備都很難。
錸德也指出,為因應原物料成本的變化,於今年1月起調整全線記錄型光碟片產品售價,此次售價調整幅度目標最大為30%,已於日前正式與客戶協商新報價,且陸續獲得客戶的認可。
錸德表示,過去以來,光碟片產業受到供過於求的衝擊,價格跌多漲少。近2年來雖然整體消費者市場需求受到網路串流影音興起影響,市場需求量逐漸遞減,至2018年尚有約70億片全球市場需求
,但光碟生產製造廠退出與減產的速度更快,當前已逐漸達到供需平衡狀態,近期都呈現滿載,且有機會供需反轉。
錸德表示,雖然消費者光碟片需求逐年遞減,但對於專業B2B的光碟市場需求卻是逐漸攀升,由於B2B專業市場對於供應商的要求更為嚴苛,因此具有完備高階生產能力且合法授權的製造廠,將會是B2B市場未來市場爆發的受惠者。1070123
============================
報導 至 2018年尚有約 70億片需求量,連台灣小學和幼稚園一些課外書籍,還是有使用到 光碟片,呵呵!畢竟一片不到 1元,
不過,今年開始可能漲到 1元以上。
只要光碟雙雄不要頭殼壞掉,兩家自相殘殺繼續殺價到底,第三季應該就會轉盈,中環至少三倍大錸德的產能,
難得有產業台灣超過 80%以上,就像2017年的DRAM 中的三雄 韓國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美光。
不過,股價就是看籌碼和技術面,可能再跌 10%回來,高檔太多散戶搶進,有人高檔出貨,股價暫時要被打回來的機會大增!
圖片來源:How-To Geek
隨身碟是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會使用的科技產品,雖然他的價格低廉,但是隨身碟一旦損毀,儲存在裡面的資料有就會跟著消失,這是很令人頭痛的問題。
以目前市面上的 USB 隨身碟來說,都是屬於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這種記憶體在讀取與寫入的次數上有一定的限制,依據所使用儲存技術不同,壽命也不一樣,目前的快閃記憶體儲存技術分為兩種:SLC(Single-Level Cell,單層式儲存技術)與MLC(Multi-Level Cell,多層式儲存技術),下面這個表是兩種技術的比較:
SLC MLC
儲存位元與狀態 一個記憶單元只儲存一個位元(bit) 一個記憶單元可儲存兩個位元(bit)以上
資料儲存量(Page/Block) 較小(2KB/128KB) 較大(512B/32KB 或 2KB/256KB)
資料寫入速度 較快(9MB/s) 較慢(1.5MB/s)
使用壽命 10 萬次讀寫 1 萬次讀寫
生產成本 高 低(約為 SLC 的四分之一)
所以其實隨身碟正常來說,讀寫次數到達一定的量之後就可能會壞掉,這是目前硬體技術上的限制,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保護措施,讓資料損毀的風險降低。
基本措施
一般常使用的檔案系統(例如 FAT32 或 NTFS 等)都只能單純的儲存檔案而已,沒有任何資料驗證的功能,如果使用這樣的檔案系統儲存很重要的檔案時,就要自己做好備份的工作,必要時使用 checksum(例如 MD5/SHA1 雜湊)來驗證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若是資料真的出問題,再使用備份檔案來回覆。
另一方面,不管使用哪一種檔案系統,當你在拔除 USB 隨身碟之前,請先在電腦中選擇退出隨身碟,當電腦顯示可以拔除的訊息之後,再將隨身碟拔除,這樣可以確保在拔除隨身碟時,所有檔案的讀取與寫入都已經完成了,也讓緩衝器(buffer)中的資料可以完全寫入磁碟。如果你沒有正常退出就將隨身碟拔除,就有可能會造成檔案損毀。
聽起來很消極,不過一般來說,你能夠做的事情大概就只有這些了。然而,如果你是 Linux 的重度使用者,而且又對於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非常在意,那你可能可以使用一些特別的檔案系統。
ZFS 檔案系統
上面提到,一般我們所使用的檔案系統都很陽春,沒有資料驗證與回覆的功能,檔案壞了就是壞了,如果你想要一個比較強韌(robust)的檔案系統,那可以考慮 ZFS。
ZFS 是一個比較強韌的檔案系統,它支援自動檢查資料正確性的功能(zfs scrub),透過 checksum 或是 SHA-256 的方式,在配合資料儲存的 redundancy 機制,如果資料經過驗證是正確的,則即可正常讀取,但如果發現資料出問題時,它就會自動使用備份檔案回覆原本的資料,這樣可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
雖然 ZFS 的功能強大,但是他的相容性就比一般的檔案系統低很多,只能在 Linux 系統中使用,若在 Windows 與 Mac OS X 中使用就有些問題。
除了相容性問題之外,ZFS 也會影響隨身碟的壽命,因為 ZFS 用在一般的快閃記憶體隨身碟上的時候,除了檔案本身之外,它還會額外儲存一些資訊(如 checksum 等),這會造成隨身碟讀寫的資料量增加,所以也會直接影響隨身碟的壽命。另外因為他在檔案存取時都會計算 checksum,在存取效能上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ZFS 可能只是用於少數特殊需求的人,對於一般人而言,隨身碟的效能通常是第一優先考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是很適合使用 ZFS,直接使用一般的檔案系統(如 exFAT 等)就可以了,而且這樣相容性也會比較好。
耗損平均技術(Wear Leveling)
有沒有哪一種隨身碟是比較不會壞掉的呢?
上面我們說到 SLC 的快閃記憶體會比 MLC 耐用,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技術也會影響隨身碟的壽命,那就是耗損平均技術(wear leveling)。
基本上 USB 隨身碟中最常看到用於延長使用壽命的技術就是耗損平均技術,它是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上的一種抹平技術。
快閃記憶體的區塊有抺寫次數的限制,針對同一個單一區塊,進行重複抺除、寫入,將會造成讀取速度變慢,甚至損壞而無法使用,而耗損平均技術目的在於平均使用快閃記憶體中的每個儲存區塊,以避免某些「特定」儲存區塊因過度使用而形成壞區塊,透過這樣的技術可以延長快閃記憶體的使用壽命。
在有些購物網站中會列出支援耗損平均技術的隨身碟,如果想選擇這類的隨身碟,可以透過這些網站來找尋適合自己使用的隨身碟。
總結
以現在的技術而言,其實 USB 隨身碟很難永久使用,目前所有的 USB 隨身碟都有讀寫次數的限制,也就是說當讀寫次數累積達到它的上限時,它就差不多會壞掉了,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定期備份隨身碟中的資料,並配合檢查碼來驗證資料的正確性。
當然如果要在 USB 隨身碟中使用有資料驗證與回覆功能的檔案系統也是可行的方案,但是這樣的檔案系統通常無法在 Linux 系統以外的作業系統中使用,而且這樣的檔案系統也會增加隨身碟本身的讀寫次數,減低隨身碟的壽命,在存取效能上也會比一般的檔案系統差。
這裡所敘述的各種方式,都各有利弊,你必須在可攜性、資料完整性與存取效能之間做考量,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
所有的 USB 隨身碟都有讀寫次數的限制,
好處就是輕薄短小,直接可讀取
缺點很容易壞,常故障,相對成本高!
更新: 2003-09-21 11:51 AM 標籤: 光碟
【大紀元9月21日訊】( 中央社記者戴海茜台北二十一日電 )明基集團持股約56% 的光碟片廠達信科技,成立排行為台灣第62家光碟廠,不過業績優於上市廠商,公司前 8月每股稅後盈餘逾1.6元,法人估全年EPS上看3元,而達信今年將辦理3億元現金增資,主要擴充碟片產能及偏光板,公司期許今年底碟片月產 1億片,可望為全球第三大光碟片廠。
據中央社9月21日報導,達信擬於22日登錄興櫃市場,每股價格為35元,在CD-R股中股價僅次於巨擘,公司也計劃明年第四季送件申請掛牌,目前以申請上市為優先。
達信去年集團營收2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1.2元,今年上半年營收約20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26元,全年營收上看50億元,法人估每股稅後盈餘挑戰 3元,由於偏光板明年可望量產,營收可望再翻一番。
達信能有如此亮麗的業績,成為光碟片產業的「後起之秀」,公司及經營團隊是如何做到的,以下是達信董事長游克用接受記者採訪。
問: 達信成立於1998年,除2000年業績呈現虧損外,其餘每年都有亮麗成績,可否談談達信的優勢及如何做到的?
答: 過去二年,台灣光碟片產業遭逢低潮期,但達信每年仍有獲利,我想主要為後進者享有設備投資低廉、投資效益較佳的優勢,由於設備空間需求較小,成本低於同業,再加上公司的光碟片主要賣給母公司明基,並主打自有品牌「BenQ」,在價格上也不會「打爛仗」,因此能夠獲利,並順利度過殺戮時期,這也是達信目前仍能持續擴充產能的主要原因。
問: 目前達信光碟片產能及主要客戶? 未來擴產計劃?
答: 目前達信主要客戶來自日本,而明基亦是重要客戶之一,目前來自明基BenQ的自有品牌的訂單已佔產能30-40%的比例,ODM客戶則以外銷客戶為主,全球Top10的客戶中,達信已掌握到 5家左右,未來達信自有品牌及ODM的比重將調整為各占50%。
達信目前月產能達5000萬片,預計台灣及馬來西亞同步擴廠的計畫執行後,年底可望有 1億片左右的月產能規模,其中CD-R達8500萬片,DVD光碟片約 1000萬片,CD-RW約500萬片,預計年底時將成為全球第三大光碟片廠。
問:可否談談達信海外廠佈局及即將進軍的偏光板?
答: 達信目前有台灣廠、馬來西亞廠及大陸蘇州廠,馬來西亞廠主要以擴產CD-R為主,預計明年底落成的大陸蘇州廠則以偏光板的後段為主,台灣廠除了CD-R以外,較高技術的 DVD光碟片及偏光板前段均在台灣廠完成。
TFT-LCD產業垂直整合的層面持續擴大,達信以光碟片化學材料的特性已決定投入偏光板(膜)的生產,與集團內的友達光電進行上、下游資源的整合。
目前偏光板的生產設備已陸續裝機,預計第四季試產,明年初進行送樣,第一季正式量產,未來隨蘇州廠完工投產,預計明年達信偏光板的營收比重將達20-30%。
進行偏光板產業最大的難度一為客戶,另一則為技術。達信經過長時間的評估之後,已經從日本採購設備在台灣裝機,解決部分生產技術上的難題,但對達信而言,最佳的契機仍是在於與友達之間的集團關係,可望使達信在量產及品質穩定後,不至於欠缺客戶。
問:公司業績狀況及增資計劃?
答: 達信去年每股稅後純益為1.21元,為光碟廠商中少數有獲利的業者,今年上半年業績更上層樓,台灣營收1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48%,合併馬來西亞廠的營收約20億元,全年營收上看50億元,明年由於偏光片可望量產,營收可望再翻一番。
值得注意的是,達信上半年的毛利率高達 24%,稅前盈餘 1.84億元,稅後純益 1.62億元,以配股後股本12.9億元計算,每股稅後純益1.26元。
達信目前股本僅12.9億元,目前正在辦理 3億元現增,每股溢價為34元,預計募集10.2億元資金,增資後股本亦僅15.9億元,以其股本及產量、營收、獲利來看,達信可謂為小而美的公司。
==============
景氣好,阿貓阿狗都來參一腳!
明碁和友達沒事也跳進去,一窩蜂的投資!
搞到現在光碟公司剩下幾間?
文|李孟璇 攝影|董孟航 陳宗怡
1958年翁明顯成立中環,以製作光碟片打下一片天,但面對時代變遷,他帶領公司轉型,從光碟業轉進娛樂影音事業,近期還跨界經營書店和餐廳,企圖發展文創生活娛樂版圖,而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要在5年內打造一個至少200公頃的娛樂城,做出屬於台灣的環球片廠。
成立近40年的中環,是全球最大的光碟片製造商之一,在科技進步影響下,產業逐漸衰落,不僅公司營運連年出現虧損,股價也從歷史高價213元變成個位數,體認到轉型的重要性,1990年代中期,中環轉投資拍電影、影片出租店等娛樂相關事業,旗下有中環娛樂、中藝國際影視,也持股得利影視、亞藝影音、威秀影城等公司。
近期董事長翁明顯又有更大的野心,準備將影視結合餐飲,打造200公頃以上的娛樂城,做出屬於台灣的環球片廠。
而打造娛樂城的想法,其實是受到日本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集團旗下蔦屋書店啟發,5年前,CCC集團投資得利影視,今年還與中環在統一時代百貨合作開蔦屋書店,翁明顯發現,蔦屋書店的複合經營模式很棒,以「書」作為媒介發展出生活事業,也激發中環做出改變,希望從多年的影視業務基礎做延伸,開發轉型的契機。
中環與日本蔦屋書店合作,在統一時代百貨開出第一家店。
翁明顯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過去中環投資很多電影,若拍片場景保留下來,其實能發展出一門好生意。」他舉例,從拍《赤壁》造的古船到《賽德克.巴萊》的日本村,如果可以找到一大片地搭建片場、開發成主題區,一定可以吸引很多民眾。
這讓翁明顯的夢越做越大,他豪情壯志地說:「所以未來我要結合電影院、製片廠、餐廳,打造一個娛樂城,做出屬於台灣的環球片廠。」翁明顯認真地說明往後的規畫藍圖,「估計5年內可以找到地,接著就能把散落各地的餐廳和電影院集結而成、完成目標。」但5年後,翁明顯已近八旬,但他說:「張忠謀都86歲退休,我還可以拚。」
====================
以後台灣又多了一處超級大的娛樂城,剛好配合未來政治的發展,搭上順風車!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2016/08/19 18:25
溫哥華祭出限制外國人炒房的重稅,似乎成功戳破房市泡沫。(圖片來源:AFP)
備受中國熱錢追捧的加拿大溫哥華房市,泡沫破裂跡象越來越明顯。根據當地房地產仲介商協會 MLS 提供的數據,當地房價及房屋銷售數據本月出現暴跌情況,反映該區當局 7 月起對外國買家祭出 15% 打房重稅後,效果已見。
加拿大《環球新聞 (Blobal News)》週三報導,當地房仲商 Zolo 統計 MLS 數據顯示,本月上半西溫哥華 (West Vancouver) 區房屋銷量較一年前崩跌 94%,由 52 間跌剩 3 間;里奇蒙 (Richmond) 區更狂跌逾 96%,由 84 間亦摔剩僅 3 間;溫哥華西部 (Vancouver West) 同樣暴跌逾 89%,由 67 間墜至 7 間;大溫哥華地區 (Greater Vancouver) 也大跌 85%,由 597 間掉到 87 間。
Zolo 並算出,溫哥華市 (City of Vancouver) 目前平均房價已較 28 天前大跌了 20.7%,降至 110 萬加元;且過去 3 個月累積下滑了 24.5%。Richmond 區平均房價一個月來也大跌了 17.6% 至 77.9 萬加元,3 個月來摔了 20.7%。
西溫哥華區資深房仲 Brent Eilers 透露,他至少 1 年前就開始警告溫哥華房市將降溫,因為房價已超出收入太多。他說,西溫房價自 2001 年以來已飆漲 4.5 倍,但大家都能這段期間收入狂漲 6 倍、有足夠的錢繳稅及買房嗎?「當然不!」
Eilers 進一步指出,西溫房屋銷售 6、7 月已開始顯著降溫,其中 6 月售出房產由去年同期的 102 間跌到 74 間,7 月銷量更由 80 間腰斬至 44 間。這樣的模式顯示,當地房市已經「被打趴」。
====================
全球房地產泡沫何時引爆,這一波金融風暴何時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