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 我投資過5家小公司, 掛過這5家公司董事, 到目前為止, 已經收掉了3家, 剩兩家, 其中還有另一家, 上週一才登記!

所以, 從來沒有IPO過, 但是老實說, 要一投就中, 還真是難! 我還沒想過IPO繳稅的問題, 因為說實話, 沒因為投資公司有機會賺過錢.
我工作10年左右連這一家待過三家未上市公司,大家的夢想都是IPO。可惜前兩家都沒有成功,上一家比較慘,買公司的股票賠了20多萬,這些政府會退稅嗎??這一家公司目前僅只要上興櫃,不知道能不能IPO,但是因為員工分紅費用化,所以不管是發的分紅或是執行選擇權,雖然並沒有賣出,政府依然要課我們所得稅。但我不懂既然已經課了所得稅了,為啥IPO還可以再課一次呢??我也寫信給提案的賴士葆委員,但我想會有回音的機率應該很低,但我還是覺得這法案配套措施真的都有做好嗎?
hawk.kuan wrote:
10年來, 我投資過5家小公司, 掛過這5家公司董事, 到目前為止, 已經收掉了3家, 剩兩家, 其中還有另一家, 上週一才登記!

所以, 從來沒有IPO過, 但是老實說, 要一投就中, 還真是難! 我還沒想過IPO繳稅的問題, 因為說實話, 沒因為投資公司有機會賺過錢.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另外,成本認定也很重要,我在聽廣播時聽到立委説想一律以10元計算,但現在想上櫃還要先在興櫃交易6個月以上,這樣成本以10計算不就很不合理?尤其員工分紅就要算市價,課稅成本就要算10塊,那裡有公平?
不公平的事還多的呢
我去年股票整體虧損180幾萬
結果還繳了20幾萬的所得稅
因為股票配股息要加到綜所稅裡申報
光股息這部份繳了20幾萬的稅
可是我含股息收入整體股票還虧180幾萬耶
我虧錢還繳稅有沒有更不公平啊
最近聽同事說,原來像我們這種未IPO前持有的,沒有所謂的賣出10張以上才課,感覺更慘了。
最近聽同事說,原來像我們這種未IPO前持有的,沒有所謂的賣出10張以上才課,感覺更慘了。
樓上是公司最近要上市嗎?
報一下明牌吧, 也讓大家投資一下
........
說真的,現在世界各國政府都是舉債
讓經濟能稍微撐住
反正負債,後人會想辦法解決
就到處增加名目課稅
我們又不像美國一樣
可以用力印鈔票

sentinels wrote:
樓上是公司最近要上市...(恕刪)

電子產業真的是越來越慘了
不知道五年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