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intyre wrote:富邦人壽買的一些股票...(恕刪) 這個網址 網龍大富翁http://www.fortunengine.com.tw/stock/market/mrbig.cfm取之於01 用之於01謝謝大大之前的分享現在小弟 只是做一些回饋而已
似是而非的論調很容易誤導大眾保險公司目前是利差損買股票只是投資的手段之一目的是創造較高的盈餘以彌補利差損但較高的報酬率代表較高的風險所以保險公司不可能把剩下的錢都拿去做股票投資充其量投資台股的錢不過是可用資金的一部份而已況且投資股票也不代表就有高報酬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今年到7月底壽險業持有的台股總市值已有8,882億元,占其可運用資金的7.12%;但壽險業到7月底,帳上應仍有600~700億元的台股未實現虧損。壽險業 上半年買股虧很大保險公司的投資團隊總共有多少人這些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專職投資這樣專注還會投資虧損身為散戶的您還想在股市賺多少?
提醒樓主,這標題 也還是怪怪的請定義 你要討論的 "利差"若要討論的是 保險公司的投資,請先闡述 "保險法 第146條(資金之運用及定義)" 與目前各項投資標的法定比例 而且,每家公司策略不同所以,討論利差下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題目!若只是單純的 討論股票, 請先說明下列法條:保險法:146條之1(得購買之有價證券)【相關罰則】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或第四項~§168 保險業資金得購買下列有價證券: 一、公債、國庫券。 二、金融債券、可轉讓定期存單、銀行承兌匯票、金融機構保證商業本票;其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三十五。 三、經依法核准公開發行之公司股票;其購買每一公司之股票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五及該發行股票之公司實收資本額百分之十。 四、經依法核准公開發行之有擔保公司債,或經評等機構評定為相當等級以上之公司所發行之公司債;其購買每一公司之公司債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五及該發行公司債之公司實收資本額百分之十。 五、經依法核准公開發行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及共同信託基金受益憑證;其投資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十及每一基金已發行之受益憑證總額百分之十。 六、證券化商品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保險業購買之有價證券;其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十。 前項第三款及第四款之投資總額,合計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三十五。 保險業依第一項第三款投資,不得有下列情事之一: 一、以保險業或其代表人擔任被投資公司董事、監察人。 二、行使表決權支持其關係人或關係人之董事、監察人、職員擔任被投資金融機構董事、監察人。 三、指派人員獲聘為被投資公司經理人。 保險業依第一項第三款至第六款規定投資於公開發行之未上市、未上櫃有價證券、私募之有價證券;其應具備之條件、投資範圍、內容、投資規範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另外為避免 誤導讀者錯誤觀念,也請說明 "安定基金","責任準備金"的比例 以避免大家都以為 繳保費,只是給別人炒股票,倒了,什麼都拿不到.
比強 wrote:似是而非的論調很容...(恕刪) 謝謝您的指教 很棒 也很精湛 問題直指核心!!另外 標題的事情 也是困擾我一直沒有下好標題 容我在思考***************************************壽險公司的投資有沒有賺錢 ? 保險公司自己會計算我就計算我自己學習壽險公司投資的成果就好因為各大壽險公司最大持股也是中華電信 所以我們簡化就先計算中華電信我持有中華電信 超過6年 (壽險公司應該持有時間更長)每年都拿到現金股利即使經過五次的減資我的成本依然可以壓在72元附近 (純粹就買進價格計算 不還原權息)如果是最後一次減資 隔日買進 價格約89元到今日算起來 還原權息之後 至少中華電信值 100元那麼現在中華電信股價多少 ? 92元兩年的時間價差8元 年複利 也有3.9%而近五年 壽險公司賣出的產品 IRR不超過3% 應該是利差益 不會利差損!!但是為什麼會利差損 ?這就要回歸到 早年賣出IRR 7% - 8%之間的商品了拖累了壽險公司的 利差但是股市只是一部分投資 比較顯而易見的壽險公司也很偏愛房地產試問 現在台北站前的新光三越 值多少錢 ?早年 買地屯地的國泰人壽 台灣各區的地 成長了多少倍 ?光是價差 IRR算出來多少呢 ? (這我沒有資料 所以不評論)為什麼到今天不開發 ?因為還有現金 跟 餘裕 而不開發吧!!(如果火燒屁股了 能不賣嗎 ? 太子汽車就連總部大樓都要賣來抵債)那麼 最後 保險公司不保你的財務風險的最後一篇就是寫 早年保險公司賣出一堆高利率保單到今天 世界不景氣 投資困難 所以從原本多頭市場的 利差益 變成現在的 利差損壽險公司 評估銷售商品之前 又有多少專業人員 再賣之前精算過呢 ?沒賺頭 壽險公司會這麼好心 拿賠錢商品賣給保戶 ?套一句版友的話 : 壽險公司不是慈善事業 是盈利事業壽險公司們都沒辦法精算清楚 何況是 我們小老百姓 ?怪了今天利差損 ....... 誰種的因 ?*******************************************************我沒有很想在股市賺很多錢只是希望 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而已至於壽險公司有多少專職投資者在裡面不是我該關心的問題只是我眼前看到的前輩 老農夫 孝大 還有我的股票啟蒙老師 郭老師即使不工作 每年靠 現金股利生活 一樣可以過得不錯 如此而已那麼他們的做法呢 ?其實 跟壽險公司投資的屬性很相近
iitsunny Chen wrote:提醒樓主,這標題 也...(恕刪) 先謝謝大大 都花時間看我寫的文章您的建議 容我後面再改 現在也沒有修改的頭緒還有加入法條若是這樣寫 會不會就變得很論文.....讀起來更生硬 而且會讓人感覺炫耀專業的感覺(我不喜歡被套上這樣的帽子)不是手頭上沒有資料還有 壽險公司 通常不會是股市上面的炒家炒家 前面文章提到的 投信 基金 比較可能**********************************這篇會有誤導 讓人以為壽險公司是拿大家錢去炒股票的嫌疑 ?麻煩大大開示一下 是哪一段我在補上法條 修改 避免好心 反而變成惡意 ....
善意提醒內容,不是要請您搞論文,造成誤會,先致歉提醒標題不恰當,主要是要提醒,如果 要討論這產業的"利差",依您所擁有的知識,不應該單純只說股票這件事情,而更應該說明清楚,保險公司依相關法令 可有什麼樣的收入來源,什麼樣的支出,可利用投資方式,與有何保障,全部資金運作概略都說明才能表達"利差"的內容,若只是單純討論壽險股票投資,難免會落入偏差的印象若單純討論 股票投資,也需說明壽險公司選擇的標的物 需具備哪些條件,與被規範的相關法令,法人的投資行為,與個人(不管散戶或所謂的大戶,中實戶)是非常不同的,尤其若在牽扯公司的政策,投資的策略,政府的短期要求,財報的彰顯等等因素,這都要提到,要不然,法人高興買啥就買啥,那這印象被誤解,也就不正確了另外,在股市的資金,只占保險業資金的一小部份,雖然金額龐大,但,有更大的範圍是沒討論的,若真的要討論,建議針對個別公司,找財報,年報,季報,來說明,比如 富邦100年年報來說:(節錄 金融資產部份)(100.12.31)單位 仟元(1)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略合 計 $ 1,834,665(2)備供出售金融資產:上市(櫃)股票 $ 134,033,597國外股票 8,622,236債券投資-國內政府公債 269,268,068債券投資-國外政府公債 33,101,526債券投資-國內公司債 53,285,033債券投資-國外公司債 85,393,550債券投資-國內金融債 30,429,597債券投資-國外金融債 74,128,229國外受益憑證 31,660,304國內受益憑證 28,787,939國內資產證券化受益證券 1,540,000小 計 750,250,079減:減損損失 (239,077)合 計 $ 750,011,002(3)避險之衍生性金融資產:利率交換合約 $ 401,765(4)以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股票投資-未上市櫃股票 $ 2,813,721減:減損損失 (1,078,706)合 計 $ 1,735,015(5)無活絡市場之債券投資:略合 計 $ 266,151,039(6)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資產:略合 計 $ 191,057,445(7)其他金融資產:略合 計 $ 22,926,933(8)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之金融負債:略合 計 $ 4,030,108本公司出資全數委託證券投資信託事業代為操作,其委託投資之項目及其市價之明細如下:略合 計 $ 45,793,213您討論到的只是 其中有關"上市(櫃)股票 $ 134,033,597 "這一個小範圍,若再用持股統計工具來看富邦的股票持有每日的變化,就真的太狹隘了,(這還不包含代操的部分)所以 建議題目與範圍需要作定義,以免有誤解的空間,保險公司透過許多金融工具的組合,來達到履行該盡的權利與義務,並獲得合理的收益,這是保險公司必須遵循的,全世界的保險公司都一樣!
iitsunny Chen wrote:善意提醒內容,不是要...(恕刪) 沒有誤會 只是我懶......不想寫這麼多罷了反而是您的建議 才是真正專業 沒有爭議的寫法當然 標題的確可能也會造成誤解總之 您的建議 我接受 也謝謝您的指教如果還有其他建議 請不吝指教 會讓文章更趨完整 公正****************************************再次重申最後這篇文章主要認為 壽險公司 在台股投資上 是有一套不錯的邏輯的而我們 是否透過學習 壽險公司的配置就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這樣我們也就免買保險 因為 我們的保費 也被壽險公司拿去買這些台股不如自己建立一組 類似壽險公司的投資組合這樣簡單的概念而已不要誤會 不要誤會最後附上的對帳 是自己的帳戶因為無法向壽險公司一樣 買一堆股票 所以就用 0050代替而壽險公司最大比例的中華電 也持續加碼所以......我只是學壽險公司 而且績效我認為 還行 如此而已!
wishwind999 wrote:沒有誤會 只是我懶....(恕刪) 以壽險業的持股比來作為股市投資的參考,這是相對保守的操作,同時也是需要一定份額的資金與耐心,一年進出真得不用多,但是,目標就是打敗定存與通膨,通常玩股票的個人,會這樣玩,也是讓人欽佩的,只能說,您觀念非常好,且耐心也足夠,提供一點變通的方法,因為壽險公司資金運用 有非常多限制,所以 有些高殖利率但股本或安全性不足的上市櫃公司,沒辦法納入它們的成份,但個人投資並沒有這問題,所以,也可參考一定比例的資金,找高殖利率的股票,逢低持有,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要小心趨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