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達瓜瓜 wrote: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假如...(恕刪) 台灣在國際併購上的經驗太低了西門子公司內部太多的文化不是東方人的文化可以改變的加上恐怖的薪資不過後來傳言說BENQ跟西門子也間接取得不少2G技術這讓BENQ內部很不滿後來3G開始發展後 2G當然會被淘汰加上蠻大的敗筆就是品牌名稱改成benq siemens難念到爆......!250絕對不是當初BENQ高層所願意丟的是學費.....全部花了250億才止血!
雜誌描寫到這一段李董 分析3星角度 不錯benq 好像沒做高檔------------- 李焜耀當時非常樂觀地說,雙方合併後5000萬支品牌手機的產品,撒到市場上,威力非常大。簡單地說,一年5000萬個BenQ手機使用者,到處走動,品牌的效應跟擴散性多強?他認為,三星的品牌做了三十多年,真正的轉機就是在手機,手機的量,加上高檔的形象,品牌整個翻過來。
技術上我不是專家不瞭解,但財務跟市場上, 併購Siemens mobile是明碁慘敗主因,benq對西門子感到敬佩是可以理解的,就像許多人對intel或以前的visa, jp morgan感到敬畏。siemens mobile只是西門子集團一員, 以它的技術與資金竟需要被切割出售,必定有其他營問難題。benq若非分析不足就是血氣方剛,跟威盛併購美國繪圖公司一樣被念很久。誰有罪很難說, 如果qualcomm宣佈出售處理器事業給聯發科,相信大家也會想破頭.幸好, 此後台灣併購案至少會先想一想。
曾經也是明基友達集團員工我覺得KY的領導有個問題是幹部都是近親繁殖出來的 思考方向邏輯都一樣 淘汰機制也不那麼狠沒有外來的刺激 遇到問題很難有新的思維去改變...大家都以專業經理人自居 集團相關企業也都是自己人去經營 ...如果是專業經理人 就要有隨時下台的決心與準備... 目前只看到領錢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