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假如當時李董 不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
而大膽 丟250億 在台研發手機 相關技術
不知 結局會如何
好像為了併購西門子賠了250億出場
可悲的是時勢轉移時,未能趁當紅時,積累足夠的能量轉型, 脫胎換骨再創高峰.
不是沒有機會,而是自己給搞砸了!
像KY這種高層主管;在恰恰好的年紀,進對了產業,又跟對了人(施振榮), 又在恰好的時間點自立門戶的公司非常多.
或許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靠著低價,costdown還能有所作為. 一旦環境轉變,沒法轉型,又死抱當年拼costdown那套101招,
結果就是目前進退不得的窘境. 或許老兵不會死,只是"凋零".
而凋零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最終還是消失!
BENQ要轉型,沒有大刀闊斧,是不會成功的!
大刀闊斧意味著既得利益者必受傷慘重,傷痕累累,
但公司確有機會浴火重生.
如果你是既得利益者,你要如何化解 ?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