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us363 wrote:
大股東又不是白癡,把...(恕刪)

台灣是小型股天堂
到香港掛牌 可能沒人買
哈哈
小公司沒人要QQ

NuSKiN傑 wrote:
我的認知是要課稅,如...(恕刪)

ryanku918 wrote:
不是只針對那些把錢投入實體經濟, 招募員工, 辛苦打拼賺錢才能換來上市的投資人(恕刪)


我每天認真上班也很辛苦
這樣可不可以不課我稅呢??

而且很多人都是拿技術股
不用付錢的......
我覺得先課15%
如5年後 有超過承銷價 可退還
沒超過承銷價 就上繳國庫
做為 股市散戶保護基金用
模仿軍教課稅 專款專用
新證所稅要討論的重點是, 中實戶的投機所得不必繳稅? 為何能創造稅收與就業的新創公司, 其IPO的風險投資所得卻要繳15%的稅, 全世界有這樣的稅制嗎? 這又是8500點的翻版, 政府壹年可以減稅2,000多億(遺產稅200億, 延長促產300億, 營所稅1,500億), 無法理解這個政府獨獨對IPO課重稅的目的是甚麼, 政府還有中心思想及施政理念嗎? 恐怕要等人民用腳投票時, 這個政府才會清醒.
賴世葆說,不課IPO就失去證所稅精神?只有可笑可形容。隨便舉個例子,台積電這波從幾十元漲到一百零幾,賺的價差狂勝一堆今年的IPO,那要繳多少證所稅,答案是一毛也不用,試問公平性在那?IPO要課可以,賺多少課多少都OK,但前題是一視同仁啊,一起課才對,否則這樣的政策不就刻意針對IPO的公司?IPO課的稅跟投資客炒房相同,難道政府覺得IPO沒貢獻?需要壓抑嗎?
johanneschuang wrote:




我每天認真上班也很辛苦
這樣可不可以不課我稅呢??

而且很多人都是拿技術股
不用付錢的......
...(恕刪)


若沒有人創造就業機會,
你還真的不必上班,
不必繳稅。

當然,如果你是老闆又另當別論。
賺錢不就應該繳稅嗎?

現在怎麼會有人說因為資本利得不課稅
所以IPO更有貢獻也不需要課稅

那當年分紅費用化怎麼說
台灣之前的電子業奇蹟一大部分不也靠員工分紅創造出來的
貢獻可更大呢
那為什麼要實行分紅費用化阿?
導致科技業員工收入縮水, 賦稅飆高..
johanneschuang wrote:
電子業奇蹟一大部分不也靠員工分紅創造出來的...(恕刪)

那些錢 是主力 與 散戶 共同拉抬創造的
大股東 只有 持股愈來愈少 豪宅愈來愈多
員工 也是不斷賣出 換現金
只有散戶 聽主力吹 不斷買進 不肯退出
最後 主力也撤退 小散戶就吃下全部虧損
支付大股東與員工的錢 終於到期了
你以為所有的IPO公司都是創始員工含辛茹苦, 沒日沒夜打拼出來的嗎?

分紅費用化以後
現在有些大公司都會創立新的小公司
讓高階經理人跟老員工認股
分紅也不需要考慮費用化
等個兩年
把業績灌到子公司後再讓子公司上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